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7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包括布料主体,所述布料主体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支撑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的下方为纺织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包括第一纤维带与第二纤维带,所述第一纤维带与所述第二纤维带交织连接,所述保护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通过保护层、竹炭纤维牵拉层、竹炭纤维支撑层与纺织层进行支撑,且利用竹炭纤维牵拉层进行牵拉支撑,可以抵抗较大的牵拉的效果,通过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支撑,整体的布料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竹炭纤维牵拉层与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粘合可以在保持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


[0001]本技术涉及布料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

技术介绍

[0002]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大量运用布料进行墙面面饰、隔断、以及背景处理,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空间展示风格。从织造方式上可以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二大类。从加工工艺上可以分为: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混合工艺布(如在色织布上印花、复合布、植绒布、仿皮毛布)等等。还可以原材料来划分: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及混纺织物等等。
[0003]布料的使用需要保证布料的支撑效果与牵拉受力的状况,保持布料较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布料在牵拉受力效果与支撑效果方面都不具有较好的效果,导致布料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存在以下缺点:布料的使用需要保证布料的支撑效果与牵拉受力的状况,保持布料较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布料在牵拉受力效果与支撑效果方面都不具有较好的效果,导致布料质量不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包括布料主体,所述布料主体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支撑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的下方为纺织层;在使用的时候所述保护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与所述纺织层进行支撑,且利用竹炭纤维牵拉层进行牵拉支撑,可以抵抗较大的牵拉的效果,通过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支撑,保持支撑的效果,整体的布料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竹炭纤维牵拉层与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粘合可以在保持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提高了布料的使用的效果。
[0006]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包括第一纤维带与第二纤维带,所述第一纤维带与所述第二纤维带交织连接,所述保护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与所述纺织层之间设置有牵拉带,所述牵拉带垂直贯穿保护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与所述纺织层;竹炭纤维支撑层在第一纤维带与第二纤维带的牵拉交织下可以保持较好的牵拉的效果,提升了牵拉的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牵拉带采用高强度线束;牵拉带在高强度线束支撑下可以将保护层、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与所述纺织层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布料的粘合的效果,且可以提升牵拉的受力。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带与所述第二纤维带互相交织,且所述第一纤维带与所述第二纤维带均采用高强度纤维;第一纤维带与所述第二纤维带互相交织且利用高强度纤维可以提升了布料的牵拉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纺织层采用耐牵拉纺织材质。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层外壁涂覆有保护背涂层,具有较好的保护的效果,提升了使用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内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贯穿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内。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保护层、竹炭纤维牵拉层、竹炭纤维支撑层与纺织层进行支撑,且利用竹炭纤维牵拉层进行牵拉支撑,可以抵抗较大的牵拉的效果,通过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支撑,保持支撑的效果,整体的布料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竹炭纤维牵拉层与竹炭纤维支撑层进行粘合可以在保持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提高了布料的使用的效果。
[0014](2)本技术竹炭纤维支撑层在第一纤维带与第二纤维带的牵拉交织下可以保持较好的牵拉的效果,提升了牵拉的效果,牵拉带在高强度线束支撑下可以将保护层、竹炭纤维牵拉层、竹炭纤维支撑层与纺织层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布料的粘合的效果,且可以提升牵拉的受力;在布料的牵拉方面利用多层牵拉层,同时纺织层与保护层进行双侧保护,提升了布料使用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材质层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竹炭纤维支撑层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牵拉带示意图。
[0019]图中:1、布料主体;2、保护层;3、竹炭纤维牵拉层;4、竹炭纤维支撑层;5、纺织层;6、第二纤维带;7、第一纤维带;8、牵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包括布料主体1,所述布料主体1包括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支撑层4,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的下方为纺织层5;在使用的时候所述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进行支撑,且利用竹炭纤维牵拉层3进行牵拉支撑,可以抵抗较大的牵拉的效果,通过竹炭纤维支撑层4进行支撑,保持支撑的效果,整体的布料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竹炭纤维牵拉层3与竹炭纤维支撑层4进行粘合可以在保持牵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支撑效果,提高了布料的使用的效果。
[0022]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包括第一纤维带7与第二纤维带6,所述第一纤维带7与所述第二纤维带6交织连接,所述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之间设置有牵拉带8,所述牵拉带8垂直贯穿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竹炭纤维支撑层4在第一纤维带7与第二纤维带6的牵拉交织下可以保持较好的牵拉的效果,提升了牵拉的效果;在布料的牵拉方面利用多层牵拉层,同时纺织层与保护层进行双侧保护,提升了布料使用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
[0023]优选的,所述牵拉带8采用高强度线束;牵拉带在高强度线束支撑下可以将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布料的粘合的效果,且可以提升牵拉的受力。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带7与所述第二纤维带6互相交织,且所述第一纤维带7与所述第二纤维带6均采用高强度纤维;第一纤维带7与所述第二纤维带6互相交织且利用高强度纤维可以提升了布料的牵拉的效果。
[0025]优选的,所述纺织层5采用耐牵拉纺织材质。
[0026]优选的,所述保护层2外壁涂覆有保护背涂层,保护背涂层可以保持保护层的效果,便于进行保护布料,提升了布料的使用的效果与质量。
[0027]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内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贯穿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内;连接带在竹炭纤维牵拉层3的支撑下可以进行连接,提升了竹炭纤维牵拉层3的支撑的效果与牵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的竹炭纤维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主体(1),所述布料主体(1)包括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的下方设置有竹炭纤维支撑层(4),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的下方为纺织层(5);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包括第一纤维带(7)与第二纤维带(6),所述第一纤维带(7)与所述第二纤维带(6)交织连接,所述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之间设置有牵拉带(8),所述牵拉带(8)垂直贯穿保护层(2)、所述竹炭纤维牵拉层(3)、所述竹炭纤维支撑层(4)与所述纺织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梅徐兰兰符颖施赵磊戴惠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浩淼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