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52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3
一种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单元搭载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单元搭载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发电机搭载车辆,其具备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以及驱动驱动轮的马达,发电机与发动机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07962号公报)。
[0003]然而,发电机和发动机都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若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则在车辆发生了前面碰撞时,压溃行程(crash stroke)会变少。但是,若想要确保压溃行程,则前悬会变大。如此,在不易压溃的构件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车辆中,在确保压溃行程的构成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使发电单元与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也能确保压溃行程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在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而发电单元后退时,驱动单元向后方下侧移动,但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因此,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增加。由此,压溃行程被确保。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在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发电单元后退,驱动单元后退,但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比驱动单元的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因此,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增加。由此,压溃行程被确保。
[0009]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一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副车架支承于前纵梁,所述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前纵梁脱离。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因此,与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不从前纵梁脱离的构成相比,驱动单元的自由度增加,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能顺畅地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由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有效地增加。
[0011]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二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副车架支承于前纵梁,所述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前纵梁脱离。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因此,与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不从前纵梁脱离的构成相比,驱动单元的自由度增加,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能顺畅地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由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有效地增加。
[0013]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一~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所述发电单元是仅用于发电的发动机和发电机。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发电单元由仅用于发电的发动机和发电机构成。因此,在将发动机仅作为发电用的电动汽车中,压溃行程被确保。
[0015]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一~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所述发电单元是燃料电池堆。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发电单元由燃料电池堆构成。因此,在燃料电池汽车中,压溃行程被确保。
[0017]而且,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二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大。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能使整个驱动单元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因此能进一步使压溃行程延长。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发电单元与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也能确保压溃行程。
附图说明
[0021]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的俯视图。
[0023]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的侧视图。
[0024]图3是将悬架梁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0025]图4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的车辆的前面碰撞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6]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
明,将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UP设为车辆上方向,将箭头FR设为车辆前方向,将箭头RH设为车辆右方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地记载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设为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左右。
[0028]如图1、图2所示,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10的车辆12的前部配设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14。并且,在各前纵梁14的前端部架设有在大致车宽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加强件16。
[0029]此外,在车辆12的前部且左右的前纵梁14之间搭载有作为发电单元30的发动机32和发电机34。在俯视观察时,发动机32以车宽方向为长尺寸方向被搭载,发电机34一体地设于发动机32的车宽方向一端部(例如左端部)。
[0030]并且,发电机34和发动机32的车宽方向另一端部(例如右端部)分别通过支承构件(省略图示)支承于左右的前纵梁14。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32还通过扭力杆48支承于后述的悬架梁26。此外,排气管36从发动机32的后端上部朝向后方侧延伸。
[0031]发动机32仅用于发电,发电机34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发动机32的驱动力使发电用马达(省略图示)旋转来进行发电。需要说明的是,在前保险杠加强件16的后方侧且发动机32的前方侧搭载有发动机冷却用的冷却单元20。冷却单元20被配置为包括散热器22和风扇24。
[0032]在发动机32(发电单元30)的后方下侧配设有通过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其中,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其中,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副车架支承于前纵梁,所述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副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鲹坂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