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44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固液分离型的无堵塞泵,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固体颗粒分离器,小颗粒破碎室(左室),其中小颗粒室内置螺旋状破碎装置以及圆锥状破碎装置,大颗粒破碎室(右室),其中大颗粒破碎室内置前置叶轮,伞状破碎装置、螺旋状破碎装置以及圆锥状破碎装置,两室分隔板,支架、颗粒传送带,前置叶轮,圆锥状流道、一级蜗壳,一级叶轮,此外一级蜗壳和叶轮之间加装6个“回”字型破碎装置,二级蜗壳,二级叶轮,此外二级蜗壳和叶轮之间加装12个“回”字型破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实现进泵前的大颗粒、小颗粒分离、破碎、传输,以及泵内残留颗粒以及气泡的打碎,且每个“回”字型破碎装置均能在叶片旋转一个周期内实现7次破碎,大大增强破碎能力,降低空化概率,减少堵塞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堵塞泵
,尤其涉及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

技术介绍

[0002]泵在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领域使用广泛。但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常遇到固体颗粒堆积,长期堆积从而导致堵塞,不仅增加能耗,严重时使得泵无法正常运作。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水中气泡而导致的空化问题破坏泵组件,导致效率降低,缩短泵的使用寿命,产生噪音与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该装置在流体进入叶轮前设置大颗粒与小颗粒破碎室,以及破碎后的颗粒物传输,实现固液及时分离,同时于蜗壳和叶轮处加装“回”字型破碎刀,可用于切割残余颗粒物以及气泡,降低颗粒在腔内堵塞,以及空化发生率,工作效率高,损失能耗小。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5]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固体颗粒分离器、小颗粒破碎室、大颗粒破碎室、两室分隔板、颗粒传送带、支架、前置叶轮、圆锥状流道、一级蜗壳、一级叶轮、二级蜗壳、二级叶轮。
[0006]固体颗粒分离器为半球状,两室分隔板将小颗粒破碎室与大颗粒破碎室完全隔开互不干扰,固体分离器上安置驱动轴杆,小爪刺、扩张轴杆、转动轴杆。驱动轴杆与电机相连,驱动固体颗粒分离器,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小爪刺安置于固体颗粒分离器表面,定义其安置角为爪刺与球体切线的夹角,角度可调且具有“锁定”和“收缩”两种模式,扩张轴杆安置于固体颗粒分离器内部,可收缩,用于扩张半球大小,转动轴杆安置于两室分隔板中心点处,且呈一定角度,角度可调,用于调整固体颗粒分离器与外壳的距离;
[0007]小颗粒破碎室从前往后看处于两室分隔板左侧,大颗粒破碎室从前往后看处于两室分隔板右侧,小颗粒破碎室内有螺旋状破碎刀、圆锥状破碎刀,螺旋状破碎刀安置驱动轴、螺旋状侧刀以及与水平刀,驱动轴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螺旋状侧刀与水平刀关于旋转轴对称且水平刀共三层,每层安置两个;
[0008]圆锥状破碎刀安置驱动轴、托板、破碎刀,驱动轴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托板安于每层破碎刀位置,破碎刀共安置4层,每层两个,关于旋转轴对称;
[0009]大颗粒破碎室内有伞状破碎刀、螺旋状破碎刀、圆锥状破碎刀,伞状破碎刀安置驱动轴、前级叶轮、倾斜刀片,驱动轴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前级叶轮与伞状破碎刀共轴旋转,倾斜刀片安置三层且每层安置两个,关于旋转轴对称,螺旋状破碎刀与圆锥状破碎刀和小颗粒破碎室相同;
