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02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牦牛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和均匀安装在架体上的数个饲喂单元,所述饲喂单元又包括饲喂支架、储存瓶和活动结构,所述储存瓶通过活动结构安装在饲喂支架上,所述饲喂支架上端与架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牦牛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牦牛主要饲养在青藏高原的高寒牧区。养殖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与高寒牧区牧民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
[0003]现有的牦牛养殖基地还是选用传统的饮水槽,在畜牧养殖行业,牲畜养殖设备一直在不断改进,特别是牦牛的养殖,批量化养殖需要饲料量大,饲料的运输投喂设备在不断改善,饲料运输一般用到传输带和绞龙螺杆,传输带不能形成密封,容易造成饲料的二次脏污,影响牦牛生长。
[0004]公开号为CN205813154U的专利公开了乳猪液体饲喂器,包括罐体,罐体的上部具有进料口,下部具有多个出料口,一进料漏斗通过一输送管与出料口连接,漏斗的进口通过输送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的出料口上均连接有人造乳头,在罐体内设置有温控加热装置,在罐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机构。该专利很好的解决了目前饲喂装置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仿生效果的乳头饲喂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基本模仿乐母猪喂食母乳的特点,这对提高乳仔诸的育成率、提高断奶体重、减少疾病等方面都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给养猪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0005]1.现有技术不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而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不能够自动流出;
[0006]2.现有技术不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低且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不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而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不能够自动流出,以及现有技术不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低且不方便,费时费力等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和均匀安装在架体上的数个饲喂单元,所述饲喂单元又包括饲喂支架、储存瓶和活动结构,所述储存瓶通过活动结构安装在饲喂支架上,所述饲喂支架上端与架体固定连接。
[0010]每个牦牛犊牛含住一个所述饲喂单元,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饲喂牦牛犊牛,当牦牛犊牛未接触到储存瓶时,所述储存瓶的开口向上,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不会流出来;而当牦牛犊牛接触到储存瓶时,牦牛犊牛咬住所述储存瓶,通过所述活动结构使储存瓶旋转,使
储存瓶内部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供牦牛犊牛吸食。本技术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0011]进一步,所述饲喂支架又包括连接条和安装环,所述安装环通过连接条与饲喂支架连接;
[0012]所述活动结构又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合页旋转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安装环内部;
[0013]所述储存瓶包括瓶身和瓶嘴,所述瓶身内储存营养液且与瓶嘴可拆卸连接,所述储存瓶与上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0014]所述安装环为环形结构,所述瓶身为圆柱形,其内部装有营养液,所述安装环的环形结构与瓶身形状配合。当牦牛犊牛咬住瓶嘴,将瓶身向下拖,所述上支撑板通过合页旋转,使瓶嘴向下,营养液自动流出。
[0015]进一步,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增加所述弹簧能够在牦牛犊牛放开瓶嘴后,使瓶嘴向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起旋转使瓶嘴重新向上,防止造成营养液浪费。
[0016]进一步,所述架体又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形状相同且通过数根脚架固定连接,连接条上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设置在脚架顶部,而脚架的高度与牦牛犊牛的身高相同,使牦牛犊牛能够舒适地喝到营养液。所述下支架能够起到加固,防止架体发生晃动。
[0017]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形状均为矩形。在矩形的上支架的纵向上分别安装数个饲喂单元,或者横向和纵向均安装饲喂单元,加料和管理方便。
[0018]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形状均为环形。相比于矩形的上支架,其四个转角处不能安装饲喂单元,而环形的上支架可以等距均匀地安装饲喂单元,增加饲喂单元的安装个数,增加饲喂工位,提高饲喂效率。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能够自动流出;可同时对多头牦牛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高且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实施例中饲喂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5]架体1、上支架11、脚架12、下支架13、饲喂单元2、饲喂支架21、连接条211、安装环212、储存瓶22、瓶身221、瓶嘴222、活动结构23、上支撑板231、下支撑板232、合页233、弹簧2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说明:
[0027]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1和均匀安装在架体1上的数个饲喂单元2,饲喂单元2又包括饲喂支架21、储存瓶22和活动结构23,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安装在饲喂支架21上,饲喂支架21上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
[0030]每个牦牛犊牛含住一个饲喂单元2,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饲喂牦牛犊牛,当牦牛犊牛未接触到储存瓶22时,储存瓶22的开口向上,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不会流出来;而当牦牛犊牛接触到储存瓶22时,牦牛犊牛咬住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使储存瓶22旋转,使储存瓶22内部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供牦牛犊牛吸食。本技术能够在牦牛犊牛未接触到营养液前,保持营养液在本装置内部,当牦牛犊牛需要吸食营养液时,营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包括架体(1)和均匀安装在架体(1)上的数个饲喂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单元(2)又包括饲喂支架(21)、储存瓶(22)和活动结构(23),所述储存瓶(22)通过活动结构(23)安装在饲喂支架(21)上,所述饲喂支架(21)上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犊牛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支架(21)又包括连接条(211)和安装环(212),所述安装环(212)通过连接条(211)与饲喂支架(21)连接;所述活动结构(23)又包括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所述上支撑板(231)和下支撑板(232)通过合页(233)旋转连接,所述下支撑板(232)固定在安装环(212)内部;所述储存瓶(22)包括瓶身(221)和瓶嘴(222),所述瓶身(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占鸿李积兰孙璐刘书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