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包括上壳体、吊耳和下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上壳体设置成透明状,可以有效地将内部诱虫灯的灯光发散出去,便于引诱害虫,使得害虫可以通过引虫孔进入到装置内部,由于引虫孔的两端设置成一端大一端小,使得害虫进入到装置内就很难在飞出来,大大提高了诱虫效率,该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接块和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便于对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进行拆卸和固定,为后期清理害虫提供方便,从而提高清理效率。从而提高清理效率。从而提高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害虫诱杀装置,具体为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属于害虫诱杀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大面积的农田和森林,自然病虫害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在很多瓜果及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危害,有一个好的收成,不得不在蔬菜上喷洒大量的农药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虽然大量减少,但是残留在瓜果和蔬菜上的农药却对人身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现在的人群体质普遍下降,抵抗力减弱,国内很多森林、生态园、果林业每年也受到大量病虫害的威胁,政府每年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药物喷洒防护,喷洒农药同样也会污染环境,传统的施药防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防控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更会引发环境污染,因此,国家大力提倡物理杀灭害虫,即使用诱杀装置害虫进行物理杀灭。
[0003]现有的害虫诱杀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诱杀装置在引诱到害虫之后,由于没有理想的防逃设置,会导致害虫从防逃管内逃离,导致有效的诱捕效率低;其二,现有的诱杀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害虫灭杀后不能进行有效快速的清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其三,害虫诱杀方式单一,性引诱和食物引诱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吊耳和下壳体,在上壳体的上端设有吊耳,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为可拆装连接结构;在下壳体的外壁四周开设有引虫管,在每个引虫管内设有防逃管,防逃管的外口端孔径大于内口端孔径,在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竖直管。
[0007]进一步,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三个以上的引虫管,所述防逃管为变径管,防逃管的轴向长度小于引虫管的轴向长度,且防逃管位于内腔一端的端面位于引虫管内端面的左侧。
[0008]进一步,所述防逃管由引虫段和防逃段组成的双径管,防逃管的引虫段与引虫管入口端一体化连接,且引虫段的管径大于防逃段的管径。
[0009]进一步,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面固定设置的竖直管为锥形管,上口小下口大,竖直管的下端与下壳体的内底面密封连为一体。
[0010]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为透明带内腔的圆弧形壳体罩,下壳体为黄色带有内腔的圆柱形壳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成的内腔中设有诱虫灯。
[0011]进一步,在上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性引诱袋,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与竖直管围合的腔体内设置有诱杀饵料。
[0012]进一步,在竖直管的上端面的上方设置有诱杀电击网。
[0013]进一步,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的可拆装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或卡扣式连接结构。
[0014]更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卡扣式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壳体下侧边沿的卡接块和设置在下壳体上侧边沿的卡扣,且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卡接块和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①
将上壳体设计为透明带内腔的圆弧形壳体罩,下壳体为黄色带有内腔的圆柱形壳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成的内腔中设有诱虫灯,这样,该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在晚上通过将透明的上壳体可以有效地将内部诱虫灯的灯光发散出去,便于引诱害虫,使得害虫可以通过防逃管进入到装置内部,白天利用黄色的下壳体可以吸引更多的害虫,这样的壳体组合能吸引到更多更广谱的害虫,为诱杀更多害虫提供提前条件。
[0017]②
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为可拆装连接结构,便于拆装;在下壳体的外壁四周开设有引虫管,在每个引虫管内设有防逃管,防逃管的外口端孔径大于内口端的孔径,防逃管位于内腔端的端面位于引虫管内端面的左侧,即防逃管的轴向长度小于引虫管的轴向长度。由于防逃管的两端设置成一端大一端小,使得害虫进入到装置内就很难再飞出或爬出,害虫想逃出先接触到的是引虫管位于的腔内的一端,它们只有绕过引虫管与防逃管才能逃出,因此害虫的逃出机率极小,大大提高了诱虫效率;这种结构还能有效防止雨天雨水打入内腔中,防止降低诱杀效果。
[0018]③
在下壳体的内底面设置锥形的竖直管,上口小下口大,竖直管的下端与下壳体的内底面密封连为一体,在下壳体的下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在上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性引诱物存放结构,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与竖直管围合的腔体内设置有诱杀饵料。这样既便于内腔中的性引诱剂和食物的气味外溢,以吸引更多害虫。
[0019]④
在竖直管的上端面的上方设置有诱杀电击网。能将进入内腔中的害虫更有效地杀灭。
[0020]⑤
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接块和卡扣的配合进行连接,便于对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进行拆卸和固定,为后期清理害虫提供方便,从而提高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诱杀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诱杀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
上壳体;2
‑
吊耳;3
‑
下壳体;4
‑
吊孔;5
‑
引虫管;6
‑
防逃管;7
‑
竖直管;8
‑
诱虫灯;9
‑
性引诱袋;10
‑
诱杀饵料;11
‑
诱杀电击网;12
‑
卡接块;13
‑
卡扣;14
‑
支撑腿;15
‑
内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包括上壳体1、吊耳2、下壳体3,在上壳体1的上端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吊耳2,在吊耳2上贯穿设置有吊孔4,便于悬挂;下壳体3与上壳体1之间为螺纹旋接方式实现可拆装连接结构;在下壳体3的外壁四周侧壁上沿向间隔地开设有四个引虫管5,所述引虫管5为等径管,所述防逃管6为变径管,且防逃管6的外端孔径大于内端孔径,由于防逃管6的两端设置成一端大一端小,使得害虫进入到装置内就很难再飞出或爬出,大大降低害虫入腔后的二次逃出率;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防止雨天雨水打入内腔中,能有效防止降低诱杀效果;在所述下壳体3的下表面上设有向上的竖直管7,所述竖直管7为锥形管,上口小下口大,竖直管7的下端与下壳体3的内底面密封连为一体,在下壳体3的下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4,这样使下壳体3的下端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空隙,便于腔内的性引诱剂和饵料的气味外溢,被害虫闻到,并使习惯从底部攀爬的害虫也能被引入内腔中;在本例中,所述上壳体1为透明带内腔的圆弧形壳体罩,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吊耳(2)和下壳体(3),在上壳体(1)的上端设有吊耳(2),下壳体(3)与上壳体(1)之间为可拆装连接结构;在下壳体(3)的外壁四周开设有引虫管(5),在每个引虫管(5)内设有防逃管(6),防逃管(6)的外口端孔径大于内口端孔径,在所述下壳体(3)的下表面上设有竖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三个以上的引虫管(5),所述防逃管(6)为变径管,防逃管(6)的轴向长度小于引虫管(5)的轴向长度,且防逃管(6)位于内腔一端的端面位于引虫管(5)内端面的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管(6)由引虫段和防逃段组成的双径管,防逃管(6)的引虫段与引虫管(5)入口端一体化连接,且引虫段的管径大于防逃段的管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型害虫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的内底面固定设置的竖直管(7)为锥形管,上口小下口大,竖直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一诚,葛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禾丰生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