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曲轴箱体、曲轴、气缸头、凸轮轴和缸头盖,曲轴通过安装端安装在曲轴箱体的曲轴孔内,凸轮轴安装在曲轴箱体的凸轮轴槽内,安装端内沿轴线设置有中心孔,安装端上靠近端面的位置处径向设置有半轴孔,曲轴孔的下方设置有与润滑油腔连通的回油孔,气缸头对应凸轮轴槽的位置设置有进气推杆孔和排气推杆孔,气缸头和缸头盖之间形成缸头室,进气推杆孔和排气推杆孔与缸头室连通。中心孔、半轴孔、凸轮轴槽、进排气推杆孔、缸头室形成上油系统,缸头室、进气推杆孔、凸轮轴槽、半轴孔和回油路形成回油系统,从而形成完整的润滑油路系统,对发动机的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动机的正常运行。动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通常在发动机内设置有润滑结构,使发动机内的各个运动部件能有效润滑。然而对于摇臂式侧置凸轮轴的汽油机,采用现有的曲轴箱体和曲轴的润滑油路,为使凸轮轴上的凸轮和凸轮摇臂能被润滑,在曲轴箱体上设置多个连通的油孔,此种方式,增加曲轴箱体的铸造难度,并且在油孔内残砂不易清除,容易导致润滑油堵塞或在润滑油内混入杂质,影响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拟提供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形成完整的油路系统,能对凸轮轴上的凸轮和凸轮摇臂进行润滑,并且方便加工。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曲轴箱体、曲轴、气缸头、凸轮轴和缸头盖,所述曲轴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存放润滑油的润滑油腔,所述曲轴通过安装端安装在曲轴箱体的曲轴孔内,所述凸轮轴安装在曲轴箱体的凸轮轴槽内,且凸轮轴位于曲轴的上方并与曲轴通过齿轮啮合,所述气缸头安装在曲轴箱体的上方,所述缸头盖安装在气缸头的上端,所述气缸头对应凸轮轴槽的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进气推杆孔和排气推杆孔,所述气缸头和缸头盖之间形成缸头室,所述进气推杆孔和排气推杆孔与缸头室连通,所述安装端内沿轴线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一端穿过曲柄臂,另一端未穿过曲轴端面,所述安装端上靠近端面的位置处径向设置有半轴孔,所述半轴孔与中心孔连通,所述曲轴孔的下方设置有与润滑油腔连通的回油孔;
[0005]汽态润滑油由润滑油腔依次进入到中心孔和半轴孔,当曲轴转动使半轴孔向上时,此时半轴孔与凸轮轴槽连通,汽态润滑油由半轴孔进入到凸轮轴槽,再同时进入到进气推杆孔和排气推杆孔内,到达缸头室内形成上油系统;
[0006]在缸头室冷却成液态润滑油,液态润滑油由进气推杆孔进入到凸轮轴槽内,当曲轴转动使半轴孔向上时,此时半轴孔与凸轮轴槽连通时,液态润滑油进入到半轴孔内,当曲轴转动使半轴孔向下时,此时半轴孔和回油孔连通,液态润滑油进入到回油孔内再回到润滑油腔形成回油系统。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气推杆孔的上端外设置有防止润滑油进入的台阶。
[000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回油孔包括呈“L”型的回油部和呈锥形的储油部。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缸头盖内设置有呼吸阀片。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整个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上油系统和回油系统,形成完整的系统,上油系统和回
油系统均经过缸头室和凸轮轴槽,使其能对凸轮轴上的摇臂和凸轮及位于缸头室的配气机构进行润滑,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0012](2)因曲轴箱体的温度和连杆的高速搅动后部分汽化成汽态润滑油,由于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使得汽态润滑油能向上扩散进入到上油系统内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而汽态润滑油到达缸头室后,由于温度的降低会液化呈液态润滑油,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回油系统内进行润滑,使得整个润滑油路系统不需要单独增设提供动力的装置,从而能简化曲轴箱体和整个发动机的结构;
[0013](3)在上油系统中,曲轴转动使半轴孔向上,而在回油系统中,曲轴转动使半轴孔向下,巧妙地利用曲轴的转动,使半轴孔多次利用,不需要在曲轴或者曲轴箱体上设置固定的油孔用于连通中心孔与凸轮轴槽,从而减少曲轴箱体上油孔的设置,降低曲轴箱体加工铸造的难度;
