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99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施工车辆段上盖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节点位置的上方施工叠合十字墩台,将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分别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上方施工新建框架柱,将所述新增框架柱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相锚固,使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新建框架柱通过所述叠合十字墩台接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的有机连接,结构受力稳定且强度好;施工效率高,同时避免上部的新建框架柱;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可操作性强、设计新颖等优点。设计新颖等优点。设计新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车辆段上盖开发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铁车辆段基地上盖开发成为热点,但是车辆基地开发因为下部地铁与上部物业开发的不同步,下部车辆基地施工完成以后,上部物业方案调整会导致植筋问题。此种结构受力复杂,钢筋众多,需要植入的上部柱钢筋直径大,相应的植筋深度就大,实际施工中难以满足,同时因为下部钢筋很密,大直径钢筋植筋很容易打断既有钢筋,造成对既有结构的破坏,严重时影响既有结构的受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通过在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增设叠合十字墩台,实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与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之间的接驳。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包括既有框架柱和既有框架梁,所述既有框架柱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所述既有框架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节点位置的上方施工叠合十字墩台,将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分别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上方施工新建框架柱,将所述新增框架柱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相锚固,使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新建框架柱通过所述叠合十字墩台接驳。
[0005]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顶面置入有小直径钢筋,所述小直径钢筋随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浇筑植入其中。
[0006]将所述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随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浇筑植入其中。
[0007]所述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沿所述新建框架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其底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底部之中。
[0008]将所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节点区域内。
[0009]所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沿所述既有框架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其顶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既有框架梁之中。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的有机连接,结构受力稳定且强度好;施工效率高,同时避免上部的新建框架柱;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可操作性强、设计新颖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

A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

B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3所示,图中标记1

7分别表示为:既有框架柱1、既有框架梁2、叠合十字墩台3、新建框架柱4、小直径钢筋5、柱钢筋6、大直径柱钢筋7。
[0013]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用于实现下部车辆基地施工完成的既有框架柱和既有框架梁与上部上盖结构的接驳,尤其是可实现下部既有结构与上部新建结构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两者因施工时序不同而导致施工难度的增加以及结构受力的不良影响。如图1所示,下部车辆基地的结构包括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其中截面呈矩形结构的既有框架柱1处于节点位置,其四周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连接有既有框架梁2,使既有框架柱1处于连接节点位置。上部新建结构需在既有框架柱1的上方增设新建框架柱4,以满足上盖结构的工程需要。
[0014]具体而言,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下部车辆基地的设计位置进行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的浇筑。其中既有框架柱1的柱钢筋6沿既有框架柱1的柱体高度方向延伸且其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以使其局部可伸入既有框架梁2的梁体范围内,从而提高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结构稳定性。
[0015]2)在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的顶面植入若干小直径钢筋5,小直径钢筋5用于与叠合十字墩台3相锚固。如图3所示,小直径钢筋5的布置范围与叠合十字墩台3的台体范围相适配,保证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与叠合十字墩台3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使通过柱钢筋6加强连接的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可同步受力,大大提高对后续施工于上方的新建框架柱4的支撑效果。
[0016]3)绑扎好新建框架柱4的大直径钢筋7,该大直径钢筋7为新建框架柱4的柱钢筋,其底部具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段,该延伸段可锚固在叠合十字墩台3之中。
[0017]4)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十字墩台3;该叠合十字墩台3的浇筑高度满足于使小直径钢筋5整体埋入的要求,同时该叠合十字墩台3的浇筑范围应与下方的既有框架柱1相吻合适配。将既有框架柱1和既有框架梁2的小直径钢筋5随叠合十字墩台3的浇筑植入其中,同时使新建框架柱4的大直径钢筋7随叠合十字墩台3的浇筑植入其中,从而形成既有框架柱1的柱钢筋6与新建框架柱4内作为柱钢筋的大直径钢筋7通过叠合十字墩台3接驳,保证了既有框架柱1和新建框架柱4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可保证两者共同受力。
[0018]5)继续浇筑位于上部的新建框架柱4,完成后进行后续施工。
[0019]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
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包括既有框架柱和既有框架梁,所述既有框架柱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所述既有框架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节点位置的上方施工叠合十字墩台,将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分别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上方施工新建框架柱,将所述新增框架柱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相锚固,使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新建框架柱通过所述叠合十字墩台接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顶面置入有小直径钢筋,所述小直径钢筋随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浇筑植入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奇峰邓季坤朱德荣谷林涛伍建勋杨坚杨坤朱力雄孙天荣马铭陈中朱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