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35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包括支架与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种植坛,还包括水箱与聚流机构,水箱通过连通在前端面靠近下端处的分流管向每个种植坛内分别注入液体,聚流机构设置在水箱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雨水通过聚流机构收集,受重力作用下落至水箱内,促使摆动机构摆动,向下方洒下雨水的同时,摆动机构在雨水作用下摆动,搅动水箱内的液体,促进盐溶液的混合均匀,此时同步缓慢注入盐溶液即可,在浓度阈值达标时,分流管会自动将营养液排入至种植坛中,反之,浓度不达标会自动停止注入,实施过程便利,雨水有效利用。雨水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室种植蔬菜已经被广泛推广使用,对蔬菜进行无土种植也得到了推广运用,将蔬菜的根部直接种在营养池中,池中的液体由水、营养液按一定浓度混合而成,营养液包含氮磷钾等盐溶液成份,以促进蔬菜的成长,现有的无土种植装置设置在室内,由于室外的雨水会影响种植坛内养液中有效成份的浓度,从而影响蔬菜的正常生产,故而,现有的种植装置不能将雨水利用,因为不能在雨水利用的过程中稳定控制液体中有效成份的浓度,其次,由于经常性的向种植坛内补充营养液,营养液的浓度在实际补充难以调控,还有,加入过程中不够均匀,营养液的加入较为集中,无法进行均匀的处理,总的来说对于室内无土栽培蔬菜来说,没有更为方便合适的立式蔬菜种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包括支架与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种植坛,还包括水箱与聚流机构,水箱通过连通在前端面靠近下端处的分流管向每个种植坛内分别注入液体,聚流机构设置在水箱的上方,其中:
[0005]所述聚流机构收集的雨水受重力下落并通过相连通的管道组下落至水箱内,水箱内对应管道组的下方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水箱内侧的分流板与设置在分流板下方的扰流结构,通过管道组的液体落至分流板表面使分流板摆动,同时液体从分流板下方洒下并经过扰流结构搅动。
[0006]优选的,所述分流板还包括贯穿开设在上端面的若干个分流孔,分流孔之间的排布间距向着远离管道组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分流板的两侧外表面中间位置延伸出转轴,转轴穿过水箱的两侧外表面,分流板与水箱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分流板下端面的摆动板、固定连接在摆动板前后端面的若干个拨动叶,拨动叶下方与摆动板表面之间所成角度为锐角,拨动叶之间呈阵列排布。
[0008]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侧对应分流板的前后边沿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上下边沿朝向分流板的方向上弯折出弯折边,分流板的前后端面分别与弧形板的表面活动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分流板的边沿朝向上方垂直延伸,分流板的上端面凸设有将其上端面等面积一分为二的加厚部,且加厚部与分流板一体成型。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侧对应分流管的端口处设置有悬浮机构,悬浮机构包括漂浮箱、固定安装在漂浮箱前端面的封板,水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轨,封板滑动插装
在两个导轨之间,水箱的内壁靠近漂浮箱的上方处固定安装有顶折板,顶折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接触板。
[0011]优选的,所述管道组包括固定连通在水箱上端面的雨水入管、养液入管与水入管,雨水入管的上端接通聚流机构的下方排水端。
[0012]优选的,所述雨水入管的内侧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分流柱,分流柱的两侧外表面开设又分流弧面,雨水入管、养液入管与水入管的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连通有两个对称的分支管。
[0013]优选的,所述聚流机构包括收集板、固定安装在收集板上端面的过滤网、连通在收集板下端面的流通管,流通管连接在雨水入管的上端,收集板的内侧底面上开设有引导水流流至流通管上端端口处的倾斜坡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对于雨水通过聚流机构收集,受重力作用下落至水箱内,促使摆动机构摆动,向下方洒下雨水的同时,摆动机构在雨水作用下摆动,搅动水箱内的液体,促进盐溶液的混合均匀,此时同步缓慢注入盐溶液即可,在浓度阈值达标时,分流管会自动将营养液排入至种植坛中,反之,浓度不达标会自动停止注入,实施过程便利,雨水有效利用。
[0016]2、收集板安装在棚顶,收集板收集的雨水,经过流通管送入雨水入管中,下落经过分流弧面的作用,雨水朝向两侧分开,分别从两侧的分支管处排出,由于无法保障两侧分支管排出的水的流量一定,因此,分流板的表面水受到的冲力不一样,整个分流板绕着转轴发生摆动,摆动的过程中弯折边起到限制的效果,防止分流板的摆幅多大,而同时,摆动板摆动时,拨动叶摆动,促进水箱内靠近下方的盐溶液上翻,从而加速雨水的均匀混合。
