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晴专利>正文

一种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35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头主体、挡块、上夹片、立柱、下夹片,所述挡块下端固定连接上夹片,且上夹片下端固定连接立柱,拉动拉片二,使其沿着位移槽向后运动,此时受力板挤压弹板,迫使弹板发生形变,与此同时抵块跟随拉片二同步运动,使其失去对卡块的抵制,卡块在弹片的作用下沿着卡槽向上运动,使其失去对拉链的抵制效果,此时拉链头主体就可以完成活动并打开拉链,卡块与弹片铰接相互限制使其不会掉落,当使用者停止拉动时,拉片二在弹板的挤压下复位,再次使得卡块卡入拉链条的缝隙中,从而锁死拉链头主体,从而锁死拉链头主体,进而使得不法人员无法轻易打开拉链增加了安全性起到了防盗效果。了防盗效果。了防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头。

技术介绍

[0002]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可以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如布料或袋口),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也可以连结于某物(作为被吊起或放落的物体)上以拉紧、稳定或引导该物的链;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2894554B)一种组合的拉链头,包括拉链头上体、拉链头下体、连接装置、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垂直设置于拉链头下体上的柱体、与柱体的位置相应的拉链头上体上设有形状与柱体相应的连接孔,其中柱体分为上层小柱和下层大柱,上层小柱的形状和大小与连接孔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在拉链头上体与拉链头下体组合后的拉链头上体上方的上层小柱处设有凹位,上述的凹位与顶盖组合后,冲压与凹位对应的顶盖处固定为一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适用金属、塑料(如尼龙、塑胶等),组合后更加牢固且结构简单的组合的拉链头。
[0004]1.上述专利中通过多个部件的组合可以实现拉链头的组装,但是该拉链头在使用时不具备自锁防盗功能,这就导致使用该拉链头钱包容易被不法人员打开,从而对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0005]2.人们在使用拉链时经常会遇到拉链卡住处于链条两侧区域的布料边缘的情况,从而使得拉链无法移动影响拉链的正常使用,由于传统的解决方式多采用将拉链通过肥皂润滑然后缓慢拉开的解决方式,这种解决方式效率低下且硬拉会对拉链头以及拉链造成一定的磨损。
[0006]为此,提出一种拉链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头主体、挡块、上夹片、立柱、下夹片,所述挡块下端固定连接上夹片,且上夹片下端固定连接立柱,所述立柱下端活动连接下夹片,所述挡块中间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环形内表面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环块,且环块中间固定连接有拉片一,所述拉链头主体内部设置有防盗机构;
[0009]所述防盗机构包括位移槽、拉片二、空腔、弹板、受力板、抵块、卡槽、卡块,所述拉片一内部开设位移槽,所述位移槽内部活动连接拉片二,所述拉片一中间开设空腔,且空腔贯穿拉片一,所述空腔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弹板,所述位移槽数量为两组,且位移槽为L形结构设计,且其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拉片二远离环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抵块,所述拉片二整体的横向截面为山字形结构设计,所述拉片二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受力板,且受力板位于
空腔内部,且其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所述受力板与弹板对应,所述上夹片与抵块对应位置开设卡槽,所述卡槽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弹片,且其内部活动连接卡块,所述卡块贯穿卡槽并与弹片铰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拉链头不具备自锁防盗功能,工作时,在初始状态下,弹板挤压受力板,迫使拉片二沿着位移槽向前移动直至抵块与卡槽内部的卡块上端接触,并对卡块进行抵制,迫使卡块沿着卡槽向下运动对拉链的缝隙处进行抵制,且抵块的圆心与环块平行,当使用者需要打开拉链时,拉动拉片二,使其沿着位移槽向后运动,此时受力板挤压弹板,迫使弹板发生形变,与此同时抵块跟随拉片二同步运动,使其失去对卡块的抵制,卡块在弹片的作用下沿着卡槽向上运动,使其失去对拉链的抵制效果,此时拉链头主体就可以完成活动并打开拉链,卡块与弹片铰接相互限制使其不会掉落,当使用者停止拉动时,拉片二在弹板的挤压下复位,再次使得卡块卡入拉链条的缝隙中,从而锁死拉链头主体,进而使得不法人员无法轻易打开拉链增加了安全性起到了防盗效果,弹板的弹力大于弹片的弹力。
