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8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木结构构件加固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包括原旧木和替换新木,所述原旧木上开设有与替换新木配合的替换腔,所述替换新木包括剜补主体,所述剜补主体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燕尾榫,剜补主体的内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双榫,替换腔设置有与燕尾榫配合的燕尾榫卯口,替换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双榫配合的双榫卯口,替换新木插设在替换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合理实用,并且易于施工。提供了一种新型木柱剜补替换加固件,既满足传统剜补的要求,又能够有效地对抗木柱受压劈裂,从而抑制产生竖向裂缝。不仅增强了木柱的受压,受剪和受弯性能,还加强了木柱整体性,显著提高了抗破坏能力。显著提高了抗破坏能力。显著提高了抗破坏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


[0001]本技术涉及木结构构件加固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

技术介绍

[0002]在木结构建筑中有很多木柱结构形式,这些木柱尺寸有大有小,小的仅有两三米,大的有10

20M,有的甚至能达到30M,由于尺寸较大,且在整体建筑结构中起关键作用,故对损坏的木柱进行加固往往不易。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木结构建筑的木柱往往直接与地面接触或者立于础石上,但基本与地面相距较近,更易出现雨水腐蚀,虫蛀,老化等现象,为了提高木结构建筑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对破损的木柱进行修缮加固。
[0005]传统木柱修补往往是局部修整,但传统加固形式简单,多为整根替换,或对破损部位进行局部整体替换,然后仅仅通过粘结剂、胶水等将新木与原旧木进行粘接而后进行加固,这样的方式,首先,施工难度大,且容易对整体结构造成损伤,而且不经济合理。其次,大范围进行加固,且加固形式单一,加固的不牢靠,受力后,修补的部位的胶水受不了太大的力,往往会过早破坏,从而导致修补局部破坏,最终导致木柱整体发生破坏。木柱破坏时往往会出现竖向的裂缝。故需要一种新型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来加固木建筑中的木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包括原旧木和替换新木,所述原旧木上开设有与替换新木配合的替换腔,所述替换新木包括剜补主体,所述剜补主体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燕尾榫,剜补主体的内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双榫,替换腔设置有与燕尾榫配合的燕尾榫卯口,替换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双榫配合的双榫卯口,替换新木插设在替换腔内,替换新木的左右两侧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榫卯口的配合与原旧木连接,替换新木的后侧通过双榫和双榫卯口的配合与原旧木连接,替换新木与原旧木的接触处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替换新木与原旧木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固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燕尾榫的榫根内斜边与剜补主体边缘截面为锐角。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榫的榫头呈阶梯型。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旧木与替换新木过盈配合,所述燕尾榫卯口与燕尾榫过盈配合,所述双榫卯口与双榫过盈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一个所述双榫位于替换新木上半截面中心,另
一个所述双榫位于替换新木下半截面中心。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替换新木与原旧木上下两端的搭接处、燕尾榫和燕尾榫卯口的连接处以及替换新木的腹部。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加固机构采用不锈钢箍或者CFRP布,每道所述CFRP布均缠绕三层以上。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替换新木的用材与原旧木为同一树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合理实用,并且易于施工。提供了一种新型木柱剜补替换加固件,既满足传统剜补的要求,又能够有效地对抗木柱受压劈裂,从而抑制产生竖向裂缝。不仅增强了木柱的受压,受剪和受弯性能,还加强了木柱整体性,显著提高了抗破坏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去除腐朽的原旧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替换新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替换新木的俯视图。
[0021]1‑
原旧木,101

燕尾榫卯口,102

双榫卯口,2

替换新木,201

剜补主体,202

燕尾榫,203

双榫,3

环氧树脂胶,4

加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包括原旧木1和替换新木2,所述原旧木1上开设有与替换新木2配合的替换腔,所述替换新木2包括剜补主体201,所述剜补主体201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燕尾榫202,剜补主体201的内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双榫203,替换腔设置有与燕尾榫202配合的燕尾榫卯口101,替换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双榫203配合的双榫卯口102,替换新木2插设在替换腔内,替换新木2的左右两侧通过燕尾榫202和燕尾榫卯口101的配合与原旧木1连接,替换新木2的后侧通过双榫203和双榫卯口102的配合与原旧木1连接,替换新木2与原旧木1的接触处通过环氧树脂胶3粘接,替换新木2与原旧木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固机构4。
[0026]所述环氧树脂胶配比为E

44环氧树脂胶:多乙烯多胺:聚酰胺树脂:501号活性稀
释剂=1.0:0.15:0.3:0.15。目的在于加强粘结性。
[0027]所述燕尾榫202的榫根内斜边与剜补主体201边缘截面为锐角。
[0028]所述双榫203的榫头呈阶梯型。
[0029]所述原旧木1与替换新木2过盈配合,所述燕尾榫卯口101与燕尾榫202过盈配合,所述双榫卯口102与双榫203过盈配合。采用燕尾榫榫卯连接的目的在于,有效加强木柱的受压和抗劈裂能力,且防止连接部位产生滑移,且连接更加紧密,增强受力性能。
[0030]一个所述双榫203位于替换新木2上半截面中心,另一个所述双榫203位于替换新木2下半截面中心。采用上下分布的双榫203,目的在于加强原旧木1与替换新木2的咬合性能,且更加符合力学原理,受力更合理。
[0031]所述替换新木2的用材与原旧木1为同一树种,并且要求干燥无任何损伤,目的在于保持材料一致性,均匀性,从而受力更加合理。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把原旧木的腐朽部位清理干净并在左右两侧挖出燕尾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包括原旧木(1)和替换新木(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旧木(1)上开设有与替换新木(2)配合的替换腔,所述替换新木(2)包括剜补主体(201),所述剜补主体(201)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燕尾榫(202),剜补主体(201)的内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双榫(203),替换腔设置有与燕尾榫(202)配合的燕尾榫卯口(101),替换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双榫(203)配合的双榫卯口(102),替换新木(2)插设在替换腔内,替换新木(2)的左右两侧通过燕尾榫(202)和燕尾榫卯口(101)的配合与原旧木(1)连接,替换新木(2)的后侧通过双榫(203)和双榫卯口(102)的配合与原旧木(1)连接,替换新木(2)与原旧木(1)的接触处通过环氧树脂胶(3)粘接,替换新木(2)与原旧木(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固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榫(202)的榫根内斜边与剜补主体(201)边缘截面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陶佳孙晓庄姜云鹏侯理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