[0014](4)在曲轴的安装部上加工中心孔和半轴孔后,对曲轴的强度影响不大,并且容易加工和清理,杂质不易进入到润滑油路系统内,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上油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中上油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上油道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回油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5为本技术中回油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6为图5中M的放大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中气缸头的俯视图。
[0022]图1
‑
3所示箭头为上油系统,图4
‑
5所示箭头为回油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
‑
图7所示,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主要由曲轴箱体1、曲轴2、气缸头4、凸轮轴3和缸头盖5组成。在曲轴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存放润滑油的润滑油腔A,曲轴2通过安装端安装在曲轴箱体1 的曲轴孔内,凸轮轴3安装在曲轴箱体1的凸轮轴槽D内,且凸轮轴3位于曲轴2的上方并与曲轴2通过齿轮啮合。气缸头4安装在曲轴箱体1的上方,缸头盖5安装在气缸头4的上端,气缸头4对应凸轮轴槽D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进气推杆孔E和排气推杆孔F,气缸头4和缸头盖5之间形成缸头室G,进气推杆孔E和排气推杆孔F与缸头室G连通,以上与现有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25]在曲轴2的安装端内沿轴线设置有中心孔B,并且中心孔B的一端穿过相应侧的曲柄臂,而另一端未穿过曲轴2的端面。在安装端上靠近曲轴2端面的位置处径向设置有半轴孔C,且半轴孔C与中心孔B连通,曲轴孔的下方设置有与润滑油腔A连通的回油孔K。
[0026]润滑油腔A的润滑油在曲轴箱体温度和连杆的高速搅动下,部分汽化成汽态润滑油,汽态润滑油由于体积增大,使得密度减低,从而能扩散,汽态润滑油沿着连杆和曲柄臂之间的间隙依次进入到中心孔B和半轴孔C,当曲轴 2转动使半轴孔C向上时,此时半轴孔C
与凸轮轴槽D连通,汽态润滑油由半轴孔C进入到凸轮轴槽D,对凸轮轴3上的凸轮摇臂和凸轮、曲轴2上的齿轮进行润滑后,再同时进入到进气推杆孔E和排气推杆孔F内,到达缸头室G 内形成上油系统;
[0027]汽态润滑油在缸头室G内对配气机构进行润滑,由于缸头室G的温度较低,汽态润滑油会冷却成液态润滑油,液态润滑油由进气推杆孔E进入到凸轮轴槽D内,对凸轮轴3上的凸轮摇臂和凸轮、曲轴2上的齿轮进行润滑后,当曲轴2转动使半轴孔C向上时,此时半轴孔C与凸轮轴槽D连通时,液态润滑油进入到半轴孔C内,当曲轴2转动使半轴孔C向下时,此时半轴孔C 和回油孔K连通,液态润滑油进入到回油孔K内再回到润滑油腔A形成回油系统。
[0028]由于气缸头排气侧的温度较高,为防止液态润滑油再次汽化,因此在排气推杆孔F的上端外设置有防止液态润滑油进入的台阶d,使得液态润滑油只能由进气推杆孔E回到凸轮轴槽D内。
[0029]为方便曲轴箱体的加工和保证曲轴箱体的强度,半轴孔C与回油孔K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曲轴2与曲轴孔之间的间隙相连,由于回油孔K的直径较小,因此在回油孔K的出口处易形成油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臂式侧置凸轮汽油机用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曲轴箱体(1)、曲轴(2)、气缸头(4)、凸轮轴(3)和缸头盖(5),所述曲轴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存放润滑油的润滑油腔(A),所述曲轴(2)通过安装端安装在曲轴箱体(1)的曲轴孔内,所述凸轮轴(3)安装在曲轴箱体(1)的凸轮轴槽(D)内,且凸轮轴(3)位于曲轴(2)的上方并与曲轴(2)通过齿轮啮合,所述气缸头(4)安装在曲轴箱体(1)的上方,所述缸头盖(5)安装在气缸头(4)的上端,所述气缸头(4)对应凸轮轴槽(D)的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进气推杆孔(E)和排气推杆孔(F),所述气缸头(4)和缸头盖(5)之间形成缸头室(G),所述进气推杆孔(E)和排气推杆孔(F)与缸头室(G)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内沿轴线设置有中心孔(B),所述中心孔(B)的一端穿过曲柄臂,另一端未穿过曲轴(2)端面,所述安装端上靠近端面的位置处径向设置有半轴孔(C),所述半轴孔(C)与中心孔(B)连通,所述曲轴孔的下方设置有与润滑油腔(A)连通的回油孔(K);汽态润滑油由润滑油腔(A)依次进入到中心孔(B)和半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本立,唐开臣,徐明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