[0011]优选的,所述位移槽数量为两组,且其右侧长度比左侧长度短,所述位移槽与拉片二相互对应匹配,所述卡槽与卡块数量为两组,且其分别位于上夹片的右侧与左侧,并与至对应的抵块接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拉链头的自锁效果,工作时,卡块与卡槽与拉链条上面的缝隙相对应,同时抵块与卡块相对应,当使用者放开拉片二时,在弹板的作用下两组抵块可以分别抵制两组卡块,从而进一步提高拉链头主体的自锁防盗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拉片二内部开设有U形腔,所述U形腔前后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U形腔内表面自前往后分别固定连接有膨胀膜一与膨胀膜二,且其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抵制块与按压块,所述抵制块顶端为圆弧状结构设计,所述弹板靠近拉片二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抵制块相互匹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降低拉链头主体在运动时受到卡块的阻力,工作时,使用者按压按压块,使其挤压膨胀膜二,使U形腔内部的空气向膨胀膜一运动,迫使膨胀膜一向上膨胀并推动抵制块沿着U形腔向上运动,直至插入凹槽内部,此时拉片二在抵制块与凹槽的相互配合下与拉片一相对静止,从而使卡块失去抵块的抵制,并在弹片的作用下沿着卡槽向上运动脱离与拉链的接触,通过上述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使用者在拉动拉链头主体时不再受到卡块与链条的摩擦力,提高了拉链头主体运动的流畅性。
[0015]优选的,所述U形腔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抵制块与凹槽的配合效果,工作时,在使用者挤压按压块时膨胀膜二受到挤压,由于U形腔后端直径大于前端直径,压缩U形腔内部的空气使膨胀膜一发生的形变量大于膨胀膜二的压缩量,从而使得抵制块的运动行程大于按压块的运动行程,进而提高了拉片二与拉片一的固定效果间接的提高了拉链头主体运动的流畅性。
[0017]优选的,所述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承接块,且承接块下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纵向截面为十字形结构设计,所述下夹片与承接块对应位置开设有调节槽,且承接块贯穿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下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0018]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凸块、转槽、拧板、环槽,所述下夹片下端外表面开设环槽,所述
环槽底部与下夹片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且下夹片下端设置拧板,所述拧板与环槽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环槽内部,所述拧板内部开设转槽,且承接杆位于转槽内部并相互对应匹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拉链头主体与布料的边角卡住使得拉链头主体无法移动,工作时,初始状态下夹片与立柱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可以完成对拉链的咬合,当布料卡入下夹片时,使用者转动拧板,迫使拧板表面的凸块沿着环槽运动,由于环槽与下夹片存在一定的夹角,从而使得下夹片与立柱之间出现间隙,进而方便使用者将布料从拉链头主体之间取出,避免了拉链头主体与布料卡住出现的拉链头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0020]优选的,所述调节槽与承接块为矩形结构设计并相互对应匹配,所述环槽数量为两组,且其以调节槽对角线的中点为中心环形等距离分布,所述环槽内部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并与环槽成一体化结构设计,且限位孔直径略小于凸块直径。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头主体(1)、挡块(11)、上夹片(12)、立柱(13)、下夹片(14),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1)下端固定连接上夹片(12),且上夹片(12)下端固定连接立柱(13),所述立柱(13)下端活动连接下夹片(14),所述挡块(11)中间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环形内表面开设有圆槽(111),所述圆槽(111)内部活动连接有环块(315),且环块(315)中间固定连接有拉片一(31),所述拉链头主体(1)内部设置有防盗机构(3);所述防盗机构(3)包括位移槽(313)、拉片二(32)、空腔(311)、弹板(312)、受力板(327)、抵块(314)、卡槽(316)、卡块(318),所述拉片一(31)内部开设位移槽(313),所述位移槽(313)内部活动连接拉片二(32),所述拉片一(31)中间开设空腔(311),且空腔(311)贯穿拉片一(31),所述空腔(311)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弹板(312),所述位移槽(313)数量为两组,且位移槽(313)为L形结构设计,且其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拉片二(32)远离环块(315)的一侧固定连接抵块(314),所述拉片二(32)整体的横向截面为山字形结构设计,所述拉片二(32)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受力板(327),且受力板(327)位于空腔(311)内部,且其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所述受力板(327)与弹板(312)对应,所述上夹片(12)与抵块(314)对应位置开设卡槽(316),所述卡槽(316)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弹片(317),且其内部活动连接卡块(318),所述卡块(318)贯穿卡槽(316)并与弹片(317)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槽(313)数量为两组,且其右侧长度比左侧长度短,所述位移槽(313)与拉片二(32)相互对应匹配,所述卡槽(316)与卡块(318)数量为两组,且其分别位于上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晴王展
申请(专利权)人:阮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