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峰专利>正文

一种咖啡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壶,它主要由下壶身20、上壶身10、壶盖40、底座30、手柄11组成,下壶身20内放置有漏管21,下壶身壶底22和连接在其下面的发热管23组成发热盘27,发热盘的下方有一温控器24安装在下壶身20的底部,温控器按钮25伸出在下壶身的侧壁;上壶身内部放置有流管12,以及套在流管上的筛网管50,筛网管上部安装有筛网柄51,下部安装有漏网53;壶盖40中心带有圆柱孔41,可以使筛网管50穿过;下壶身20端口处设有外螺纹26,与上壶身10底部的内螺纹14旋拧连接,中间通过密封圈60来密封;在底座30内安装有温控器电源接头31和电源线32。本咖啡壶可以用单独的热源加热水和预热咖啡,使用方便,还可以实现干烧自动断电保护。(*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咖啡壶,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用单独的热源加热水和预热咖啡的活塞式咖啡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喜好品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用于加工并盛装咖啡的器具一般有咖啡杯、咖啡壶、组合式咖啡装置等。常见的咖啡壶一般有以下几种活塞式咖啡壶、虹吸式咖啡壶、滴滤式咖啡壶、摩卡咖啡壶。使用活塞式咖啡壶制作咖啡非常方便,仅次于滴滤式,是目前制作新鲜咖啡最流行的两种方法之一。活塞式咖啡壶又被称为美欧力法(Meloir)咖啡壶,很多人喜欢用它来冲调咖啡,因为它保存了磨好的咖啡豆的全部风味,而使用其它种类咖啡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甚至会使咖啡带上滤纸的味道。现有活塞式咖啡壶包括带有壶嘴的壶体,连接在壶体上的手柄,壶盖和放置在壶体内部的漏网组成。使用时,把壶盖和漏网取出,先用热水温壶,放入适量中度研磨咖啡粉。咖啡粉与水的比例是至少四尖茶匙咖啡粉对约半升水。到入刚烧开的水,用一根木汤勺充分搅拌匀,用一保温套包住咖啡壶保温。让咖啡浸泡三五分钟,慢慢沉淀,然后将带有筛网柄的漏网压到壶底,使咖啡粉末和泡好的咖啡分开,就可以享用到百分之百的咖啡风味。这种咖啡壶有以下缺点一是需要用单独的热源加热水和预热咖啡,二是不能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活塞式咖啡壶需要用单独的热源加热水和预热咖啡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咖啡壶,不仅可以直接实现水加热和咖啡预热的同时进行,而且可以实现干烧自动断电保护。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主要由下壶体、上壶体、壶盖、底座、手柄组成,下壶体内放置有漏管,漏管两端开口,其上部还安装有薄壁圆盘,薄壁圆盘的外径大于下壶体口部的最小内径;下壶体壶底和连接在其下面的发热管组成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有一温控器安装在下壶体的下部,温控器按钮伸出在下壶体的侧壁;上壶体口部带有壶嘴,侧壁上安装有手柄,上壶体内部放置有流管,以及套在流管上的筛网管,筛网管上部安装有筛网柄,下部安装有漏网,漏网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同时连接在漏网和筛网管上;壶盖扣盖在上壶体上,壶盖中心带有圆柱孔,可以使筛网管穿过;下壶体端口处设有下壶体外螺纹,与上壶体底部的上壶体内螺纹旋拧连接,中间通过密封圈来密封;底座放置在下壶体的下方,在底座内安装有温控器电源接头和电源线;下壶体壶底中心还有一圆柱形凹陷,更有利于下壶体里的水完全的被压入上壶体。下壶体材料可选用不锈钢或食品级铸铝,上壶体材料可选用不锈钢、食品级铸铝、玻璃或陶瓷,上、下壶体连接螺纹选用材料为不锈钢或铸铝。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不仅设计新颖、造型美观,而且可以用单独的热源加热水和预热咖啡,使用起来更方便,还可以实现干烧自动断电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图;图中10.上壶体,11.手柄,12.流管,13.壶嘴,14.上壶体内螺纹,20.下壶体,21.漏管,22.下壶体壶底,23.发热管,24.温控器发热盘,25.温控器按钮,26.下壶体外螺纹,27.薄壁圆盘,30.底座,31.温控器电源接头,32.电源线,40.壶盖,41.圆柱孔,50.筛网管,51.筛网柄,53.支撑架,52.