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3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船,包括:船体,其主甲板上具有工作区域;船体的内部设有用以自动卸载货物的卸料区,卸料区设置有防尘系统;喷水单元,其布置于主甲板上,喷水单元的喷水范围覆盖工作区域;阀门管路控制系统,其设于船体的内部,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设于第一供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以及设于第二供水管上的第二控制阀;第一供水管连接防尘系统,用以向防尘系统供水;第一控制阀与防尘系统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第二供水管连接喷水单元,用以向喷水单元供水;第二控制阀与喷水单元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从而减少工作区域扬尘,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卸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船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卸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海上货船种类繁多,为了提升运输货物的效率,自卸船的应用越来越广。自卸船具有专门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卸货设备,能高速自动连续地完成卸货作业。自卸船可以对露天甲板上存放的货物譬如沙石进行自动卸货;但是这部分货物需要专门的铲车铲到甲板上的敞口(卸料口),在铲运时,扬尘大,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卸货设备工作时也会产生大量灰尘,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卸船在卸货时由于扬尘大导致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卸船,包括:船体,其主甲板上具有工作区域;所述船体的内部设有用以自动卸载货物的卸料区,所述卸料区设置有防尘系统;喷水单元,其布置于所述主甲板上,所述喷水单元的喷水范围覆盖所述工作区域;阀门管路控制系统,其设于所述船体的内部,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供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供水管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水管连接所述防尘系统,用以向防尘系统供水;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防尘系统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所述第二供水管连接所述喷水单元,用以向喷水单元供水;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喷水单元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卸船还包括设于所述船体的内部的水舱和压力水柜;所述第一供水管包括两个分离的近端支管和远端支管,所述近端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舱和所述压力水柜的进水口,所述远端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力水柜的出水口和所述防尘系统;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远端支管上;所述第二供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水舱和所述喷水单元。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水柜设有用以检测水压的高压压力开关和低压压力开关;所述阀门管路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近端支管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低压压力开关电控连接;所述低压压力开关触发,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以接入所述水舱。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门管路控制系统还包括供水总管和至少两个水泵;所述供水总管的进口与所述水舱连接并相通,所述供水总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近端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水管连接相通;两所述水泵并联设于所述供水总管上,其中一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高压压力开关和所述低压压力开关电控连接;所述高压压力开关触发并控制该水泵关闭,所述低压压力开关触发并控制该水泵打开。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水单元与另一所述水泵电控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舱的内部设有液位开关;所述水泵与所述液位开关连接相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间隔位于所述压力水柜的下方。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水单元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水单元分别间隔设于所述船体的左舷和右舷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水单元的喷水范围部分重叠。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卸船还包括竖立设于所述主甲板周缘上的甲板围壁;所述工作区域位于所述甲板围壁的内侧;所述喷水单元包括喷枪和设于所述喷枪上的喷水控制阀;所述喷枪设于所述甲板围壁的上端,所述喷枪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供水管连接相通,所述喷枪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工作区域;所述喷水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电控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甲板上贯通设有一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卸料区相通;所述喷水单元的喷水范围覆盖所述敞口。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卸船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为了实现卸料防尘的目的,根据自卸装置和主甲板工作区域两者的地点不同,本实施例的自卸船设置了针对自卸装置防尘供水的阀门管路控制系统,以及针对主甲板工作区域防尘供水的喷水单元。
[0017]具体为,第一供水管连接防尘系统,用以向防尘系统供水。第一控制阀与防尘系统电控连接,防尘系统根据自卸装置的使用情况,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自动化程度高,且节约用水。第二供水管连接喷水单元,用以向喷水单元供水。第二控制阀与喷水单元电控连接,喷水单元根据工作区域的情况,控制第二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减少现场扬尘,改善工作环境,又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并且,上述防尘系统和主甲板工作区域的喷水单元可以独立运行,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于自卸船内部的阀门管路控制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压力水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于自卸船的主甲板上的喷水单元的布置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
船体、11

主甲板、101

工作区域、12

卸料区、13

自卸装置、14

甲板围壁、
[0023]2‑
喷水单元、21

喷枪、23

喷水控制阀、
[0024]3‑
阀门管路控制系统、31

第一供水管、311

近端支管、313

远端支管、32

第二供水管、33

第一控制阀、34

第二控制阀、35

第三控制阀、36

供水总管、
[0025]4‑
水舱、
[0026]5‑
水泵、
[0027]6‑
压力水柜、61

高压压力开关、62

低压压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卸船,能够减少自卸船工作区域扬尘,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人员健康、减少设备磨损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0030]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卸船的具体结构,其包括船体1、喷水单元2和阀门管路控制系统3。
[0031]其中,船体的主甲板用以装载货物,主甲板上还设有用以自动卸载货物的卸料区12。在卸料区12中,设置有专门的自动卸料的自卸装置13。自卸装置13通常采用传送带式运输方式,从而实现高效连续的自动化卸料。自卸装置13还配设有相应的防尘系统。该防尘系统为自卸装置13的配套产品,一般由厂家设计并制成,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其主甲板上具有工作区域;所述船体的内部设有用以自动卸载货物的卸料区,所述卸料区设置有防尘系统;喷水单元,其布置于所述主甲板上,所述喷水单元的喷水范围覆盖所述工作区域;阀门管路控制系统,其设于所述船体的内部,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供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供水管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水管连接所述防尘系统,用以向防尘系统供水;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防尘系统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所述第二供水管连接所述喷水单元,用以向喷水单元供水;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喷水单元电控连接,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的启闭以接入或者切断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船还包括设于所述船体的内部的水舱和压力水柜;所述第一供水管包括两个分离的近端支管和远端支管,所述近端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舱和所述压力水柜的进水口,所述远端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力水柜的出水口和所述防尘系统;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远端支管上;所述第二供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水舱和所述喷水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水柜设有用以检测水压的高压压力开关和低压压力开关;所述阀门管路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近端支管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低压压力开关电控连接;所述低压压力开关触发,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以接入所述水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贤包惠敏刘名东雷坤褚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