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465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该复合支架材料包括:内层为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纤维,中层为聚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血管组织工程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血管支架材料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活细胞在体外生长所需支撑物,可以为组织化血管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力学特性,种子细胞生长的三维空间结构,含有生物信息促进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增殖。
[0003]血管组织支架材料主要有天然材料、脱细胞外基质、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活性细胞膜片。这些材料通过选用合适的成型技术(熔融/溶液挤出法、盐沥滤法、热致相分离法、静电纺丝法、卷绕成型及其复合技术等),可加工成与自体血管结构和形貌相似的血管支架。
[0004]现有技术如申请公布号CN106178120A公开了一种仿生天然血管三层结构的复合材料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血管支架包括三层结构,其内层为轴向取向的PLCL/COL复合纳米纤维,中层为PLGA/SF复合纱线,外层为无规PLCL/COL纳米纤维。该支架弹性优良,力学性能好,能够满足体内微环境需要的生物力学强度和顺应性,同时也可根据需求制备出不同内径和厚度,在血管组织重构和修复方面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力学性能以及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的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同时,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生长,综合性能优良。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包括内层、中层、外层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中层为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外层为聚乙醇酸/明胶复合纳米纤维。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中层为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外层为聚乙醇酸/明胶复合纳米纤维,三者结合制得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该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血液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能,同时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性能优于市售的类似成分的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
[0009]优选地,外层为聚乙醇酸PGA/改性明胶复合纳米纤维。
[0010]优选地,改性明胶由二苯基醋酸酐改性明胶。
[0011]本专利技术采用二苯基醋酸酐改性明胶,并将其作为复合支架材料的外层材料,制得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其提高了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能够
作为本体组织承受更大的拉伸强度;同时,该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较低的溶血程度,即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满足于国家规定标准;其在前期具有较慢的降解速率,有利于细胞在材料表面进行附着和生长增殖,使其在人工体液内降解缓慢,能够稳定存在;除此之外,该复合支架材料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生长,综合性能优良。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提供内层材料,将聚乳酸、丝素蛋白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得到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
[0014]提供中层材料,将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得到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
[0015]提供外层材料的接收装置,将内层材料与中层材料相互缠绕结合得到内层/中层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作为外层材料的接收装置;
[0016]提供外层材料,将聚乙醇酸、明胶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将其喷射在接收装置表面,干燥,得到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
[0017]优选地,内层材料中聚乳酸、丝素蛋白与六氟异丙醇的重量比为3~6:1:75~100;所述中层材料中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与六氟异丙醇的重量比为1~3:1:60~90;所述外层材料中聚乙醇酸、明胶与六氟异丙醇的重量比为1:1~4:50~90。
[0018]更优选地,内层材料的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为10~15kV,流速为0.5~1.5mL/h,接收装置为覆盖有铝箔的方形板接地,接收距离为14~18cm,接收装置的转速为8~12rpm。
[0019]更优选地,中层材料的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为12~15kV,流速为0.5~1.5mL/h,接收装置为覆盖有铝箔的方形板接地,接收距离为12~16cm,接收装置的转速为10~15rpm。
[0020]更优选地,外层材料的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为10~13kV,流速为1~1.5mL/h,接收距离为10~14cm,接收装置的转速为12~15rpm,使各层材料复合均匀与牢固。
[002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改性明胶在提高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力学性能中的用途。
[002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改性明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3]将明胶加入至PBS溶液中在55~65℃下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加入二苯基醋酸酐,在50~60℃下搅拌反应2~4h,再加入PBS溶液进行稀释,然后置于透析袋中,在50~60℃下透析4~6天,离心,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
[0024]优选地,按重量份计,明胶为3~7份、PBS溶液为250~350份、二苯基醋酸酐为1~5份。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内层为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中层为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外层为聚乙醇酸/明胶复合纳米纤维的三层结构制得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该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血液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能,同时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性能优于市售的类似成分的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
[0027](2)本专利技术采用二苯基醋酸酐改性明胶,并将其作为复合支架材料的外层材料,制得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该改性明胶提高了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能够作为本体组织承受更大的拉伸强度;同时,该复合支架材料具有更为优良的血
液相容性;其在前期具有较慢的降解速率,有利于细胞在材料表面进行附着和生长增殖,使其在人工体液内降解缓慢,能够稳定存在;除此之外,该复合支架材料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生长,综合性能优良。
[0028]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的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同时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生长,综合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3中明胶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0030]图2为实施例3中血管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包括内层、中层、外层三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层为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所述中层为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所述外层为聚乙醇酸/明胶复合纳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外层为聚乙醇酸PGA/改性明胶复合纳米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改性明胶由二苯基醋酸酐改性明胶。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内层材料,将聚乳酸、丝素蛋白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得到聚乳酸/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提供中层材料,将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得到聚β

羟基丁酯/聚己内酯复合纤维;提供外层的接收装置,将所述内层材料与中层相互缠绕结合得到内层/中层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作为外层的接收装置;提供外层材料,将聚乙醇酸、明胶溶解在六氟异丙醇中得到共混液,经静电纺丝,将其喷射在所述接收装置表面,干燥,得到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管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材料中聚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鹿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