漏网,6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是本技术咖啡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它主要由下壶体20、上壶体10、壶盖40、底座30、手柄11组成,下壶体20内放置有漏管21,漏管两端开口,其上部还安装有薄壁圆盘27,薄壁圆盘的外径大于下壶体20口部的最小内径;下壶体壶底22和连接在其下面的发热管23组成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有一温控器24安装在下壶体20的底部,温控器按钮25伸出在下壶体的侧壁;上壶体10口部带有壶嘴13,侧壁上安装有手柄11,上壶体内部放置有流管12,以及套在流管上的筛网管50,筛网管上部安装有筛网柄51,下部安装有漏网52,漏网52上设有支撑架53,支撑架同时连接在漏网和筛网管50上;壶盖40扣盖在上壶体10上,壶盖中心带有圆柱孔41,可以使筛网管50穿过;下壶体20端口处设有下壶体外螺纹26,与上壶体10底部的上壶体内螺纹14旋拧连接,中间通过橡胶密封圈60来密封;底座30放置在下壶体的下方,在底座内安装有温控器电源接头31和电源线32。下壶体壶底22中心还有一圆柱形凹陷,更有利于下壶体20里的水完全的被压入上壶体10。参照附图2,本技术咖啡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电后,发热管23开始工作发热,热量通过下壶体壶底22传给上壶体20中的水,从而对水加热,同时部分热量会传到上壶体,对放置在其中的咖啡进行预热;当上壶体中的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部分水变成蒸汽,蒸汽会把接近沸腾的水通过漏管21压入上壶体10中的流管12,然后顺着筛网管50流入上壶体10内,从而与上壶体中被预热的咖啡进行混合;上、下壶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而且中间通过橡胶密封圈60密封,可以防止水从上、下壶的螺纹连接处溢出;当下壶体中所有的水被压入上壶体后,发热盘温度上生,使温控器24工作,从而断开电源。不管使用哪种咖啡器具来制作咖啡,都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制作出味道纯正的咖啡汁。本咖啡壶的使用方法如下1.通过手柄11拧开上、下壶体,根据需要在下壶体20加入适量水;取出筛网管50和壶盖40,在上壶体10里加入适当的咖啡粉;然后把筛网管、壶盖放入上壶体,筛网管沿流管4套入,盖好壶盖40并调整其方向使壶嘴13封住。2.把上壶体正放在下壶体上拧紧,然后把上下壶体放在底座30上。3.把电源线32连接在普通插座上,按下温控器按钮25,咖啡壶开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当所有的水被压上后,温控器24会自动断开电源。4.最后用漏网52搅拌咖啡液,静置一到四分钟后,用力均匀的往下压筛网柄51,实现咖啡渣与咖啡溶液的分离,调整壶盖40的方向,咖啡液就可以从壶嘴13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咖啡壶,它主要由下壶体(20)、上壶体(10)、壶盖(40)、底座(30)、手柄(11)组成,其特征是:下壶体(20)内放置有漏管(21),下壶体壶底(22)和连接在其下面的发热管(23)组成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有一温控器(24)安装在下壶体(20)的底部,温控器按钮(25)伸出在下壶体的侧壁;上壶体(10)口部带有壶嘴(13),侧壁上安装有手柄(11),上壶体内部放置有流管(12),以及套在流管上的筛网管(50),筛网管上部安装有筛网柄(51),下部安装有漏网(52);壶盖(40)扣盖在上壶体(10)上,壶盖中心带有圆柱孔(41),筛网管(50)通过圆柱孔穿过壶盖;下壶体(20)端口处设有下壶体外螺纹(26),与上壶体(10)底部的上壶体内螺纹(14)旋拧连接,中间通过密封圈(60)来密封;底座(30)放置在下壶体的下方,在底座内安装有温控器电源接头(31)和电源线(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咖啡壶,它主要由下壶体(20)、上壶体(10)、壶盖(40)、底座(30)、手柄(11)组成,其特征是下壶体(20)内放置有漏管(21),下壶体壶底(22)和连接在其下面的发热管(23)组成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有一温控器(24)安装在下壶体(20)的底部,温控器按钮(25)伸出在下壶体的侧壁;上壶体(10)口部带有壶嘴(13),侧壁上安装有手柄(11),上壶体内部放置有流管(12),以及套在流管上的筛网管(50),筛网管上部安装有筛网柄(51),下部安装有漏网(52);壶盖(40)扣盖在上壶体(10)上,壶盖中心带有圆柱孔(41),筛网管(50)通过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颜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