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雾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61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设于中冷器的出气口中,该冷凝水雾化结构包括固定于出气口中的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具有气体流道,以及位于气体流道外侧的冷凝水流道,且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或靠近于末端的位置被构造为可令冷凝水被加压并加速流出的缩径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口中设置具有冷凝水流道的结构本体,并在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或靠近于末端的位置设置令冷凝水被加压并加速流出的缩径段,能够在冷凝水被发动机吸入的过程中,利用压力的变化而使冷凝水雾化,从而解决因发动机吸入冷凝水而导致的熄火问题,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水雾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通常见于安装有涡轮增压的车辆上,其用于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换气效率,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容易因空气温度过高而导致发动机爆震甚至熄火的现象。
[0003]现有技术中,中冷器在高温高湿或者多雨水的环境下行驶时,进气系统会将湿度较高的气体吸入中冷器进行冷却,但因气体的湿度较大,加之经中冷器冷却前后的温差较大,使得气体在中冷器中冷凝成冷凝水。而冷凝水经由发动机的进气管而被吸入发动机内,则会导致发动机故障,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以能够对中冷器中的冷凝水进行处理,并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设于中冷器的出气口中,该冷凝水雾化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口中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具有气体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气体流道外侧的冷凝水流道,且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或靠近于末端的位置被构造为可令冷凝水被加压并加速流出的缩径段。
[0007]进一步的,所述缩径段的内径在0.1

0.5mm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缩径段靠近于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设置,并于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构造有以供所述缩径段流出的冷凝水雾化的扩散段。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段的内径渐大设置,且所述扩散段的小径端与所述缩径段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段被设置为引导雾化的冷凝水向所述气体流道的出口流动,所述缩径段呈弯折状,且所述缩径段的与所述扩散段相连的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扩散段对冷凝水的引导方向一致。
[0011]进一步的,于所述结构本体和所述出气口的内壁间形成有冷凝水缓冲腔,所述冷凝水缓冲腔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内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流道连通,且所述冷凝水流道中具有连通所述冷凝水缓冲腔和所述缩径段的变径段,沿所述冷凝水缓冲腔至所述缩径段的方向,所述变径段的内径渐小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流道为环所述气体流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本体包括中心管,以及分别固连于所述中心管两端的外挡板和内挡板,所述气体流道位于所述中心管内,所述冷凝水流道形成于所述外挡板和所述中心管之间,且于所述内挡板上开设有若干贯通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径在1

5mm之间,所述外挡板与所述内挡板之间的距离在20

50mm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的连接有所述内挡板的一端构造有外伸至所述中冷器内的延伸段,且所述延伸段的端口为外扩状。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技术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口中设置具有冷凝水流道的结构本体,并在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或靠近于末端的位置设置令冷凝水被加压并加速流出的缩径段,能够在冷凝水被发动机吸入的过程中,利用压力的变化而使冷凝水雾化,从而解决因发动机吸入冷凝水而导致的熄火问题,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0018](2)通过在冷凝水流道内设置扩散段,使得由缩径段流入扩散段的冷凝水因内部压力作用而扩散雾化,而扩散段的内径沿着气体流向渐大设置,则利于提高冷凝水的雾化效果。
[0019](3)弯折状的缩径段,以及扩散段对雾化的冷凝水向气体流道的出口的引导,使得扩散段喷出的冷凝水与气体流道中流出的气体再次撞击,利于提高对冷凝水的充分雾化效果。
[0020](4)冷凝水缓冲腔及其上变径段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冷凝水的缓冲及存储,还利于引导冷凝水流入缩径段。
[0021](5)内挡板和外挡板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将结构本体安装在出气口中,另一方面当中冷器中无冷凝水时,冷凝水流道为空腔状态,气体沿着冷凝水流道流动的过程中,因冷凝水流道中截面积的突然改变及其他声阻抗不连续,而使得冷凝水流道起到类似抗性消声器的作用,从而利于提高中冷器的NVH性能。
[0022](6)中心管上延伸段的设置,可防止冷凝水沿中冷器壁面流动时直接由中心管内部流入下游的出气管中,进一步提高冷凝水雾化结构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安装在中冷器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的左视图;
[0029]图6为图5的B

B方向剖视图;
[0030]图7为图6的C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中心管;11、外挡板;111、变径段;112、缩径段;113、扩散段;
[0033]12、内挡板;121、贯通孔;13、气体流道;14、延伸段;15、冷凝水缓冲腔;
[0034]2、气室;21、出气管;
[0035]L、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设于中冷器的出气口中,该冷凝水雾化结构包括固定于出气口中的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具有气体流道,以及位于气体流道外侧的冷凝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雾化结构,设于中冷器的出气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雾化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口中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具有气体流道(13),以及位于所述气体流道(13)外侧的冷凝水流道,且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或靠近于末端的位置被构造为可令冷凝水被加压并加速流出的缩径段(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段(112)的内径在0.1

0.5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段(112)靠近于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设置,并于所述冷凝水流道的末端构造有以供所述缩径段(112)流出的冷凝水雾化的扩散段(1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113)的内径渐大设置,且所述扩散段(113)的小径端与所述缩径段(11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113)被设置为引导雾化的冷凝水向所述气体流道(13)的出口流动,所述缩径段(112)呈弯折状,且所述缩径段(112)的与所述扩散段(113)相连的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扩散段(113)对冷凝水的引导方向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结构本体和所述出气口的内壁间形成有冷凝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敏翁耳楠孙岩窦春楠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