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接触使用者手掌的导电件,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边框角上还设置有用于触碰外界导电物的放电触头,所述导电件与放电触头之间通过传电连接件连接。通过导电件接触使用者手掌,使用者身上的电流流至导电件,当放电触头上触碰外接件时,电流经由传电连接件、放电触头流至所触碰的外界导电物上,起到释放静电从而保护人体的作用。且通过将导电件设置于壳体的背部,当人握持手机时就可以与导电件接触,不需要特地去寻找导电件的位置,更加方便。同样的,将放电触头设置于壳体的边框角上,也便于用户去触碰外界导电物,更加方便快捷。加方便快捷。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外壳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摩擦现象的存在,导致人体及周围的物体带有电荷,当人体与这些物体接触或接近接触时,由于两者电荷电位的差异而导致电荷的流动,特别是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两者的电荷电位差异可以积累的非常高,甚至达到上万伏,从而导致放电现象的产生,并伴随着短暂的瞬间大电流产生,使人体产生疼痛感。手机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即使不拨打电话,人们也通常会握持进行游戏或翻阅信息。都喜欢在手机外增加一个防护功能的手机壳,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手机,而且具有非常不错的美化效果。但是现有的手机壳不具有防静电的效果,人们在放下手机触碰其他物品时,往往会产生静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帮助人体释放静电的防静电式手机壳。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接触使用者手掌的导电件,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边框角上还设置有用于触碰外界导电物的放电触头,所述导电件与放电触头之间通过传电连接件连接。
[0006]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背板,且所述背板的四周周侧均设有向背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导电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导电件沿背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导电件的左右两端头均向背板的厚度方向弯折并裹于背板的的左右两侧的侧板上。增大导电件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率。
[0007]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电件、传电连接件、放电触头均与所述壳体注塑成型,且所述导电件的一个表面裸露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传电连接件埋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放电触头露出于壳体的边框角处。
[0008]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电件为金属板,所述传电连接件为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所述金属条的另一端端头露出于所述壳体外部构成所述放电触头。
[0009]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金属板和金属条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导电性能更好。
[001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电件为金属板,所述传电连接件包括导线,所述放电触头为金属颗粒,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板、金属颗粒相连。
[001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传电连接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放电触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预埋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一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放电触头连接。
[0012]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电件为金属板,所述传电连接件包括导线,所述壳体的
边框角处预埋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与所述导线连接,且所述金属块的一个端角露出于所述壳体外部构成所述放电触头。
[001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电件包括非金属基板,所述非金属基板的表面覆盖有导电材料,所述传电连接件包括导线,所述放电触头为金属颗粒,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件、金属颗粒相连。
[0014]有益效果
[0015]通过导电件接触使用者手掌,使用者身上的电流流至导电件,当放电触头上触碰外接件时,电流经由传电连接件、放电触头流至所触碰的外界导电物上,起到释放静电从而保护人体的作用。
[0016]且通过将导电件设置于壳体的背部,当人握持手机时就可以与导电件接触,不需要特地去寻找导电件的位置,更加方便。同样的,将放电触头设置于壳体的边框角上,也便于用户去触碰外界导电物,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式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式手机壳的正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另一个视角下防静电式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式手机壳的爆炸图;
[0021]图5为实施例2中导电件、传电连接件和放电触头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3中导电件、传电连接件和放电触头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实施例4中导电件、传电连接件和放电触头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4]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5]1‑
壳体,2
‑
背板,3
‑
侧板,4
‑
导电件,4a
‑
金属板,5
‑
传电连接件,5a
‑
金属条,5b
‑
导线,6
‑
放电触头,7
‑
金属块,8
‑
固定座,9
‑
走线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实施例1:请参阅图1
‑
4,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包括壳体1,壳体1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接触使用者手掌的导电件4。且壳体1的至少一个边框角上还设置有用于触碰外界导电物的放电触头6,导电件4与放电触头6之间通过传电连接件5连接。在本方案中,导电件4、传电连接件5、放电触头6均与壳体1注塑成型,且导电件4的一个表面裸露于壳体1的外壁,而传电连接件5则埋于壳体1内部,放电触头6露出于壳体1的边框角处。具体的,先将导电件4、传电连接件5、放电触头6置于预先准备好的模具腔体内,随后再在模具腔体内置入手机壳的
成型材料进行注塑成型。
[0029]壳体1包括背板2,且背板2的四周周侧均设有向背板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侧板3。上述导电件4设置于背板2上,且导电件4沿背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导电件4的左右两端头均向背板2的厚度方向弯折并裹于背板2的的左右两侧的侧板3上。容易理解的,使用者握持手机时,掌心与壳体1的背部贴合,而手指则与壳体1的两侧侧边贴合,通过导电件4沿背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导电件4的左右两端头均向背板2的厚度方向弯折并裹于背板2的的左右两侧的侧板3上,使得使用者的掌心与手指均能与导电件4接触,增大导电件4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率。
[0030]在本方案中,导电件4为金属板4a,传电连接件5为金属条5a,金属条5a的一端与金属板4a连接,而金属条5a的另一端端头露出于壳体1外部构成上述放电触头6。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金属板4a和金属条5a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导电性能更好。
[0031]当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部设置有用于接触使用者手掌的导电件,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边框角上还设置有用于触碰外界导电物的放电触头,所述导电件与放电触头之间通过传电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板,且所述背板的四周周侧均设有向背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导电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导电件沿背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导电件的左右两端头均向背板的厚度方向弯折并裹于背板的左右两侧的侧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传电连接件、放电触头均与所述壳体注塑成型,且所述导电件的一个表面裸露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传电连接件埋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放电触头露出于壳体的边框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金属板,所述传电连接件为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所述金属条的另一端端头露出于所述壳体外部构成所述放电触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静电式手机壳,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倪晓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