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3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包括地暖单元和线槽,相邻地暖单元拼接缝处设置有线槽;地暖单元侧边上设有第一拼接面,第一拼接面呈自上而下逐渐向地暖单元内倾斜的坡面状,第一拼接面上设有第一导线孔;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二拼接面,第二拼接面呈与第一拼接面相对应的坡面状;线槽内设空腔,第二拼接面上设有联通空腔的第二导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石墨烯地暖结构设有若干拼接的地暖单元,地暖单元之间通过线槽实现导线的整理,相邻地暖单元的上表面之间互相接近,最大程度缩短了无地暖加热区域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在线槽内实现导线的整理,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保证了地暖加热的均匀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石墨烯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位于高纬度位置的地区而言,地暖基础设施的的建设至关重要。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当它作为载体时,导热系数也可达600W/mK;以石墨烯材料为基础制成石墨烯电热膜,再通过石墨烯电热膜作为电暖热源的地暖,具有传递效率高,升温快的优点,且环保无污染,安装也简单快速,是一种相当有前景的地暖结构。
[0003]石墨烯在地暖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石墨烯地暖片在铺设过程中,由于石墨烯地暖片伸出导线杂乱无章,施工进度慢,而且导线不容易理顺,影响后续的维修;若是在地暖片之间的缝隙处留出导线整理空间,该处就没有地暖加热功能,导致地暖温度不均匀,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目前的不足,提出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暖单元和线槽,相邻所述地暖单元拼接缝处设置有线槽;
[0007]所述地暖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地板层、防水层、防过热层、石墨烯发热片、保温隔热层、防水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地暖单元侧边上设有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呈自上而下逐渐向所述地暖单元内倾斜的坡面状,所述第一拼接面上设有第一导线孔;
[0008]所述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二拼接面,所述第二拼接面呈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对应的坡面状;所述线槽内设空腔,所述第二拼接面上设有联通所述空腔的第二导线孔。
[0009]优选地,所述线槽截面呈倒V形,两侧侧边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拼接面。
[0010]优选地,所述线槽截面呈梯形,包括上底边以及两侧侧边,所述上底边以及两侧侧边围成所述空腔,供导线通过,两侧边设有所述第二拼接面。
[0011]优选地,所述线槽空腔内间隔设有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设置在空腔下部,所述支撑筋板和所述空腔上部供导线穿过。
[0012]优选地,所述线槽还包括下底边,所述空腔侧边封闭,内部形成供导线通过的通道。
[0013]优选地,两侧所述第二拼接面向两侧延伸形成支脚,所述支脚延伸至所述地暖模块下表面。
[0014]优选地,所述支脚上设有安装孔,供与所述地暖模块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石墨烯地暖结构设有若干拼接的地暖单元,地暖单元之间通过线槽实
现导线的整理,线槽第二拼接面和地暖单元第一拼接面贴合,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为从上至下向地暖单元内部倾斜的坡面,因此相邻地暖单元的上表面之间互相接近,最大程度缩短了无地暖加热区域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在线槽内实现导线的整理,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保证了地暖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的地暖单元剖面图。
[0018]图2是实施例1的爆炸示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的从线槽下方向上看的示意图。
[0020]图4是实施例1安装后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5是实施例2的线槽示意图。
[0022]图6是实施例2的截面图。
[0023]图中:
[0024]1、地暖单元,11、地板层,12、第一防水层,13、防过热层,14、石墨烯发热片,15、保温隔热层,16、第二防水层,17、绝缘层,18、第一拼接面,181、第一导线孔,2、线槽,21、空腔,22、第二拼接面,221、第二导线孔,23、支脚,231、安装孔,24、支撑筋板,
[0025]25、上底边,26、第二拼接面,261、第二导线孔,27、支脚,271、安装孔,28、下底边,29、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2

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包括地暖单元1和线槽2,相邻地暖单元1拼接缝处设置有线槽2。
[0029]如图1所示,地暖单元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地板层11、第一防水层12、防过热层13、石墨烯发热片14、保温隔热层15、第二防水层16以及绝缘层17。防过热层13能够保证在地暖铺设时,防过热层与石墨烯发热片14之间有效接触,若加热时发生局部覆盖,能将热量从高温区域快速转移至低温区域,减少热量集中,使温度分布均匀,减少局部覆盖所造成的过热风险,使体感更舒适。保温隔热层15能够防止热量向地面流动,提高加热效率。防水层12、16防止地面产生回潮现象时,水汽影响加热效果,隔绝来自地面的水汽。绝缘层17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绝缘性好,阻燃效果好,安全性更高。
[0030]继续参考图2

4,地暖单元1侧边上设有第一拼接面18,第一拼接面18呈自上而下逐渐向地暖单元1内倾斜的坡面状,第一拼接面18上设有第一导线孔181。从地暖单元1内引出的导线从第一导线孔181冲穿出。
[0031]线槽2的两侧设有第二拼接面22,第二拼接面22呈与第一拼接面18相对应的坡面状;线槽2内设空腔21,第二拼接面22上设有联通空腔29的第二导线孔。从地暖单元中穿出的导线又从第二导线孔261中穿入线槽2内,实现导线的整理。
[0032]第一、二拼接面18、22是倾斜的,相邻地暖单元1的上表面之间互相接近,最大程度缩短了无地暖加热区域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在线槽2内实现导线的整理,另一方面最大程度
保证了地暖加热的均匀性。
[0033]线槽2截面呈倒V形,两侧侧边外表面分别形成第二拼接面22。使用时,两侧地暖单元1的第一拼接面18搭接抵触在倒V型线槽的第二拼接面22上,线槽空腔21内间隔设有支撑筋板24,支撑筋板24设置在空腔21下部,支撑筋板24和空腔21上部供导线穿过。支撑筋板24一方面对线槽2起到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导线约束在空腔21内,更好地走线。
[0034]两侧第二拼接面22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支脚23,支脚23延伸至地暖单元1下表面,两侧的地暖单元1铺设完毕后,将支脚23压紧在下表面,线槽2固定更加牢固。
[0035]支脚23上设有安装孔231,可以安装螺钉等紧固件,与地暖单元1进行固定连接。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5

6所示,在其他特征和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线槽2截面大致呈梯形,包括上底边25以及两侧侧边,上底边25以及两侧侧边围成空腔29,供导线通过,两侧边外面表形成第二拼接面26。本实施例中,线槽2还包括下底边28,下底边28与上底边25、两侧侧边之间共同围成侧边封闭的空腔29,空腔29内部形成供导线通过的通道。
[0038]该结构的线槽空腔29截面更大,更适合走线,而且下底边28可以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适合后续的维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暖单元和线槽,相邻所述地暖单元拼接缝处设置有线槽;所述地暖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地板层、防水层、防过热层、石墨烯发热片、保温隔热层、防水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地暖单元侧边上设有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呈自上而下逐渐向所述地暖单元内倾斜的坡面状,所述第一拼接面上设有第一导线孔;所述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二拼接面,所述第二拼接面呈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对应的坡面状;所述线槽内设空腔,所述第二拼接面上设有联通所述空腔的第二导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截面呈倒V形,两侧侧边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拼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锁蒋汪帅戚顺平徐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熙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