[0010]颗粒传送带安置移动颗粒过滤网、转轮、传送装置固定轴、颗粒滑板,转轮从前到后看为顺时针旋转,装置固定轴安于支架,所述颗粒滑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0011]前置叶轮外接驱动轴,连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且安置于竖直圆柱状流道内,圆锥状流道与水平方向夹角60
°
,一级蜗壳内壁设有破碎刀,共三个,且蜗壳壁面为旋转壁面,旋转方向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反,为顺时针,一级叶轮侧面设有破碎刀,共三个,且破碎刀下部安锯齿状小刀片,蜗壳壁面破碎刀与叶片侧面破碎刀处于同一平面时呈2个“回”字状,上下关于蜗壳中心线对称,二级蜗壳旋转方向与一级蜗壳相同,二级蜗壳与二级叶轮之间的破碎结构与一级叶轮蜗壳相同,但数量为6个,一级蜗壳与二级蜗壳之间设有分隔板,底部有光滑孔过渡,二级叶轮与一级叶轮共驱动轴,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
[0012]进一步地,固体颗粒分离器外观为半球形,扩张轴杆可根据流体中颗粒物大小分布调节半球大小,转动轴杆可根据流体中颗粒物大小分布调节半球与外壳间隙,小爪刺在半球面密集分布,对大中型固体颗粒有较强的抓取力,且于驱动轴左侧为“锁定”状态,此时爪刺固定不动,于驱动轴右侧45
°
处为“收缩”状态,此时爪刺收回半球内;
[0013]进一步地,两室分隔板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可使小颗粒破碎室与大颗粒破碎室互不干扰,且两室容积大小根据颗粒在流体中的分布进行隔板位置调整;
[0014]进一步地,小颗粒破碎室中的圆锥状破碎刀的转速高于螺旋状破碎刀转速,两室圆锥状破碎刀与螺旋状破碎刀结构相同,转速相同;
[0015]进一步地,大颗粒破碎室中破碎刀转速分布为,圆锥状破碎刀高于螺旋状破碎刀高于伞状破碎刀,两室破碎刀均采用硬度较高的材料组成;
[0016]进一步地,移动颗粒过滤网采用纤维型筛网,固液分离能力较高,且对颗粒物抓取能力较低,颗粒滑板光滑度较高,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0017]进一步地,前置叶轮安置于圆柱型流道中间段,且其转速与一级叶轮转速之比为1:2;
[0018]进一步地,圆柱型流道长度与圆锥状流道长度之比为2:1,且圆锥状流道外壳与水平线夹角为60
°

[0019]进一步地,一级叶轮与二级叶轮共轴,转速相同,叶轮直径比4:5;
[0020]进一步地,一级蜗壳与二级蜗壳壁均为旋转壁面,转速与叶轮相同,方向相反,且蜗壳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效果较好,两腔互不干扰,两腔流体通过底部顺滑孔过渡;
[0021]蜗壳壁面破碎刀,于一级蜗壳内呈120
°
夹角摆放,于二级蜗壳内呈60
°
夹角摆放;
[0022]叶轮侧面破碎刀摆放位置与蜗壳壁面破碎刀一一对应,两种破碎刀处于同一平面时呈2个“回”字状,上下关于蜗壳中心线对称。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半球状固体颗粒分离器,搭配球面上的小爪刺,以及它的运作机理,使得流体中大中小颗粒于右室破碎,而小颗粒只于左室破碎,有效降低破碎刀负载,同时可避免颗粒过大而导致后级破碎刀损伤,且固体分离器倾斜角可调,用于适应不同流况。
[0025]2、本专利技术采用前级叶轮与伞状破碎刀联合作用,利用叶轮旋转改变流动状态至漩涡状,以及固体颗粒自身重力及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一级破碎,有效利用破碎刀每一处,将大颗粒破碎为中颗粒;基于中小颗粒在流体中分布较散,故采用螺旋状破碎刀与水平刀联合作用,进一步破碎颗粒至小颗粒状态;基于小颗粒分布更广,故采用圆锥状破碎刀与托盘联合作用,进一步破碎,有效将大颗粒破碎至小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0026]3、本专利技术采用移动颗粒过滤网与颗粒滑板联合作用,及时将破碎出的颗粒物送出,实现固液分离,且圆柱型流道处加装前置叶轮配合圆锥型流道,有效将固液分离出的紊乱流体顺滑过渡至叶轮进口,减少冲击损失每提高效率。
