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A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50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连接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末端为封闭设计,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末端在前门上铰链区域开始沿车身方向折弯,弯折角度β为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A柱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柱结构,属于白车身设计
,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型开发时,由于平台件限制了A柱下部最前端的X向位置,以及造型A柱尖点的位置尖锐,比较靠前,使得侧围外板在A柱前段的布置空间受限.且A柱尖点位置属于易起皱区域,若按照传统的方式,考虑A柱尖端前部需要60mm以上的防起皱过度区域、侧围拔模斜度要求以及焊接或涂胶搭等尺寸需求,则A柱防起皱过度区域必然不足,侧围外板会产生严重的起皱问题。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730073A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外板A柱末端结构,在侧围翻边深度较大时,提升侧围在翼子板分件区域的表面品质,解决侧围外板在翼子板分件区域的开裂现象、侧围外板焊接边的叠料现象和侧围外板侧壁的起皱现象。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侧围外板A柱末端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所述侧围外板的侧部具有深度大于25mm的翻边,侧围外板的末端设有台阶,所述翼子板和侧围外板之间设有分件线,关键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台阶的末端为开口结构。该专利技术的汽车侧围外板A柱末端结构虽然在满足侧围车身功能设计要求时,简化了冲压工艺,提高了质量和外观品质,减少了整车开发成本,缩短了整车开发周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该专利技术的侧围外板尖端为开口结构,虽然成型难度降低,但是与A柱加强板匹配存在间隙,会导致涂胶密封困难;2.为匹配侧围外板开口结构,A柱加强板也需要鼓起相应特征,A柱加强板成型困难3.由于侧围外板和A柱加强板具有此特征,故焊接有效平面减少,焊点个数减少,进而降低车身在A柱区域的刚性4.该技术对于侧围外板与翼子板的分缝线位置要求位于A柱上,A柱美观性较差,且角度要求80
°
,不符合当今造型发展趋势。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381359A的说明书中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翼子板分件区域的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分件区域,侧围A柱末端采用封闭设计,其特征在于:翼子板分件处侧围最高点和焊接边之间的距离H与翼子板分件线到侧围A柱末端之间的距离W成反比,并且翼子板分件处侧围最高点和焊接边之间的距离H小于翼子板分件线到侧围A柱末端之间的距离W,型面在翼子板分件线到侧围A柱末端之间区域的过渡G平缓。该专利技术对于侧围外板与翼子板的分缝线位置要求位于A柱上,A柱美观性较差,且角度要求80
°
,但其不符合当今造型发展趋势。同时该专利技术要求W段尽可能过度平缓,W≥60mm,但随着造型尖锐化发展,以及部分车型受地板平台件影响,W段空间被压缩。该专利技术无法解决W段长度有限的情况下A柱的起皱及侧围外板、翼子板里板加强板、A柱加强板的布置问题。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619675A的说明书中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结构,汽车侧围外板结构的A柱具有用于与翼子板和发动机盖外板搭接的前安装端,在汽车侧围外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前安装端设有呈朝下倾斜的前端凸筋,前端凸筋沿汽车侧围外板结构朝向车外的方向突出设置,在汽车侧围外板结构朝向车内的方向上,前安装端在前端凸筋的侧部凹设
有前端凹筋。该专利技术通过前端凸筋和前端凹筋两者的配合,可提升A柱强度,大幅改善A柱前端容易起皱和开裂的问题,但是其侧围位置占用空间较长,且其前部仍有侧围结构,当由于造型或者地板平台件限制时,该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及前部结构过长不可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A柱结构和流涂方法,其具有侧围成形性好、密封性好的优点,同时保证了零件沿用、降低了成本,增大了车辆的造型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连接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末端为封闭设计,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末端在前门上铰链区域开始沿车身方向折弯,弯折角度β为120
°‑
170
°
,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末端设置有第一吸皱结构,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下部设置有第二吸皱结构。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吸皱结构包括设置于靠近折弯处的长三角形凸台和设置于靠近长三角形凸台旁的吸皱凹坑。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长三角形凸台沿车前方向的边长为a≤30mm,:所述长三角形凸台垂直于车前方向的边长b≤60mm。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长三角形凸台在侧围法兰面上渐消,所述长三角形凸台垂直于车前方向的顶点与侧围法兰面之间的距离c≥5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吸皱凹坑包括两个,每个吸皱凹坑的槽深大于4m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吸皱结构包括三角吸皱面和设置于所述三角吸皱面上方的吸皱凹坑。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与翼子板分缝线的角度α为30

60
°
,分缝位置位于A柱末端。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翼子板连接组件包括A柱加强板、翼子板里板加强板、机罩铰链支架安装板和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侧围外板上搭接连接有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A柱加强板上搭接连接有所述翼子板里板加强板、所述机罩铰链支架安装板和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柱加强板在前门上铰链区域开始沿车身方向折弯,该折弯区域与所述侧围外板的折弯区域相对应。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尖点位置与A柱下前边界的位置在X向上的间距为w为10

100m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侧围成形性好、密封性好的优点,而且保证了零件沿用、降低了成本、增大了车辆造型空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在A柱在铰链上部区域开始弯折,以增加侧围A柱尖端过度空间,同时缩小侧围外板吸皱筋至极限,以尽可能增加侧围外板与A柱加强版的焊点,在侧围外板弯折区域布置铰链支撑板支架,最大化利用空间,避免了与翼子板干涉;本专利技术可以突破地板平台件位置的限制,通过让A柱往前弯折及吸皱结构的合理布置,可以使A柱尽可能的前移,有利于增加座舱空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侧围外板A柱与翼子板分锋线角度可以小至30
°
,可以使造型空间更大,允许尖锐、犀利的造型风格;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分缝位置位于A柱末端,相比于在A柱上断开的方案,有利于整体美观;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侧围外板与翼子板立板加强板对拼后,与A柱加强板焊接,避免了侧围外板、翼子板、A柱加强板三层一起焊接,保证了A柱的密封性能;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焊接面位于A柱加强板侧壁,减小了其空间,并且有利于焊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在侧围外板下部,与翼子板焊接边对拼的位置,侧围为开口,有利于轻量化;本专利技术的侧围在A柱尖端极其吸皱结构为封闭结构并预留了涂胶间隙,避免了漏水,保证了密封。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翼子板连接组件,所述侧围外板(1)的A柱末端为封闭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A柱末端在前门上铰链区域开始沿车身方向折弯,弯折角度β为120
°‑
170
°
,所述侧围外板(1)的A柱末端设置有第一吸皱结构,所述侧围外板(1)的A柱下部设置有第二吸皱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皱结构包括设置于靠近折弯处的长三角形凸台(6)和设置于靠近长三角形凸台旁的吸皱凹坑(7)。3.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三角形凸台(6)沿车前方向的边长为a≤30mm,:所述长三角形凸台(6)垂直于车前方向的边长b≤60mm。4.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三角形凸台(6)在侧围法兰面上渐消,所述长三角形凸台(6)垂直于车前方向的顶点与侧围法兰面之间的距离c≥5mm。5.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皱凹坑(7)包括两个,每个吸皱凹坑(7)的槽深大于4mm。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璇袁亮陈玮彭亮亮康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