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绞线斜拉索施工方法,包括:从钢绞线上下料,将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与索盘放出的钢绞线重新连接,之后牵引钢绞线单元至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从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将钢绞线单元送入斜拉索套管,之后将钢绞线单元的两端分别锚固在索塔与梁段上,之后将下一根钢绞线单元送入斜拉索套管中,进行锚固,直至完成该根斜拉索的安装施工。组成的斜拉索的钢绞线单元能够连续地送入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斜拉索施工装置;采用滚轮测量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的长度,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所需钢绞线单元的长度准确下料,避免因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长度有误差而造成浪费。误差而造成浪费。误差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以及斜拉索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以及斜拉索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是一种用斜拉索悬吊桥面的桥梁,又称斜张桥,是由索塔、斜拉索和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中梁体由多个梁段组成,特定区段内每一梁段与索塔之间均连接有斜拉索。每根斜拉索由几十根至上百根带保护材料的钢绞线依次锚固安装后组成,钢绞线由外部的保护材料与内部的多根钢丝组成,位于中心的钢丝为中心丝,呈直线状态。
[0003]目前安装斜拉索的方法步骤包括:先从整根钢绞线上下料得到多根组成斜拉索所需的钢绞线单元;将单根钢绞线单元从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送入斜拉索套管,当钢绞线单元穿出斜拉索套管的下端后,将钢绞线单元的下端锚固在梁段上,此时钢绞线单元的上端位于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外,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与索塔内的预埋管管口相对,将钢绞线单元的上端送入索塔上的预埋管内并穿过设置在索塔上的锚具,对钢绞线单元的上端进行张拉之后锚固,以上仅为单根钢绞线单元的安装方式,将组成该段斜拉索的所有钢绞线单元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安装后,则组成了斜拉索,完成了安装该段斜拉索的施工。
[0004]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斜拉索的安装施工时,需要将所有钢绞线单元准备好之后放置在梁面上,占用了施工现场大量的区域,需人工与机械配合对钢绞线单元进行理顺、铺平、覆盖等,施工时间长、占用劳动力多,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安装时需要将每一根钢绞线均从地面吊至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施工效率低下。对于悬臂对称施工的斜拉桥梁体,已安装的第一节梁段的长度小于第一组斜拉索长度,梁面也无合适的区域进行钢绞线下料,施工场地受到极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将下料得到的组成斜拉索的钢绞线单元平铺于梁面,占用大量区域,需人工与机械配合将钢绞线单元理顺、铺平、覆盖等,存在施工时间长、占用劳动力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安装时,需要将每根钢绞线单元从地面吊至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存在因具有大量重复施工步骤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用于在索塔、梁段与斜拉索套管均安装好之后的斜拉索安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在梁段上设置绕有钢绞线的放索盘;在索塔顶部设置牵引装置;安装斜拉索的步骤包括:
[0008]S1:对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按照组成斜拉索所需的长度进行下料,得到多个钢绞线单元,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依次为第一钢绞线单元、第二钢绞线单元
……
第N钢绞线单元,其中N为组成斜拉索所需的钢绞线单元的数量;其中,在每一次完成钢绞线单元的下料
后,将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与钢绞线连接,并从连接处重新计算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长度;
[0009]S2: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牵引至索塔的顶端,之后由所述牵引装置改变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运动方向,使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锚固端从索塔顶部向下运动;
[0010]S3:当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锚固端运动至已安装的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时,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锚固端送入所述斜拉索套管;
[0011]S4:当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穿出斜拉索套管的下端开口后,暂停所述牵引装置,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锚固端锚固在梁段上;
[0012]S5:步骤S4结束后,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张拉端位于所述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外,解除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的张拉端与所述第二钢绞线单元之间的连接;将第一钢绞线单元的张拉端进行张拉后锚固在索塔上;
[0013]S6:启动牵引装置,按照步骤S3至S5中所采用的钢绞线单元的安装方法,将所述第二钢绞线单元
……
