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6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本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外接触面、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第一外接触面、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同轴设置,且半径依次增大,第一内接触面与第一外接触面抵接,第二内接触面与第二外接触面抵接,第三内接触面与第三外接触面抵接;第二外接触面朝向本体,第一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背向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朝向本体的第二外接触面,增加了轮圈与外包轮套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本体与轮套之间的摩擦力,限制轮套与本体发生周向位移;并且,第二外接触面与其他外接触面配合,径向限制轮套的位移,使轮套始终紧贴本体。本体上的通风孔与两侧的凹槽连通形成流道,空气从流道流过,提高散热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电梯滚轮导靴,均采用金属的骨架和外包的聚氨酯或橡胶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滚轮,经常因为高速运转,而发生外包胶层与金属骨架分离脱落的现象,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包括:本体和轮套,所述轮套安装在所述本体外周;
[0005]所述本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外接触面、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所述第一外接触面、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同轴设置,且半径依次增大,所述轮套的内周设有第一内接触面、第二内接触面和第三内接触面,所述第一内接触面与第一外接触面抵接,所述第二内接触面与第二外接触面抵接,所述第三内接触面与第三外接触面抵接;
[0006]所述第二外接触面朝向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背向所述本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接触面和第二外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为环状平面,且与所述本体轴线垂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通风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通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末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通风孔和第二凹槽连通形成流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内周通过卡簧装有轴承。
[001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通过设置朝向本体的第二外接触面,增加了轮圈与外包轮套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本体与轮套之间的摩擦力,限制轮套与本体发生周向位移;并且,第二外接触面与其他外接触面配合,径向限制轮套的位移,使轮套始终紧贴本体,进一步减少轮套与本体发生错位的可能。本体上的通风孔与两侧的凹槽连通形成流道,滚轮滚动时,空气从流道流过,带走滚轮的热量,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本体和轮套的连接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爆炸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主视图;
[0018]图6为图5中A

A视角剖视图。
[0019]图中:
[0020]1、本体;11、第一外接触面;12、第二外接触面;13、第三外接触面; 14、第一连接面;15、第二连接面;16、通风孔;17、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
[0021]2、轮套;21、第一内接触面;22、第二内接触面;23、第三内接触面;
[0022]3、卡簧;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包括:本体1和轮套2,所述轮套 2安装在所述本体1外周;如图4所示,所述本体1的内周通过卡簧3装有轴承4。
[0025]所述本体1的外周设有第一外接触面11、第二外接触面12和第三外接触面13,所述第一外接触面11、第二外接触面12和第三外接触面13同轴设置,且半径依次增大,所述轮套2的内周设有第一内接触面21、第二内接触面22和第三内接触面23,所述第一内接触面21与第一外接触面11抵接,所述第二内接触面22与第二外接触面12抵接,所述第三内接触面23与第三外接触面13抵接;所述第二外接触面12朝向所述本体1。
[0026]所述第一外接触面11和第二外接触面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面14,所述第二外接触面和第三外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面15,所述第一连接面14 和第二连接面15均为环状平面,且与所述本体1轴线垂直。
[0027]第一外接触面11、第二外接触面12、第三外接触面13、所述第一连接面14和第二连接面15围成径向界面为T型的环状凸起,增大了本体1和轮套2的接触面积,相比如轮套直接套在本体1的外周,接触面积增加了两个第二外接触面12的面积,这增大了轮套2和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轮套2和本体1错位的可能,进而避免了轮套2与本体1之间脱落的现象。
[0028]现有技术中的滚轮在工作时,由于与导轨接触,二者之间较大的径向力使轮套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本体与轮套之间的周向分布的径向压力不均匀,这种径向力不均匀的接触在高速滚动中,容易造成轮套的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二外接触面12与第一外接触面11、第三外接触面13朝向不同,第一外接触面11和第三外接触面13朝向本体1外,而第二外接触面朝向本体1。这样,外接触面的朝向不同,使轮套2处于第二外接触面与本体之间的部分不会发生较大的形变,大大缓解了轮套与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压力,使轮套2和本体1之间的径向位移受到限制,进而避免了轮套2与本体1的错位。
[0029]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本体1上设有通风孔16。所述本体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通风孔16两端连通的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所述第一凹槽17、通风孔16和第二凹槽18连通形成流道。
[0030]凹槽沿本体1周向设置,滚轮转动时,凹槽随滚轮转动,凹槽的两端先后转过某一点,为了方便描述,先转过的一端称为首端,后转过的一端称为末端;通风孔16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7的末端连通,通风孔16的另一端与第二凹槽18的首端连通,使第一凹槽17、通风孔16和第二凹槽18依次连通成为穿过本体1两侧的流道,流道与流道之间形成类似扇叶结构。滚轮滚动时,扇叶结构切割空气,使空气在流道中流动,带走滚轮的热量,提高滚轮的散热速度,减少温度升高对滚轮和轮套接触面的影响。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轮套(2),所述轮套(2)安装在所述本体(1)外周;所述本体(1)的外周设有第一外接触面(11)、第二外接触面(12)和第三外接触面(13),所述第一外接触面(11)、第二外接触面(12)和第三外接触面(13)同轴设置,且半径依次增大,所述轮套(2)的内周设有第一内接触面(21)、第二内接触面(22)和第三内接触面(23),所述第一内接触面(21)与第一外接触面(11)抵接,所述第二内接触面(22)与第二外接触面(12)抵接,所述第三内接触面(23)与第三外接触面(13)抵接;所述第二外接触面(12)朝向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外接触面(11)和第三外接触面(13)背向所述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用滚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阳杨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达斯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