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泵体结构包括: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所述静涡旋盘包括静涡旋齿和第一支撑部,所述静涡旋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径向内侧,所述动涡旋盘包括动涡旋齿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动涡旋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能够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织构结构,所述第一织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够储存润滑油。根据本公开通过第一织构结构中储存的润滑油可对流入涡旋盘端面的润滑油进行储存,解决泵体润滑过分依赖供油机构,在造成泵体端面缺油磨损问题。成泵体端面缺油磨损问题。成泵体端面缺油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
[0001]本公开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凭借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低噪声等良好性能,在制冷空调、动力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涡旋压缩机主要零件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支架、曲轴及防自转机构,动涡旋盘在曲轴驱动下与静涡旋盘贴合形成多个压缩腔,从而实现气体的吸入、压缩和排气的目的。
[0003]传统的涡旋压缩机自背压腔上来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压差进入吸气腔润滑泵体,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中压油槽,通过动盘平动对泵体端面进行润滑从而使得泵体可正常运行。在实际运行时由于动盘存在背压使得动静涡旋盘紧密贴合,润滑油难以顺畅流入泵体端面进行润滑,从而导致泵体端面(尤其是支撑面位置处)易出现缺油磨损现象;恶劣工况下,压缩机在背压腔甚至在高压腔处已出现缺油现象,使得泵体端面缺油磨损问题更加严重。且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紧密贴合的动静涡旋盘在长期高速运行下其摩擦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泵体性能下降。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由于动盘存在背压力使得动静涡旋盘紧密贴合,润滑油难以顺畅流入泵体端面进行润滑,从而导致泵体端面(尤其是支撑面位置处)易出现缺油磨损现象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
[0005]公开内容
[0006]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由于动盘存在背压力使得动静涡旋盘紧密贴合,润滑油难以顺畅流入泵体端面进行润滑,从而导致泵体端面(尤其是支撑面位置处)易出现缺油磨损现象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其包括:
[0008]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所述静涡旋盘包括静涡旋齿和第一支撑部,所述静涡旋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径向内侧,所述动涡旋盘包括动涡旋齿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动涡旋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能够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织构结构,所述第一织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够储存润滑油。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还开设有油槽所述第一织构结构位于所述油槽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第一织构结构能够从所述油槽中引入油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油槽包括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能与所述背压腔连通以从所述背压腔中吸入润滑油;
[0011]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支架之间在径向方向具有间隔通道,所述间隔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背压腔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油槽能够通过所述间隔通道从所述背压腔中吸入润滑油。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槽还包括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位于所述第一油槽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以从所述第一油槽引入油,所述第一织构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织构结构能够从所述第一油槽和/或所述第二油槽中引入油。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油槽沿着所述静涡旋齿环绕延伸,所述第二油槽也沿着所述静涡旋齿环绕延伸,所述第一织构结构也沿着所述第一油槽环绕延伸。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和菱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5]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静涡旋盘的径向方向排成一列,且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间隔圆心角α,α=1
°
~7
°
。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其边长为a;
[0017]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径向外边缘的最短距离L1≥1.5a;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L2≥2.3a;
[0018]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油槽之间的最短距离L3≥2a。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二织构结构,所述第二织构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织构结构能够从所述油槽中引入油至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凹槽能够储存润滑油;所述第二织构结构位于所述油槽的径向内侧。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包括椭圆形和圆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当所述油槽包括第二油槽时,所述第二织构结构与所述第二油槽相接并连通,以从所述第二油槽中吸入油。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d;
[0022]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油槽之间的最短距离L6≥2d;
[0023]所述第一支撑面具有径向内侧边缘,所述径向内侧边缘的径向内侧具有压缩腔,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与所述径向内侧边缘间隔预设距离地设置有静盘密封线,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静盘密封线之间的最短距离L5≥2.2d;
[002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L4≥d。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槽中还设置有肋片,所述肋片为连续性结构且在所述油槽中延伸、或者所述肋片为间断性结构并沿所述油槽的延伸方向间断地延伸。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油槽包括第二油槽时,所述肋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油槽中;和/或,所述肋片的长度b满足3mm≤b≤15mm,所述肋片的宽度在0.5mm~1mm内,所述肋片的肋高h≥0.5m,所述肋高h小于所述油槽的深度。
[0027]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
[0028]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泵体结构和压缩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本公开通过在静涡旋盘的用于与动涡旋盘面接触的第一支撑面上设置的第一织构结构,第一织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能够储存润滑油,能够实现当动静涡旋盘紧密贴合时润滑油依然可以顺畅流入泵体端面以进行润滑作用(可称之为引流作用),解决由于背压力的作用而导致的泵体端面易出现的缺油磨损的问题;通过第一织构结构中储存的润滑油可对流入涡旋盘端面的润滑油进行储存,解决泵体润滑过分依赖供油机构,在恶劣工况下压缩机在内部出现缺油现象时,首先造成泵体端面缺油磨损问题;通过第一
织构结构中储存的润滑油可对正在高速运行的泵体进行散热;
[0030]2.本公开还通过在第一支撑面上设置的油槽结构,能够从例如背压腔等结构中吸入油,并将油输送至具有储存结构的第一织构结构中,实现了润滑油的来源的提供和运输的作用,由于第一织构结构的第一凹槽具有储油作用,能够解决缺乏供油机构时无法对泵体端面进行润滑的问题;本公开还通过在油槽结构的径向内侧设置的第二织构结构,第二织构结构中的第二凹槽也能够起到储存油的作用,位于油槽径向内侧的第二织构结构能够通过油形成油封,对靠近静涡旋盘内侧起到有效密封的作用,解决压缩腔中气体泄漏的问题。通过在油槽中设置的肋片,能够对润滑油起到有效扰动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旋盘(3)和动涡旋盘(2),所述静涡旋盘(3)包括静涡旋齿(31)和第一支撑部(32),所述静涡旋齿(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2)的径向内侧,所述动涡旋盘(2)包括动涡旋齿(21)和第二支撑部(22),所述动涡旋齿(2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撑部(32)包括第一支撑面(33),所述第二支撑部(22)包括第二支撑面(23),所述第一支撑面(33)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3)之间能够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面(33)上设置有第一织构结构(6),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包括多个第一凹槽(61),所述第一凹槽(61)能够储存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3)上还开设有油槽(5),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位于所述油槽(5)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能够从所述油槽(5)中引入油至所述第一凹槽(6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与所述动涡旋盘(2)之间形成背压腔(1),所述油槽(5)包括第一油槽(51),所述第一油槽(51)能与所述背压腔(1)连通以从所述背压腔(1)中吸入润滑油;所述动涡旋盘(2)与所述支架(11)之间在径向方向具有间隔通道(12),所述间隔通道(12)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槽(5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背压腔(1)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油槽(51)能够通过所述间隔通道(12)从所述背压腔(1)中吸入润滑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5)还包括第二油槽(52),所述第二油槽(52)位于所述第一油槽(51)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油槽(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槽(51)连通,以从所述第一油槽(51)引入油,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位于所述第一油槽(51)和所述第二油槽(52)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能够从所述第一油槽(51)和/或所述第二油槽(52)中引入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51)沿着所述静涡旋齿(31)环绕延伸,所述第二油槽(52)也沿着所述静涡旋齿(31)环绕延伸,所述第一织构结构(6)也沿着所述第一油槽(51)环绕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2
‑
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和菱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凹槽(61)沿所述静涡旋盘(3)的径向方向排成一列,且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单彩侠,康小丽,覃凤莲,赵玉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