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其包括育种箱以及装设于育种箱上表面的顶盖:所述育种箱的内部开设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培养内腔和营养水腔,所述培养内腔和营养水腔之间在培养皿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的正下方在营养水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通过转辊带动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轮流对布料层下表面翻动,将布料层上表面的稻种改变位置,从而使稻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稻种发芽的发芽率,进药槽内的药粒经导料板进入混合内腔,与培养液融合从而供给培养内腔的稻种。的稻种。的稻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育种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在水稻播撒之前,需要对稻种进行培育发芽,而在培育时需要对水稻本身进行翻动,使其充分与营养液和氧气接触。
[0003]但是目前用于稻种培育发芽的育种装置太过简单,翻动大多是由人工来完成,少部分由机械直接完成,而以上做法对水稻苗损伤极大,且营养药粉与稻种直接接触,导致同批次稻种营养不均衡,影响水稻的发芽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包括育种箱以及装设于育种箱上表面的顶盖:所述育种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底板,且育种箱的侧面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育种箱的内部开设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培养内腔和营养水腔,所述培养内腔和营养水腔之间在培养皿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的正下方在营养水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传动端固定连接,且转辊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顶盖的内部嵌入有透气网,且顶盖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耳,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密封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布料层将稻种与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分离开,避免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在转动的时候损毁稻种苗。
[0008]优选的,所述育种箱的两侧均固定嵌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螺槽,所述螺槽的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旋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盖将侧耳卡入旋钮的外部,转动旋钮使顶盖与育种箱固定,在保证育种箱内稻种与空气充分结合的同时,保护育种箱内稻种不受外界影响。
[0010]优选的,所述育种箱的内部在培养皿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药槽,且育种箱的内部在培养皿的正下方开设有混合内腔,所述进药槽与混合内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料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药槽内的药粒经导料板进入混合内腔,与培养液融合从而供给培养内腔的稻种。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拨片固定安装于转辊外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拨片分布于第
一拨片的两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辊带动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轮流对布料层下表面翻动,将布料层上表面的稻种改变位置,从而使稻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稻种发芽的发芽率。
[0014]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与进药槽相适配,且密封条为橡胶材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的密封条使进药槽密封,避免污染物从进药槽进入营养水腔,干扰稻种发芽。
[0016]优选的,所述培养内腔的内壁铺设有抑菌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抑菌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培养内腔的细菌滋生,防止养分流失或稻种坏死。
[00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利用布料层将稻种与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分离开,避免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在转动的时候损毁稻种苗,通过转辊带动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轮流对布料层下表面翻动,将布料层上表面的稻种改变位置,从而使稻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稻种发芽的发芽率,进药槽内的药粒经导料板进入混合内腔,与培养液融合从而供给培养内腔的稻种,避免从稻种上方直接加入药粒,使药粒过分集中,影响其它稻种的发芽。
[0020]2.橡胶材质的密封条使进药槽密封,避免污染物从进药槽进入营养水腔,干扰稻种发芽,抑菌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培养内腔的细菌滋生,防止养分流失或稻种坏死,提高稻种发芽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申请实施例中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申请实施例中顶盖与育种箱的安装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顶盖;2、透气网;3、侧耳;4、底板;5、伺服电机;6、进药槽;7、育种箱;8、固定板;9、旋钮;10、螺槽;11、培养内腔;12、布料层;13、第一拨片;14、第二拨片;15、转辊;16、营养水腔;17、密封条;18、培养皿;19、导料板;20、混合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参照图1
‑
3,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包括育种箱7以及装设于育种箱7上表面的顶盖1:育种箱7的两侧均固定嵌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内部开设有螺槽10,螺槽10的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旋钮9,育种箱7的内部在培养皿18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药槽6,且育种箱7的内部在培养皿18的正下方开设有混合内腔20,进药槽6与混合内腔20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9,育种箱7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底板4,且育种箱7的侧面在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育种箱7的内部开设有培养皿18,进药槽6内的药粒经导料板19进入混合内腔20,与培养液融合从而供给培养内腔11的稻种,培养皿18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培养内腔11和营养水腔16,培养内腔11的内壁铺设有抑菌层,抑菌层为竹炭纤维材质,抑菌层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培养内腔11的细菌滋生,防止养分流失或稻种坏死,提高稻种发芽率,培养内腔11和营养水腔16之间在培养皿18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布料层12,利用布料层12将稻种与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分离开,避免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在转动的时候损毁稻种苗,布料层12的正下方在营养水腔1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15,转辊15的一端与伺服电机5的传动端固定连接,且转辊15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第一拨片13固定安装于转辊15外部的中心位置,第二拨片14分布于第一拨片13的两侧,通过转辊15带动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轮流对布料层12下表面翻动,将布料层12上表面的稻种改变位置,从而使稻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稻种发芽的发芽率,顶盖1的内部嵌入有透气网2,且顶盖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耳3,顶盖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密封条17,密封条17与进药槽6相适配,且密封条17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密封条17使进药槽6密封,避免污染物从进药槽6进入营养水腔16,干扰稻种发芽。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包括育种箱(7)以及装设于育种箱(7)上表面的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箱(7)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底板(4),且育种箱(7)的侧面在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育种箱(7)的内部开设有培养皿(18),所述培养皿(18)的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培养内腔(11)和营养水腔(16),所述培养内腔(11)和营养水腔(16)之间在培养皿(18)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布料层(12),所述布料层(12)的正下方在营养水腔(1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15),所述转辊(15)的一端与伺服电机(5)的传动端固定连接,且转辊(15)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所述顶盖(1)的内部嵌入有透气网(2),且顶盖(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耳(3),所述顶盖(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密封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稻育种技术的高发芽率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路,陈洋,
申请(专利权)人:霍邱县农事通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