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罩及尘污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019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罩及尘污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底座,真空电机支撑安装在电机底座上;电机壳体,配合安装在电机底座上,电机壳体内成型有适于容纳真空电机的容纳腔,容纳腔朝向电机底座的一侧开口;电机密封件,设于电机壳体内,电机密封件夹设于电机壳体与真空电机之间;底座减震件,支撑在电机底座与真空电机之间,底座开口部,设于所述电机底座底部,所述底座减震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密封在所述底座开口部上。在对真空电机进行支撑时,在与真空电机的相互作用力下,促进底座减震件在底座开口部的位置进一步发生形变,使底座减震件能够进一步对真空电机的底部形成包裹减震,还能够提高对底座开口部的密封性能。提高对底座开口部的密封性能。提高对底座开口部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罩及尘污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罩及尘污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是常用的生活清洁设备,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吸尘器内部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将尘污吸入吸尘器内分离净化。其中,真空电机是吸尘器内产生负压的核心部件,真空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震动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吸尘器因真空电机工作震动产生较大噪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机罩及尘污分离装置。
[0004]一种电机罩,包括:
[0005]电机底座,真空电机支撑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上;
[0006]电机壳体,配合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上,所述电机壳体内成型有适于容纳真空电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侧开口;
[0007]电机密封件,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真空电机之间;
[0008]底座减震件,支撑在所述电机底座与所述真空电机之间;
[0009]底座开口部,设于所述电机底座底部,所述底座减震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密封在所述底座开口部上。
[0010]所述真空电机朝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侧设有电机脚座,至少一个所述底座开口部正对所述电机脚座设置。
[0011]所述电机底座上设有适于支撑所述电机脚座的脚座配合部,所述底座开口部设于所述脚座配合部内。
[0012]所述底座减震件包括:
[0013]脚座减震部,一端配合支撑在所述脚座配合部上,另一端具有适于插入所述电机脚座的槽口。
[0014]所述底座开口部形成卡槽空间,所述底座开口部的内壁上设有:
[0015]台阶凸缘,所述台阶凸缘形成适于支撑所述底座减震件的台阶面。
[0016]所述底座开口部的至少部分内壁为倾斜设置。
[0017]所述电机密封件包括:
[0018]基础垫层,贴合在所述电机壳体朝向所述电机底座的面上;
[0019]包裹壁,设于所述基础垫层上,所述包裹壁朝向所述电机底座方向延伸,所述包裹壁夹设于所述真空电机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
[0020]所述电机壳体包括:
[0021]电机梳风口,位于所述电机壳体上远离所述电机底座的部位;
[0022]透风区,由分布在所述电机密封件上的透孔单元构成,所述透孔单元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电机梳风口。
[0023]所述电机壳体外侧分布有:
[0024]导风圆锥,所述导风圆锥的内径沿靠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端逐渐减小;
[0025]侧向出风口,设于所述导风圆锥远离所述电机底座的一端;
[0026]侧向导向片,设于所述侧向出风口上,所述侧向导向片与所述导风圆锥相切。
[0027]所述导风圆锥靠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端设有圆锥支脚,所述电机底座上延伸出支脚支撑部,所述支脚支撑部正对所述圆锥支脚设置。
[0028]所述底座减震件包括:
[0029]支脚减震部,延伸至所述圆锥支脚与所述支脚支撑部之间。
[0030]所述支脚减震部包括:
[0031]至少两个单元减震垫,所述单元减震垫叠加夹设于所述圆锥支脚与所述支脚支撑部之间。
[0032]所述支脚减震部还包括:
[0033]缓冲垫层,支撑于相邻所述单元减震垫之间。
[0034]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
[0035]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机罩;
[0036]真空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
[0037]吸头组件,连通所述电机罩。
[0038]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9]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罩,包括:电机底座,真空电机支撑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上;电机壳体,配合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上,所述电机壳体内成型有适于容纳真空电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侧开口;电机密封件,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真空电机之间;底座减震件,支撑在所述电机底座与所述真空电机之间,底座开口部,设于所述电机底座底部,所述底座减震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密封在所述底座开口部上。
