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网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04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包括油机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电连接后,所述设备舱控制油机舱发电和配电,该电站还包括用于蓄电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与设备舱电连接,所述油机舱上还设置有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与设备舱电连接。通过设备舱实现油机舱的发电和配电的控制,利用放电接口,实现对外部设备的发电供电功能,通过电池舱的设置,在利用设备舱控制油机舱发电后,可将一部分电能储存在电池舱中,同时,在电池舱储备一定的电能后,利用设备舱的配电,可实现电池舱和油机舱的一同对外放电,实现大功率的负载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网电站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电站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微网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多基础建设的场地(如高铁、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建设场地自动控制系统或保温系统)及生活设施的中的一些场合(如冷冻列车组在运输途中或编组站内的不间断制冷或边远村庄的小型冷库)的用电,都涉及到存在没有电网供电的情况。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号为“CN203201657U”、名称为“集装箱电站”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电站,包括第一集装箱、第二集装箱、第三集装箱、柴油发电机组、辅机、低压电气柜、高压电气柜,所述辅机及低压电气柜设置于第一集装箱中,所述柴油发电机组设置于第二集装箱中,所述高压电气柜设置于第三集装箱中。
[0004]上述专利中,通过集装箱式的电站的设计,实现了对偏远地区或者特定地区的供电,但是该种电站结构复杂,需要多个集装箱才能实现,占地面积较大,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通过将发电和配电设备集中在一个集装箱中,方便该电站的构建和使用,降低了电站的铺设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的发电和配点部分合理分配在一个集装箱中,避免了电站内部线路的复杂铺设。
[0007]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结构简单,可实现蓄电和对外放电,且可满足大功率的放电需求。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包括油机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电连接后,所述设备舱控制油机舱发电和配电,其特征在于,该电站还包括用于蓄电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与设备舱电连接,所述油机舱上还设置有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与设备舱电连接。通过设备舱实现油机舱的发电和配电的控制,利用放电接口,实现对外部设备的发电供电功能,通过电池舱的设置,在利用设备舱控制油机舱发电后,可将一部分电能储存在电池舱中,同时,在电池舱储备一定的电能后,利用设备舱的配电,可实现电池舱和油机舱的一同对外放电,实现大功率的负载需求。另外电站可以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输入源,小负载的时候可以直接储能电池供电;中型负载由发电机组供电,多余的电能给电池充电;大型负载由发电机组和储能电池同时供电;以上促使该电站的经济性较好。
[0010]进一步地,该电站还包括壳体,所述油机舱、设备舱和电池舱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设备舱设置在电池舱和油机舱之间。壳体的设置,可实现对油机舱、设备舱和电池舱的一同存储,使其在壳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电站结构,其中该壳体包括集装箱,利用集
装箱大小的壳体实现对电站的铺设,既方便该电站的铺设,使其受环境的局限较小,另外将电站集中在集装箱中,也方便电站的搬运。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和设备舱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打开后,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之间连通。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设置,实现了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的分隔,方便该电站的构建,使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形成清洗的布局,简化了该电站内部的走线。通过第二隔板上检修门的设置,方便利用该检修门实现设备舱与油机舱之间的检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电池舱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所述电池舱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分别与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检修窗口。电池舱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的设置,方便实现分别对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的调试和维修。通过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上设置检修窗口,可利用检修窗口实现设备舱和油机舱的调试和观察。
[0013]进一步地,所述油机舱包括发电机组、开关柜和油机控制箱,所述开关柜和发电机组均与油机控制箱电连接。油机控制箱控制发电机组的发电,而开关柜用于控制油机控制箱的开与关,即实现发电机组开始工作或者停止工作的控制。其中,所述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
[0014]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舱包括储能变流器、配电柜和中控柜,所述储能变流器、配电柜和油机控制箱均与中控柜电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还与电池舱电连接。中控柜用于控制储能变流器的开关,利用储能变流器可实现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的控制。配电柜用于实现电路的配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油机舱中还设置有对外接线箱,所述对外接线箱与油机控制箱电连接,且所述对外接线箱还与放电接口电连接。对外接线箱与放电接口电连接以及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后,可实现该电站对外部设备的放电。
[0016]进一步地,所述油机舱中还设置有消防控制盒,所述设备舱中还设置有消防吊球。消防控制盒可保证油机舱中的消防安全,消防吊球可保证设备舱中的消防安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中设置有电池簇和电池簇固定支架,所述电池簇通过电池簇固定支架固定在电池舱中。电池簇可实现对电能的储存,通过电池簇固定支架的设置,可保证电池簇的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簇中包含有纵向排布的电池。通过将电池簇中电池设置为纵向排布的,高效的降低了电站的横向的长度,大大节省了长度方向的尺寸,保证电站长度符合ISO 20FT集装箱的尺寸,方便运输和转运。
[0019]本技术通过电池舱的设置,实现了油机舱发电的电能的储存,利用电池舱和油机舱同时对外放电,可满足大功率的放电需求。
[0020]通过将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集成设置在集装箱中,可方便电站的运输和转运。同时集装箱大小的电站,也方便该电站的铺设和使用。
[0021]通过将设备舱设置在电池舱和油机舱的中部,可降低电站内部走线的复杂度,提高该电站的构建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去掉壳体后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去掉壳体后的正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参照图1

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包括油机舱1和设备舱2,所述设备舱2与油机舱1电连接后,所述设备舱2控制油机舱1发电和配电,该电站还包括用于蓄电的电池舱3,所述电池舱3与设备舱2电连接,所述油机舱1上还设置有放电接口(图未示),所述放电接口与设备舱2电连接。通过设备舱2实现油机舱1的发电和配电的控制,利用放电接口,实现对外部设备的发电供电功能,通过电池舱3的设置,在利用设备舱2控制油机舱1发电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网电站,该电站包括油机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电连接后,所述设备舱控制油机舱发电和配电,其特征在于,该电站还包括用于蓄电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与设备舱电连接,所述油机舱上还设置有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与设备舱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网电站,其特征在于,该电站还包括壳体,所述油机舱、设备舱和电池舱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设备舱设置在电池舱和油机舱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微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和设备舱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打开后,所述设备舱与油机舱之间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微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置有电池舱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所述电池舱门、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分别与电池舱、设备舱和油机舱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设备舱门和油机舱门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能优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