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12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所述转角墙体系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一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 mm;所述若干第一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B mm;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侧端的间距为C mm;第二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二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二预留孔与第二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200 mm;所述若干第二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B mm;所述第二预留孔与第二预制剪力墙侧端的间距为C 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返工成本。同时降低了返工成本。同时降低了返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转角墙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产业现代化,同时响应国家四节一环保的号召,全国各省市目前正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落地,促使建筑业转型升级。
[0003]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大量住宅建筑采用了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然而此项技术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不成熟。根据GB51231

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规定,约束边缘构件转角墙预留+现浇段,因此转角墙现浇段两侧的墙体必然存在支模现浇的情形,而由于预制剪力墙构件为标准化构件以及众多设计院及预制构件厂家缺乏现场操作经验,在两侧预制剪力墙构件墙体上预留螺栓孔时,标高往往遵循有翼墙的留设方法统一留设,但由于转角墙处现浇段模板加固背楞呈90
°
角交接,此留设方法将造成背楞碰撞、现场无法施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以解决预制剪力墙上预留孔的合理性问题,达到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目的。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所述转角墙体系包括:
[0006]第一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一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 mm;所述若干第一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B mm;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侧端的间距为C mm;<br/>[0007]第二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二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二预留孔与第二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200 mm;所述若干第二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B mm;所述第二预留孔与第二预制剪力墙侧端的间距为C mm。
[0008]优选地,所述A为180,B为400,C为100。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二预留孔均为螺栓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二预留孔均为螺纹盲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预制剪力墙上预留孔的合理性问题,避免了现场螺栓及模板无法加固继而需要在预制剪力墙上重新开孔破坏结构的情况,既提高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返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0015]其中,1、第一预制剪力墙;2、第二预制剪力墙;3、第一预留螺栓孔;4、第二预留螺栓孔;5、加固螺栓;6、背楞。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0017]参照图1,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所述转角墙体系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1和第二预制剪力墙2。
[0018]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七道第一预留螺栓孔3,最下端第一预留螺栓孔3与第一预制剪力墙1底端的间距为180 mm;第一预留螺栓孔3之间的间距为400 mm;第一预留螺栓孔3与第一预制剪力墙1侧端的间距为100 mm。
[0019]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六道第二预留螺栓孔4,最下端第二预留螺栓孔4与第二预制剪力墙2底端的间距为380 mm;第二预留螺栓孔4之间的间距为400 mm;第二预留螺栓孔4与第二预制剪力墙2侧端的间距为100 mm。
[0020]参照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预制构件生产养护后运送至施工现场吊装,吊装就位并支设临时斜撑杆后进行转角墙现浇段的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进行转角墙现浇段的模板支设作业,将加固螺栓5分别拧入第一预留螺栓孔3和第二预留螺栓孔4内,继而安装背楞6,由于本实施例呈90
°
交接的每道背楞有着200mm的标高差,进而解决了转角墙背楞碰撞无法加固的问题。
[0021]本实施例解决了预制剪力墙上预留孔的合理性问题,避免了现场螺栓及模板无法加固继而需要在预制剪力墙上重新开孔破坏结构的情况,既提高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返工成本。
[002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墙体系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一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 mm;所述若干第一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B mm;所述第一预留孔与第一预制剪力墙侧端的间距为C mm;第二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两侧部均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二预留孔,最下端所述第二预留孔与第二预制剪力墙底端的间距为A+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楷丁苏东全有维朱斌朱小阳王日彤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