[0040]真空电机安装在电机罩内,通过电机壳体和电机底座分别由真空电机的上下两侧扣合固定,并且在真空电机与电机壳体之间夹设有电机密封件,电机密封件一方面能够弥补真空电机与电机壳体之间的空隙,减少电机罩与真空电机之间的结构间隙,在真空电机工作时能够与电机罩结合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真空电机在发生震动时,紧贴真空电机的电机密封件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能够削减震动向电机壳体上传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真空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理,真空电机底部与电机底座之间夹设的底座减震件,进一步削弱了真空电机工作时震动向外部的传播,使电机罩整体收到真空电机震动的影响大大减少。现有技术中,真空电机产生噪音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真空电机工作时自身发生震动产生噪音,另一方面是真空电机震动时与连接真空电机的其他部件之间发生震动,导致噪音的进一步产生。本方案通过电机密封件与底座减震件阻止真空电机与电机罩直接接触,将真空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消除在电机罩内部,真空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影响范围缩减到电机罩内,从而大幅度削减真空电机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解决现有的吸尘器工作时因真空电机工作震动产生噪音的问题。本方案中,通过底座开口部对底座减震件
进行支撑时,底座减震件本身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在对真空电机进行支撑时,一方面能够在与真空电机的相互作用力下,促进底座减震件在底座开口部的位置进一步发生形变,使底座减震件能够进一步对真空电机的底部形成包裹减震,还能够提高对底座开口部的密封性能。
[0041]2.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密封件包括:基础垫层,贴合在所述电机壳体朝向所述电机底座的面上;包裹壁,设于所述基础垫层上,所述包裹壁朝向所述电机底座方向延伸,所述包裹壁夹设于所述真空电机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
[0042]包裹壁能够进一步添补真空电机与电机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削减真空电机工作震动对外界的影响。
[0043]3.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梳风口,位于所述电机壳体上远离所述电机底座的部位;透风区,由分布在所述电机密封件上的透孔单元构成,所述透孔单元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电机梳风口。
[0044]电机密封件上开孔便于气流流动,在减震的同时保证真空电机的正常工作。
[0045]4.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罩,所述导风圆锥靠近所述电机底座的一端设有圆锥支脚,所述电机底座上延伸出支脚支撑部,所述支脚支撑部正对所述圆锥支脚设置。
[0046]气流通过导风圆锥顶部的侧向出风口进入,然后贴合导风圆锥的内壁向导风圆锥底部运动,最后进入电机罩内。气流流动过程中与导风圆锥发生碰撞,使导风圆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震动,电机底座对导风圆锥支脚进行支撑,能够起到稳固导风圆锥,削减导风圆锥震动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底座(c3),真空电机(c1)支撑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c3)上;电机壳体(c2),配合安装在所述电机底座(c3)上,所述电机壳体(c2)内成型有适于容纳真空电机(c1)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的一侧开口;电机密封件(c4),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内,所述电机密封件(c4)夹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与所述真空电机(c1)之间;底座减震件(c5),支撑在所述电机底座(c3)与所述真空电机(c1)之间;底座开口部(c303),设于所述电机底座(c3)底部,所述底座减震件(c5)的至少部分支撑密封在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电机(c1)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的一侧设有电机脚座(c101),至少一个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正对所述电机脚座(c101)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座(c3)上设有适于支撑所述电机脚座(c101)的脚座配合部(c301),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设于所述脚座配合部(c30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减震件(c5)包括:脚座减震部(c502),一端配合支撑在所述脚座配合部(c301)上,另一端具有适于插入所述电机脚座(c101)的槽口。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形成卡槽空间,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的内壁上设有:台阶凸缘(c304),所述台阶凸缘(c304)形成适于支撑所述底座减震件(c5)的台阶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口部(c303)的至少部分内壁为倾斜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所述的电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密封件(c4)包括:基础垫层(c401),贴合在所述电机壳体(c2)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的面上;包裹壁(c402),设于所述基础垫层(c401)上,所述包裹壁(c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伟李锦坤王德旭任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