[0017]3、水在分流板的表面流淌,经过分流孔排出,由于分流孔的排布方式,使得靠近管道组下方处的分流孔数量较少,该处的液体流量较大,在远离管道组处分流孔的数量更多,因此,有利于雨水的均匀落下。
[0018]4、由于浓度降低,通过养液入管加入盐溶液,只有当水箱内浓度达到阈值时,漂浮箱才会受浮力作用上移,封板开启,使得浓度合适的营养液从分流管处排出,排至种植坛内补充,因此,调控方便精准,雨水进入时只需缓慢加入盐溶液即可,在到达合适浓度时即可自动排出,同理,反之在浓度不达到阈值需求时,将自动停止排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水箱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雨水入管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摆动机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图4中A处放大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悬浮机构侧剖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悬浮机构横剖视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的聚流机构剖视图。
[0027]图中:1、支架;2、种植坛;3、分流管;4、水箱;5、摆动机构;51、分流板;52、分流孔;53、摆动板;54、拨动叶;55、弧形板;56、弯折边;57、加厚部;58、转轴;6、管道组;61、雨水入
管;611、分流柱;612、分流弧面;62、养液入管;63、水入管;64、分支管;7、悬浮机构;71、封板;72、漂浮箱;73、导轨;74、顶折板;75、接触板;8、聚流机构;81、收集板;82、过滤网;83、倾斜坡面;84、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9]如图1

图8所示的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包括支架1与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的种植坛2,还包括水箱4与聚流机构8,水箱4通过连通在前端面靠近下端处的分流管3向每个种植坛2内分别注入液体,聚流机构8设置在水箱4的上方,其中:
[0030]聚流机构8收集的雨水受重力下落并通过相连通的管道组6下落至水箱4内,水箱4内对应管道组6的下方设置有摆动机构5,摆动机构5包括转动安装在水箱4内侧的分流板51与设置在分流板51下方的扰流结构,通过管道组6的液体落至分流板51表面使分流板51摆动,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包括支架(1)与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的种植坛(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4)与聚流机构(8),水箱(4)通过连通在前端面靠近下端处的分流管(3)向每个种植坛(2)内分别注入液体,聚流机构(8)设置在水箱(4)的上方,其中:所述聚流机构(8)收集的雨水受重力下落并通过相连通的管道组(6)下落至水箱(4)内,水箱(4)内对应管道组(6)的下方设置有摆动机构(5),摆动机构(5)包括转动安装在水箱(4)内侧的分流板(51)与设置在分流板(51)下方的扰流结构,通过管道组(6)的液体落至分流板(51)表面使分流板(51)摆动,同时液体从分流板(51)下方洒下并经过扰流结构搅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51)还包括贯穿开设在上端面的若干个分流孔(52),分流孔(52)之间的排布间距向着远离管道组(6)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分流板(51)的两侧外表面中间位置延伸出转轴(58),转轴(58)穿过水箱(4)的两侧外表面,分流板(51)与水箱(4)之间通过转轴(58)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分流板(51)下端面的摆动板(53)、固定连接在摆动板(53)前后端面的若干个拨动叶(54),拨动叶(54)下方与摆动板(53)表面之间所成角度为锐角,拨动叶(54)之间呈阵列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蔬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的内侧对应分流板(51)的前后边沿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板(55),弧形板(55)的上下边沿朝向分流板(51)的方向上弯折出弯折边(56),分流板(51)的前后端面分别与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刘燕飞易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市背篓人家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