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99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在下穿铁路框架桥的设计位置施工便梁支墩,在便梁支墩上方架设便梁,便梁由若干便梁单元组合构成,线路加固后,开挖路基至设计开挖线位置,在开挖区域内将第一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在第一预制箱身内设置内支撑,同时沿铁路的顺线路方向移动便梁,在第一预制箱身的一侧顶进第二预制箱身,将第二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后,将第二预制箱身与第一预制箱身连接固定,而后拆除侧边支撑;以此往复,实现至少两个预制箱身的顶进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理论上可无限次数的进行加宽;施工完成后道路线形顺畅,景观效果好;减少侧墙厚度,取消侧墙之间回填,实施后既节约了施工周期、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设计及施工
,尤其是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由于受功能需求、经济和交通的影响,道路宽度、路幅断面各式各样,每个城市即使时同一个等级的道路,其断面布置也可能各不相同。
[000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的工程也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下穿铁路路基段时一般设计采用框构桥的结构形式、施工采用便梁架设框架预制顶进的施工方案。由于目前国内常用的便梁长度为D12\D16\D20\D24几种型号,便梁最大跨度用到24m,从而导致框架桥跨度一般不超过16m。当遇到城市主干道下穿铁路路基段时,道路宽度较宽,无法采用整孔框架桥结构下穿,一般采用多孔框架分幅下穿铁路路基段。当道路板块较多时,分孔框架也随之较多。由于框架桥侧墙厚度的影响,需调整下穿段局部范围道路分隔带宽度,道路交通在铁路位置下穿时,交通就要渐变调整,降低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0004]因此,当道路较宽时,目前的这种下穿铁路路基的框架桥严重制约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急需一种不改变道路交通的框架结构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通过钢筋及钢束对若干预制箱身的顶底板之间进行连接使之形成整体,配合移动便梁的方式进行施工,从而达到加宽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穿铁路框架桥的设计位置施工便梁支墩,在所述便梁支墩上方架设便梁,所述便梁由若干便梁单元组合构成,线路加固后,开挖路基至设计开挖线位置,在开挖区域内将第一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在所述第一预制箱身内设置内支撑,同时沿铁路的顺线路方向移动所述便梁,使架设在所述便梁支墩之间的该便梁单元由所述内支撑及一侧的便梁支墩支撑,该便梁单元的移动方向对应于下一预制箱身的设计位置;在所述第一预制箱身的一侧顶进第二预制箱身,所述第二预制箱身对应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的一侧设置有侧边支撑,将所述第二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后,将所述第二预制箱身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连接固定,而后拆除所述侧边支撑;以此往复,实现至少两个预制箱身的顶进施工,完成后进行预制箱身两侧区域的回填施工,最后拆除所述便梁,恢复铁路线路的运行。
[0007]所述第二预制箱身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的对接位置的顶板和底板上均预留有连接钢筋,连接两者的所述连接钢筋后,在所述第二预制箱身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之间浇筑
湿接缝,所述湿接缝覆盖所述连接钢筋。
[0008]在所述第二预制箱身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之间设置有连接钢束。
[000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原理简单、施工便捷,理论上可以无限次数的进行加宽;设计所用方法常规、施工方案与传统方案无差异,无特殊施工工艺,便于施工;施工完成后道路线形顺畅,景观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相对传统的分幅下穿框架而言,减少了侧墙厚度,取消了侧墙之间回填,实施后既节约了施工周期、又降低了工程造价;结构受力稳定,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3所示,图中标记1

10分别表示为:便梁1、便梁2、开挖线3、便梁支墩4、第一预制箱身5、箱身内支撑6、侧边支撑7、湿接缝8、连接钢筋及钢束9、第二预制箱身10。
[0012]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用于在既有铁路的下方下穿框架桥的施工,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如图1所示,施工便梁支墩4,在便梁支墩4的上方架设作为便梁单元的便梁1和便梁2,其中便梁2可为D24或D20的便梁,便梁1可为D16的便梁,便梁2的长度大于便梁1的长度。便梁2位于第一预制箱身1的设计位置上方,其两端分别由两个便梁支墩4所支撑;而位于便梁2两侧的两个便梁1的一端由便梁支墩4支撑,另一端由布置在地面上的支墩支撑。
[0013]通过由便梁支撑所支撑的便梁1和便梁2对既有铁路线路进行加固后,开挖路基至设计开挖线3位置,第一预制箱身5到位后,将其顶进至设计位置。
[0014]2)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预制箱身5的内部增设箱身内支撑6。完成后,使便梁整体顺铁路线路方向移动同时相应改变便梁支墩的位置。以图2为例,便梁1和便梁2在图2中向右侧移动,其中便梁2的两侧由原先支撑在图1的两个便梁支墩4上改变为一端支撑在第一预制箱身5的箱身内支撑6的布置位置,另一端仍支撑在一便梁支墩上,使便梁2移动后的位置对应于第二预制箱身10的设计位置。
[0015]之后,在既有铁路线路仍得到加固的前提下,进行后续对应于第二预制箱身10的开挖线开挖。在第二预制箱身10预制时,其结构形状呈类“]”型结构,即其在临近于第一预制箱身5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在该开口位置设置有侧边支撑7,该侧边支撑7与第二预制箱身10并非整体结构,以便于后续的拆除。将第二预制箱身10顶进至设计位置;在顶进过程中,侧边支撑7可起到保持箱身的整体稳定的作用。
[0016]3)第二预制箱身10顶进到位后,连接第一预制箱身5和第二预制箱身10所预留的连接钢筋及钢束9,其中连接钢筋是预留在第一预制箱身5和第二预制箱身10的顶板和底板上,将两个箱身的连接钢筋相连接而后浇筑湿接缝8;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连接钢筋及钢束9中的钢束部分进行连接,拆除第二预制箱身10的侧边支撑7,完成第一预制
箱身5和第二预制箱身10的连接,使两者构成整体。
[0017]在施工中,如图3所示,连接钢筋及钢束9中的钢束部分可采用弯曲钢束,以提高两个箱身之间的连接强度及整体性,同时使该连接施工可在箱身内部完成,以进一步提高施工便利性。
[0018]4)回填第一预制箱身5和第二预制箱身10两侧的侧边三角区域,之后拆除便梁1和便梁2以及箱身内支撑6,完成后恢复既然铁路线路的运行。此时,第一预制箱身5和第二预制箱身10之间是通过第一预制箱身5的侧墙分隔,因此,相对传统的分幅下穿框架而言,减少了侧墙厚度,并取消了两个箱身的侧墙之间回填,实施后既节约了施工周期、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0019]上述实施例是以两个预制箱身为基础进行说明,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此类推,进行第三预制箱身、第四预制箱身等的加宽设计和施工,直至满足下穿铁路框架桥的宽度要求,理论上可以无限次数的进行加宽,结构受力稳定,整体性好。
[0020]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加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穿铁路框架桥的设计位置施工便梁支墩,在所述便梁支墩上方架设便梁,所述便梁由若干便梁单元组合构成,线路加固后,开挖路基至设计开挖线位置,在开挖区域内将第一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在所述第一预制箱身内设置内支撑,同时沿铁路的顺线路方向移动所述便梁,使架设在所述便梁支墩之间的该便梁单元由所述内支撑及一侧的便梁支墩支撑,该便梁单元的移动方向对应于下一预制箱身的设计位置;在所述第一预制箱身的一侧顶进第二预制箱身,所述第二预制箱身对应于所述第一预制箱身的一侧设置有侧边支撑,将所述第二预制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经伟王法武张莹魏峰陈波吴韬陈杰刘志山严双峰吕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