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504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及方法,属于板壳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包括壁板,以及设置于壁板上的超材料加强筋,所述超材料加强筋包括加强筋和周期性排列的微型悬臂梁结构;所述加强筋垂直固定于壁板上,其侧壁顶端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所述加强筋为工字型、L型或Z字型的等截面形状,下底面平行固定于壁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壁板加强筋结构上进行超材料结构设计,将加强筋一面设计成若干个微型悬臂梁结构,微型悬臂梁结构与加强筋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并且加筋壁板的承载能力不会降低。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前景,为各类工程领域的加筋壁板结构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特别是在加筋板壳结构减振降噪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壳减振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板壳结构在航空航天、土木、车辆和船舶等领域作为各类装备的基本组成构件或部件,是产生和传递振动与噪声的主要载体和导体。尤其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在高速飞行中会受到严重的气动、热、噪声及机械等载荷作用,这些载荷使得板壳结构发生剧烈的振动,造成机体结构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从而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因此,板壳结构的减振降噪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工程背景。
[0003]目前壁板结构的减振降噪手段主要包括被动减振降噪技术和主动减振降噪技术。壁板被动减振降噪通常是通过提高壁板结构刚度等方式降低壁板变形,主要通过壁板增添加强筋、内部铺设增强材料以及安装动力吸振器等措施,可靠性较高,但会给结构带来附加重量且对振动环境适应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大多被动减振降噪装置相对于主结构刚度较低,不能兼顾承载的功能。主动减振降噪技术需要外部提供额外的能量,通过主动改变受控结构的刚度或阻尼,最终达到减缓结构振动和噪声水平的目的。虽然主动减振降噪技术可以更好适应多变工况,但需要安装较多控制器件,且较大的安装空间,不符合实际工程中轻量化设计的思想。另外,这些控制器件在机械应力、高温等影响下可能出现可靠性降低,甚至失效的风险。加筋壁板结构是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速列车和船舶等工程领域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如何对现有加筋壁板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其在满足结构承载和轻量化设计的要求下,同时能够具备减振降噪的功能,是今后结构动力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0004]近些年提出的“超材料”、“超构表面”等新概念为结构减振降噪的理论技术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利用超材料结构的带隙特性来抑制结构中的弹性波传播,可以达到结构减振降噪的目的。基于超材料结构抑制弹性波的传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2020年公布的一项专利技术: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申请公布号:CN 111985135 A),该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对被保护对象和振源进行隔离。但是,其设计的截面轮廓线为类反正弦函数曲线,加工难度大,且不易安装,承载能力相比于加筋结构较低,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板壳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将超材料设计思想引入到工程领域的加筋壁板结构设计中,提出一种同时具备承载和减振降噪能力的超材料加筋壁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及方法,结构设计简洁,加工方便,通过对超材料加强筋进行参数设计,利用带隙特性对壁板进行宽频减振降噪设计,使其同时兼具承载和减振降噪的功能。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包括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壁板上的超材料加强筋,所述超材料加强筋包括加强筋和周期性排列的微型悬臂梁结构;所述加强筋垂直固定于壁板上,其侧壁顶端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加强筋为工字型、L型或Z字型的等截面形状,下底面平行固定于壁板上;工字型加强筋倒置,其长臂一端位于上方,两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L型加强筋横置,其短臂垂直于壁板设置,长臂位于上方平行于壁板,长臂外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Z字型加强筋位于中间的支撑臂垂直于壁板设置,位于上方的支臂平行于壁板,外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为等长或非等长的周期性排列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以对称或非对称周期性排布在加强筋上。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超材料加强筋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壁板上设置一组或多组超材料加强筋,多组超材料加强筋相互平时设置或成角度拼接。
[0013]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0014]步骤1:建立包括壁板、加强筋、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的超材料加筋壁板有限元模型;
[0015]步骤2:根据外载荷频率和壁板固有特性,对超材料微型悬臂梁结构的参数进行设计;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根据被控壁板的固有频率设计其长度为d,横截面积为A,其等效质量m
r
和等效刚度k
r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16][0017][0018]其中:ρ为悬臂梁材料密度;E
r
为悬臂梁材料弹性模量;I为悬臂梁的截面惯性矩;φ为悬臂梁的一阶弯曲振型函数,表示为:
[0019]由此,得到微型悬臂梁的一阶弯曲频率,具体公式如下:
[0020][0021]步骤3:针对被控壁板所需抑制的频带,通过调整微型悬臂梁的长度d来改变其弯曲频率,同时调整各悬臂梁之间的间距,构成具有相应带隙特性的周期结构;
[0022]步骤4:根据步骤2和步骤3能够形成宽频减振降噪

承载一体化的超材料加筋壁板结构。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壁板加强筋结构上进行超材料结构设计,将加强筋一面设计成若干个微型悬臂梁结构,微型悬臂梁结构与加强筋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并且加筋壁板的承载能力不会降低。
[0025]当被控壁板结构受到外部激励力时,超材料加强筋上的微型悬臂梁结构产生振动。每个微型悬臂梁的尺寸结构(长度
×
宽度
×
厚度)根据外部激励频率与主结构的固有频率进行参数设计。根据主结构的被控频率要求,通过尺寸设计调整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的弯曲共振频率,并对微型悬臂梁结构进行周期性排布,从而构成具有相应带隙特性的超材料结构,利用其带隙特性对主结构的不同频带的振动进行抑制。基于共振俘获机制,被控频带的振动能量被大量传递到超材料加强筋的悬臂梁结构上,从而实现主结构振动抑制的功能。由此,该提出的超材料加筋壁板能够同时达到承载及宽频减振降噪的功能。
[0026]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洁简单,加工方便,用途广泛,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前景,为各类工程领域的加筋壁板结构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特别是在加筋板壳结构减振降噪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超材料加筋壁板结构整体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工字型加筋的超材料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L型加筋的超材料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Z型加筋的超材料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周期分布形式的超材料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不同加强筋排列形式的超材料加筋壁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包括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壁板上的超材料加强筋,所述超材料加强筋包括加强筋和周期性排列的微型悬臂梁结构;所述加强筋垂直固定于壁板上,其侧壁顶端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工字型、L型或Z字型的等截面形状,下底面平行固定于壁板上;工字型加强筋倒置,其长臂一端位于上方,两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L型加强筋横置,其短臂垂直于壁板设置,长臂位于上方平行于壁板,长臂外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Z字型加强筋位于中间的支撑臂垂直于壁板设置,位于上方的支臂平行于壁板,外侧均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为等长或非等长的周期性排列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微型悬臂梁结构以对称或非对称周期性排布在加强筋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加强筋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减振降噪加筋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玮赵天徐艳龙杨智春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