[0027]4、本专利技术采用“回”字状破碎刀,即一级蜗壳内壁设有破碎刀,一级叶轮侧面设有破碎刀,且破碎刀下部安锯齿状小刀片,当蜗壳壁面破碎刀与叶片侧面破碎刀处于同一平面时呈“回”字状,且蜗壳壁面为旋转壁面,旋转方向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反,大大增强其破碎能力,每个“回”字型破碎装置均能在叶片旋转一个周期内实现7次破碎,可有效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分离型无堵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固体颗粒分离器(5)、小颗粒破碎室(7)、大颗粒破碎室(17)、两室分隔板(8)、颗粒传送带(31)、支架(30)、前置叶轮(36)、圆锥状流道(37)、一级蜗壳(39)、一级叶轮(38)、二级蜗壳(46)、二级叶轮(45)。所述固体颗粒分离器(5)为半球状,所述两室分隔板(8)将小颗粒破碎室(7)与大颗粒破碎室(17)完全隔开互不干扰,所述固体分离器(5)上安置驱动轴杆(1),小爪刺(3)、扩张轴杆(4)、转动轴杆(6),所述驱动轴杆(1)与电机相连,驱动固体颗粒分离器(5),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所述小爪刺(3)安置于固体颗粒分离器(5)表面,定义其安置角为爪刺与球体切线的夹角,角度可调且具有“锁定”和“收缩”两种模式,所述扩张轴杆(4)安置于固体颗粒分离器(5)内部,可收缩,用于扩张半球大小,所述转动轴杆(6)安置于两室分隔板中心点处处,且呈一定角度,角度可调,用于调整固体颗粒分离器(5)与外壳(2)的距离;所述小颗粒破碎室(7)为从前往后看处于两室分隔板(8)左侧,所述大颗粒破碎室(17)为从前往后看处于两室分隔板(8)右侧,所述小颗粒破碎室(7)内有螺旋状破碎刀(11)、圆锥状破碎刀(14),所述螺旋状破碎刀(11)安置驱动轴(9)、螺旋状侧刀(10)以及与水平刀(12),所述驱动轴(9)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所述螺旋状侧刀(10)与水平刀(12)关于旋转轴对且水平刀共三层,每层安置两个;所述圆锥状破碎刀(14)安置驱动轴(13)、托板(15)、破碎刀(16),所述驱动轴(13)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所述托板(15)安于每层破碎刀(16)位置,所述破碎刀(16)共安置4层,每层两个,关于旋转轴对称;所述大颗粒破碎室(17)内有伞状破碎刀(20)、螺旋状破碎刀(23)、圆锥状破碎刀(26),所述伞状破碎刀(20)安置驱动轴(18)、前级叶轮(19)、倾斜刀片(21),所述驱动轴(18)外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所述前级叶轮(19)与伞状破碎刀共轴旋转,所述倾斜刀片(21)安置三层且每层安置两个,关于旋转轴对称,所述螺旋状破碎刀(24)与圆锥状破碎刀(27)和小颗粒破碎室(7)相同;所述颗粒传送带安置移动颗粒过滤网(31)、转轮(32)、传送装置固定轴(33)、颗粒滑板(34),所述转轮从前到后看为顺时针旋转,所述装置固定轴安于支架(30),所述颗粒滑板(34)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所述前置叶轮(36)外接驱动轴(35),连接电机,旋转方向自上而下为逆时针,且安置于竖直圆柱状流道内,所述圆锥状流道(37)与水平方向夹角60
°
,所述一级蜗壳(38)内壁设有破碎刀(43),共三个,且蜗壳壁面为旋转壁面,旋转方向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反,为顺时针,所述一级叶轮(39)侧面设有破碎刀(42),共三个,且破碎刀(42)下部安锯齿状小刀片(41),所述蜗壳壁面破碎刀(43)与叶片侧面破碎刀(42)处于同一平面时呈2个“回”字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杰杜佳霖常浩洪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