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55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其中根据该方法,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从数据库调用翻译指令,翻译指令用于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第一听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将翻译指令传输到第一或第二听力装置或本地第四装置。借助第三装置输出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指令,并且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在本地并且在绕过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在第一或第二听力装置中或在第四装置中,在不需要访问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听力装置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听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听力装置通常具有用于将电输出信号输出到用户的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以及用于将输入信号处理为输出信号的上游连接的信号处理器。尤其是在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装置用于照顾听力减弱的人的听觉器官。在此,听力装置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转换器(通常是相应的麦克风)以采集环境声音。在此,输出转换器通常是扬声器(也被称为“接收器”)以在声学上照顾听觉器官。但是,替换地,还可以将输出转换器设计为用于机械或电地刺激听觉系统的骨传导听筒或耳蜗植入物。在此,术语“听力装置”还包括耳机、耳鸣罩、“可穿戴设备”、头戴式耳机等。
[0003]技术进步和新的科学发现也导致听力装置不断发展。这既涉及在信号处理器中应用的信号处理算法,也涉及根据测听数据计算出的、用于听力装置设置的单独的参数组。在新装置中要多次考虑这种发展。
[0004]然而,听力困难的人会由于持续地佩戴听力装置(或一对听力装置)而习惯于其传输特性并且因此例如习惯于声音。如果他例如由于听力恶化而需要新的装置,则他通常会将不习惯的声音感觉为陌生的,在最坏的情况下会拒绝新的听力装置。
[0005]如果听力装置佩戴者准备使用新的听力装置,助听器声学师迄今通常会尝试(尤其是“用手”)在新的听力装置中重现旧的听力装置的声学特性,以使过渡变得容易。由于现代的听力装置通常比以前使用的听力装置更加复杂,因此很难以这种方式找到尽可能好的设置,其中一方面重现旧的听力装置的声音并且另一方面新的听力装置的优点仍然适用。
[0006]从EP 1453358 A1中已知,在提供后续装置时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过程来采集旧的听力装置的设置,并且在调整新的听力装置时在初始设置中对其进行考虑。然后,根据测听测量并且尤其是从以前的听力装置的数据中得到新设置。因此,新的听力装置的声音应当近似于旧的听力装置。
[0007]在此,要么需要已经存在旧的听力装置的数据,要么需要从听力装置中读取它们,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解释。替换地,还可以测量旧的听力装置的特性。为此,可以使用声学测量设备,但这对声学环境、测试信号源和声学测量传感器提出了高的要求。
[0008]从EP 1416764A2中已知,根据测试信号来确定已经调整的(旧)听力装置的设置,并且相应地设置另外的(新)听力装置。在此,新的听力装置的扬声器在声学上耦合到旧的听力装置的麦克风,并且旧的听力装置的扬声器的输出由单独的测量麦克风记录并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听力装置中简化对后续装置的调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此外,根据
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听力装置系统来解决。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听力装置来解决。在本专利技术的后续描述中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以及部分有创造性的实施方式和扩展。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根据该方法,在此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从数据库调用翻译指令,该翻译指令用于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第一听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然后将翻译指令从该第三装置传输到第一听力装置或第二听力装置或本地的第四装置。此外,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还输出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指令。特别地,基于该指令,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在本地并且在绕过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此外,在第一听力装置或第二听力装置中或在第四装置中,在不需要访问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
[0012]换句话说,借助第三装置获得翻译指令,并且启动(或者:“触发”)从第一听力装置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在此,所述翻译基于翻译指令在第一听力装置中(即在发送之前)或在第二听力装置中(即在发送之后)或者也在第四装置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装置优选地用作一种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中的中转点。
[0013]优选地,第一听力装置是待更换的“旧的”听力装置,优选地是助听器。第二听力装置尤其是新的、优选地是进一步开发的听力装置、尤其是助听器,其要代替第一听力装置。
[0014]前面描述的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化“旧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旧的听力装置到新的听力装置的传输,并且特别是可以独立于听力学家执行。此外,该方法是相对节省资源的,特别是对于可用于因特网使用或通过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而言,因为该方法只需要通过数据连接从另外的地点(前面描述的数据库位于该地点)转移翻译指令。此外,该方法关于个人数据的数据安全性也是特别安全的,因为与人有关的数据(即听力装置设置本身)不会通过比较容易实现第三方访问的数据路径进行传输。
[0015]在此并且在下文中,尤其将术语“平台”理解为至少在听力装置的计算结构方面的听力装置的结构,即例如所使用的芯片组(无论是使用微处理器还是集成电路、尤其是“ASIC”)和/或所使用的计算模型(尤其是信号处理算法的制定,所用的程序结构和/或语言)。然而,附加地或替换地,还将“平台”理解为听力装置的“几何”和/或电子结构,例如多个麦克风彼此之间的类型和/或距离、扬声器的类型等。与上面提到的特征相关的特性会经常反映在对于每个听力装置型号不同的传输特性中。
[0016]在此并且在下文中,尤其将术语“翻译指令”理解为一组换算规则(或函数),借助该换算规则可以将设置数据(也被称为参数)、特别是它们的值换算到相应的其他平台,借助设置数据针对特定于用户的传输特性来影响相应听力装置的传输特性。
[0017]优选地,第三装置是智能手机、计算机(PC或笔记本电脑)等,在其上实现用于确定翻译指令以及用于触发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的控制应用程序。
[0018]在优选的方法变型中,第二听力装置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并且经过翻译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用作相关联的(即包含在第二听力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器的(特别是“新的”)设置数据。换句话说,将旧的听力装置的原始听力装置设置、特别是其传输特性覆盖到新的听力装置。
[0019]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直接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听力装置被设计为用于数据传输,并且第二听力装置至少被设计为用于数据接收。例如,数据传输借助无线电连接、特别是根据蓝牙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或者借助对等式WLAN连接(peer

to

peer

WLAN

Verbindung),借助磁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从第一听力装置(20)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1)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方法

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26)从数据库(24)调用翻译指令,所述翻译指令用于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所述第一听力装置(20)的平台翻译到所述第二听力装置(1)的平台,

将所述翻译指令传输到第一听力装置(20)或第二听力装置(1)或本地的第四装置,

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26)输出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的指令,

所述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在本地并且在绕过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1),并且

在第一听力装置(20)或第二听力装置(1)中或在第四装置中,在不需要访问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将包含在所述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翻译到所述第二听力装置(1)的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听力装置(1)将包含在所述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中并且经过翻译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用作信号处理器(6)的设置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从所述第一听力装置(20)直接传输到所述第二听力装置(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的指令输出到所述第二听力装置(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装置(26)根据所述第一听力装置(20)的至少一个唯一标识符来创建密钥(32),将所述密钥存储在所述第一听力装置(20)的存储器中,并且然后将所述密钥(32)传输给第二听力装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戈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