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铝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19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铝单板领域,具体为新型复合铝单板,包括有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背面连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充气层,所述板体背面中部的下方安装有加气口,两侧所述主龙骨上分别卡接有限位框,所述板体上方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紧固旋钮,且紧固旋钮位于板体内腔的一端套接有扭簧。本铝单板通过采用上下两层结构的设计,在板体的内部设置有泡沫层,并且配合活动板和限位板的共同使用,在铝单板的实际使用时,内部的泡沫层能够实现隔音隔热的效果,并且板体之间可以通过活动板来辅助安装,在不影响铝单板自身使用的基础上,还大大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了安装的便捷性。了安装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复合铝单板


[0001]本技术涉及铝单板领域,尤其涉及新型复合铝单板。

技术介绍

[0002]铝单板是一种经过铬化处理材料,并且经过氟碳喷涂技术之后能够当作建筑装饰材料使用。由于铝单板自身重量轻和刚性好的优点,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十分常见。成型的铝单板一般是由面板、加强筋和角码等部件组合而成。铝单板外侧的氟碳涂层具有卓越的抗腐蚀性和耐候性,能抗酸雨、盐雾和各种空气污染物,耐冷热性能极好,能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能长期保持不褪色、不粉化,使用寿命长。
[0003]现有的铝单板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目前的铝单板大都采用单层的结构为主,虽然保证了自身的刚性和强度,但是缺少对隔音降噪和保温等方面的需求,使得铝单板的实际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新型复合铝单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新型复合铝单板,具有隔音降噪和保温隔热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复合铝单板,包括有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背面连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充气层,所述板体背面中部的下方安装有加气口,两侧所述主龙骨上分别卡接有限位框,所述板体上方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紧固旋钮,且紧固旋钮位于板体内腔的一端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外侧的端头处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扭簧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板体内腔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板体内腔的一侧粘贴有泡沫层。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顶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表面呈半球形。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端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直径值大于卡接头的直径值。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和活动板在板体的内腔分别呈倾斜状,两侧所述活动板和限位板沿着板体的中部相互对称。
[0012]优选的,所述泡沫层的厚度值为板体内腔高度值的二分之一,所述泡沫层的侧面和活动板、限位板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框自身呈U形,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螺纹套接有螺栓且贯穿限位框的内外两侧。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铝单板通过采用上下两层结构的设计,在板体的内部设置有泡沫层,并且配合活动板和限位板的共同使用,在铝单
板的实际使用时,内部的泡沫层能够实现隔音隔热的效果,并且板体之间可以通过活动板来辅助安装,在不影响铝单板自身使用的基础上,还大大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主龙骨;2、紧固件;3、板体;4、充气层;5、加气口;6、限位框;7、紧固旋钮;8、扭簧;9、活动板;10、限位板;11、泡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1]如图所示,提供了新型复合铝单板,包括有主龙骨1,主龙骨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件2,紧固件2的背面连接有板体3,板体3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充气层4,板体3背面中部的下方安装有加气口5,两侧主龙骨1上分别卡接有限位框6,板体3上方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紧固旋钮7,且紧固旋钮7位于板体3内腔的一端套接有扭簧8,扭簧8外侧的端头处连接有活动板9,扭簧8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板10,板体3内腔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且板体3内腔的一侧粘贴有泡沫层11。限位框6对板体3之间的横向连接实现定位,活动板9和限位板10对板体3的竖向连接是实现固定。其板体3的内腔设置有泡沫层11,能够满足对隔音隔热的要求。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活动板9顶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头,卡接头的表面呈半球形。在扭簧8弹性的作用力下,其活动板9是始终向外张开的,当活动板9的顶端在限位板10的顶端相互卡接时,也就实现了对上下两组板体3的定位作业。
[002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0的顶端开设有圆槽,圆槽的直径值大于卡接头的直径值。通过在限位板10的顶端开设圆槽的设计,并且圆槽的直径值是一定的,能够使得活动板9恰好能够嵌入至圆槽内,两者之间的卡接作用力保证了板体3之间的稳定安装。
[0024]如图2所示,限位板10和活动板9在板体3的内腔分别呈倾斜状,两侧活动板9和限位板10沿着板体3的中部相互对称。通过在板体3内采用倾斜状活动板9和限位板10的设计,当活动板9的顶端延伸至限位板10内侧时,活动板9自身能够沿着限位板10的内侧不断滑动,并且当活动板9的顶端和限位板10的顶端相互卡接时,也就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固定效果。
[0025]需要说明的是,泡沫层11的厚度值为板体3内腔高度值的二分之一,泡沫层11的侧面和活动板9、限位板10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在板体3内采用泡沫层11的设计,使得板体3自身具有了隔音和降噪的效果,在对板体3进行安装作业时,其限位板10和活动板9是活动的状态,由于泡沫层11的侧面和下方的结构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防止活动板9和限位板10
的活动受泡沫层11而影响。
[002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框6自身呈U形,限位框6的左右两侧分别螺纹套接有螺栓且贯穿限位框6的内外两侧。当两侧的板体3相互固定时,限位框6能够对两侧板体3的位置实现限定,并且当螺栓旋紧之后,可以实现对两侧板体3加强定位的效果。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首先将两组板体3进行横向拼接,当两者相互靠近之后,利用紧固件2来将板体3在主龙骨1上定位,并且在两侧的主龙骨1上卡接限位框6,当限位框6上螺栓旋紧之后即可保证两侧板体3的紧密性。之后对板体3进行竖向拼接作业,将下方板体3上的活动板9伸入至上方板体3内,当活动板9和限位板10相互接触时,活动板9能够沿着限位板10不断活动,在扭簧8自身弹性的作用力下,其活动板9是始终向外张开的,当活动板9和限位板10之间相互卡接之后即可实现上下板体3之间的固定。最后利用鼓风机等设备来对充气层4进行充气,当充气层4鼓胀之后可以将板体3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保证了板体3彼此之间的密封性。
[002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复合铝单板,包括有主龙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件(2),所述紧固件(2)的背面连接有板体(3),所述板体(3)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充气层(4),所述板体(3)背面中部的下方安装有加气口(5),两侧所述主龙骨(1)上分别卡接有限位框(6),所述板体(3)上方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紧固旋钮(7),且紧固旋钮(7)位于板体(3)内腔的一端套接有扭簧(8),所述扭簧(8)外侧的端头处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扭簧(8)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板体(3)内腔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且板体(3)内腔的一侧粘贴有泡沫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铝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9)顶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呙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立方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