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9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属于地质勘探设备技术领域。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终端,背包本体开口上设置双向隐形拉链,背包本体一侧设置对称背带,背带顶端设置智能终端,背带上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背包本体另一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两侧分别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智能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携带,功能简洁实用,既减轻了使用人员的负重,又可避免被植被、岩石等挂扯,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快速穿行,能应对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且具备智能化,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属于地质勘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内陆及平原区地质勘探工作基本结束,更多的勘探工作偏向于无人区,如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环境、热带雨林等湿热环境。
[0003]地质勘探专业背包是地质勘探人员实施地质勘探活动的主要装备之一,现有的地质勘探背包多数以多口袋、多挂袋、多功能为主,如现行地质勘探类背包多具有地质勘探工具存取挂袋(存放地质锤、罗盘、放大镜、GPS及水壶)、储物收纳袋(存放样品、物品)及电子设备电路板,其主要缺点是,在恶劣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功能口袋多样,不仅给野外工作增加了负重,也易于被植被、岩石挂扯,且电子设备电路板分散设置,线路连接过于复杂,实用型较差。
[0004]目前,在无人区实施地质勘探,背包便于携带,功能简洁实用,能应对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具备智能化、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应当是首先考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便于携带,功能简洁实用,能应对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且具备智能化,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终端,背包本体开口上设置双向隐形拉链,背包本体一侧设置对称背带,背带顶端设置智能终端,背带上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背包本体另一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两侧分别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夜间反光标识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夜间荧光标识自动发光,穿透力强,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智能终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对智能终端、手机以及其它小功率智能设备充电,利用方便,环保节能。
[0008]优选的,背包本体底部夹层内设置固定水袋,固定水袋连接吸管,吸管穿过背包本体设置于背带内部,吸管开口设置于背带顶部,吸管开口上设置按压式开关,保持清洁,方便饮用。传统的水瓶设置于背包本体一侧,在野外勘探时活动剧烈,容易将水瓶抛洒出去,而野外的环境恶劣,洒落的水瓶捡拾困难,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固定水袋与背包本体一体化设计,保证了水源的存储便捷牢靠。
[0009]优选的,固体水袋容量为2000ml,《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到1700毫升之间,固体水袋容量满足人体一天需求。
[0010]优选的,固体水袋袋体上设置体积刻度,方便读数。
[0011]优选的,背包本体底部设置隐藏穿戴式雨罩,雨雪天气时,打开隐藏穿戴式雨罩,既可以保证重要的地质仪器及地质资料干燥,又可以有效防止地质队员的衣服湿透。
[0012]优选的,智能终端连接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通过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实现精准定位、记录航迹,同时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
[0013]优选的,背带上设置工作牌,方便识别。
[0014]使用时,将智能终端连接手机或电脑,固体水袋内补充水源,然后将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地质勘探工具放置于背包本体内,进行地质勘探作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便于携带,功能简洁实用,既减轻了使用人员的负重,又可避免被植被、岩石等挂扯,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快速穿行,能应对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且具备智能化,能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
[0017]2、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对智能终端、手机以及其它小功率智能设备充电,利用方便,环保节能。
[0018]3、本技术的固定水袋袋体上设置体积刻度,最大容量2000ml,可根据自身需求填充水量,满足人体一天的饮水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双向隐形拉链;2、夜间反光标识;3、夜间荧光标识;4、太阳能电池板;5、固定水袋;6、隐藏穿戴式雨罩;7、工作牌;8、智能终端;9、按压式开关;10、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太阳能电池板4和智能终端8,背包本体开口上设置双向隐形拉链1,背包本体一侧设置对称背带10,背带10顶端设置智能终端8,背带10上设置夜间反光标识2和夜间荧光标识3,背包本体另一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电池板4两侧分别设置夜间反光标识2和夜间荧光标识3,夜间反光标识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夜间荧光标识自动发光,穿透力强,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智能终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对智能终端、手机以及其它小功率智能设备充电,利用方便,环保节能。智能终端是一类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因此其体系结构框架与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是一致的;同时,智能终端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应用方向,其应用场景设定较为明确,因此,其体系结构比普通嵌入式系统结构更加明确,粒度更细,且拥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配有北斗定位。
[0025]背包本体底部夹层内设置固定水袋5,固定水袋5连接吸管,吸管穿过背包本体设置于背带10内部,吸管开口设置于背带顶部,吸管开口上设置按压式开关9,保持清洁,方便饮用。传统的水瓶设置于背包本体一侧,在野外勘探时活动剧烈,容易将水瓶抛洒出去,而
野外的环境恶劣,洒落的水瓶捡拾困难,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固定水袋与背包本体一体化设计,保证了水源的存储便捷牢靠。
[0026]智能终端8连接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通过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实现精准定位、记录航迹,同时对地质勘探工作实时监控。
[0027]背带上设置工作牌7,方便识别。
[0028]使用时,将智能终端连接手机或电脑,固体水袋内补充水源,然后将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地质勘探工具放置于背包本体内,进行地质勘探作业。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结构如实施例1所示,不同之处在于,固体水袋容量为2000ml,《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到1700毫升之间,固体水袋容量满足人体一天需求。
[0031]固体水袋袋体上设置体积刻度,方便读数。
[0032]实施例3:
[0033]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结构如实施例1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背包本体底部设置隐藏穿戴式雨罩6,雨雪天气时,打开隐藏穿戴式雨罩,既可以保证重要的地质仪器及地质资料干燥,又可以有效防止地质队员的衣服湿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终端,背包本体开口上设置双向隐形拉链,背包本体一侧设置对称背带,背带顶端设置智能终端,背带上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背包本体另一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两侧分别设置夜间反光标识和夜间荧光标识,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智能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化地质勘探专用地质背包,其特征在于,背包本体底部夹层内设置固定水袋,固定水袋连接吸管,吸管穿过背包本体设置于背带内部,吸管开口设置于背带顶部,吸管开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桂玲于林松李扬于健万方胡尊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