至所述第N钢绞线单元安装完毕,组成斜拉索,至此,斜拉索的安装施工完成。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斜拉索施工方法,未将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放置在梁段上,而是将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与钢绞线重新连接,之后继续由放索盘送出钢绞线进行下料,当第一钢绞线单元运送至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时,并未完成组成斜拉索的所有钢绞线单元的下料,在进行钢绞线单元的安装过程时,仍能同时进行后续钢绞线单元的下料,节约了施工时间,且不会造成钢绞线单元的堆积,也不需要在使用前对钢绞线进行理顺、铺平等处理,节约了施工时间的同时解放了劳动力;当第一钢绞线单元完成安装后,第二钢绞线单元也处于斜拉索套管上端的位置,能够立即将第二钢绞线单元送入斜拉索套管进行安装,能够实现两根钢绞线单元安装的连续作业,避免了钢绞线单元从地面吊起,再送入斜拉索套管,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进行所述步骤S5时,可同时完成步骤S1中钢绞线单元的下料操作。
[0016]在安装钢绞线单元时,同时进行后续所需钢绞线单元的下料,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连接钢绞线与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的过程包括:将钢绞线单元待连接处的保护材料与钢绞线待连接处的保护材料一并剥除,切除钢绞线单元与钢绞线连接处除中心丝外的钢丝,并对钢绞线的中心丝及钢绞线单元的中心丝进行镦头处理,再进行连接。
[0018]去除保护材料能便于后续对钢绞线单元的锚固以及后续镦头操作,中心丝镦头后能实现钢绞线与钢绞线单元的端头相互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牵引装置下方的梁段上设置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改变钢绞线单元的运动方向。
[0020]设置导向轮改变钢绞线单元的运动方向,避免钢绞线单元运动时与其它设备发生干涉。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索塔顶部设置两个牵引装置,在梁段上位于索塔两侧的区域均设置所述放索盘,同时进行索塔两侧的斜拉索的安装施工。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采用斜拉索施工装置测量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的长度;
为所述斜拉索施工装置设置安全值以及待下料钢绞线单元的长度值,所述斜拉索施工装置包含有报警功能,当设置的待下料钢绞线单元的长度值与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长度之差小于所述安全值时,所述斜拉索施工装置能够发出警报。
[0023]通过设置斜拉索施工装置能够方便知晓放索盘送出的钢绞线的长度,便于进行下料操作,同时通过设置安全值与警报还能使操作人员在即将进行下料操作前做好准备。
[0024]一种斜拉索施工装置,包括导向管、滚轮、数据收集装置与数据显示端组成;所述导向管用于穿过钢绞线;所述滚轮能够在钢绞线上做相对滚动;所述数据收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滚轮的旋转圈数并计算穿过导向管的钢绞线长度,所述数据显示端能够显示通过导向管的钢绞线长度且具有报警功能,所述数据显示端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电连接。
[0025]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操作人员清楚知晓通过导向管的钢绞线的长度,避免因下料获得的钢绞线单元长度过长而导致浪费或者长度过短不能使用而导致浪费,同时能够再即将进行下料操作前发出警报,无需操作人员一直监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段(12)上设置绕有钢绞线(3)的放索盘(6);在索塔(11)顶部设置牵引装置(2);安装斜拉索的步骤包括:S1:对放索盘(6)送出的钢绞线(3)按照组成斜拉索所需的长度进行下料,得到多个钢绞线单元(30),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30)依次为第一钢绞线单元(31)、第二钢绞线单元(32)
……
第N钢绞线单元,其中N为组成斜拉索所需的钢绞线单元(30)的数量;其中,在每一次完成钢绞线单元(30)的下料后,将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30)与钢绞线(3)连接,并从连接处重新计算放索盘(6)送出的钢绞线(3)长度;S2: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牵引至索塔(11)的顶端,之后由所述牵引装置(2)改变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运动方向,使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锚固端从索塔(11)顶部向下运动;S3:当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锚固端运动至已安装的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时,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锚固端送入所述斜拉索套管;S4:当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穿出斜拉索套管的下端开口后,暂停所述牵引装置(2),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锚固端锚固在梁段(12)上;S5:步骤S4结束后,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张拉端位于所述斜拉索套管的上端开口外,解除所述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张拉端与所述第二钢绞线单元(32)之间的连接;将第一钢绞线单元(31)的张拉端进行张拉后锚固在索塔(11)上;S6:启动牵引装置,按照步骤S3至S5中所采用的钢绞线单元(30)的安装方法,将所述第二钢绞线单元(32)至所述第N钢绞线单元安装完毕,组成斜拉索,至此,斜拉索的安装施工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步骤S5时,可同时完成步骤S1中钢绞线单元(30)的下料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连接钢绞线(3)与下料得到的钢绞线单元(30)的过程包括:将钢绞线单元(30)待连接处的保护材料与钢绞线(3)待连接处的保护材料一并剥除,切除钢绞线单元(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卜均,李元亿,田宽凌,张谦,韦海波,涂绪虎,田文峰,母强富,阳东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