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41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包括:多个催化剂单元,催化剂单元为方形结构,其具有进气端面、出气端面及4个侧端面,进气端面、出气端面呈一前一后布置;封装外壳,起封装固定作用,封装外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气敞口,封装外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出气敞口,封装外壳上位于所述进气敞口、出气敞口处均安装有防止催化剂单元滑出的挡条组件;隔板架,起分隔支撑作用,隔板架位于封装外壳内部以将封装外壳内部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置催化剂单元的容纳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单元采用方形结构,不仅易于堆砌,且堆砌压装时贴合紧密,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的特点,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封装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便于维护。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后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封装大多都是圆筒形结构,其外形尺寸较大,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维护,仅适用于小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无法满足市场上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后处理要求。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包括:
[0006]多个催化剂单元,所述催化剂单元为方形结构,其具有进气端面、出气端面及4个侧端面,所述进气端面、所述出气端面呈一前一后布置;
[0007]封装外壳,起封装固定作用,所述封装外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气敞口,且所述封装外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出气敞口,所述封装外壳上位于所述进气敞口、所述出气敞口处均安装有防止催化剂单元滑出的挡条组件;
[0008]隔板架,起分隔支撑作用,所述隔板架位于所述封装外壳内部以将封装外壳内部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置所述催化剂单元的容纳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挡条,所述挡条外侧的一端具有第一导流斜面,且所述挡条外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流斜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条组件包括2根挡条,所述的2根挡条呈十字形分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架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及竖直布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隔板架呈十字形以将封装外壳的内部分隔成4个用于容置所述催化剂单元的容纳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装外壳由L形结构的第一壳体及倒L形结构的第二壳体拼接而成。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边缘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折边,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边缘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折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催化剂单元的侧端面上安装有起保护作用的衬垫。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单元采用方形结构,不仅易于堆砌,且堆砌压装时贴合紧密,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的特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挡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隔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催化剂单元;2、衬垫;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隔板架;6、挡条;7、折边;8、进气端面;9、第一导流斜面;10、第二导流斜面;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4]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图1为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挡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隔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包括:
[0026]4个催化剂单元1,所述催化剂单元1为方形结构,其具有进气端面8、出气端面及4个侧端面,所述进气端面8、所述出气端面呈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催化剂单元1的侧端面上安装有起保护作用的衬垫2;
[0027]封装外壳,起封装固定作用,所述封装外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气敞口,且所述封装外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出气敞口,所述封装外壳上位于所述进气敞口、所述出气敞口处均安装有防止催化剂单元滑出的挡条组件;
[0028]隔板架5,起分隔支撑作用,所述隔板架5位于所述封装外壳内部以将封装外壳内部分隔成4个用于容置所述催化剂单元1的容纳腔。
[002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衬垫2采用单片块状式结构,在压装时能够更加贴合催化剂单元1,起到良好的保护催化剂单元1的作用。
[00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条组件包括2根挡条6,所述的2根挡条6呈十字形分布,所述挡条6外侧的一端具有第一导流斜面9,且所述挡条6外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流斜面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斜面9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10之间的夹角为120℃,进而能引导气流直接进入封装外壳内部,也便于经过催化剂单元1处理后的气流导出,从而避免气流吹蚀衬垫2,同时也增强了挡条6自身的强度,减少变形,便于其与封装外壳的焊接。
[003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架5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11及竖直布置的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隔板架5呈十字形以将封装外壳的内部分隔成4个用于容置所述催化剂单元1的容纳腔;隔板架5的设置,能将各个催化剂单元1均匀分隔开来,便于各个催化剂单元1与衬垫2组装,同时增加了强度。
[00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外壳由L形结构的第一壳体3及倒L形结构的第二壳体4拼接而成;采用此种结构设计,不仅便于催化剂单元1、衬垫2、隔板架5的组装,且便于整体压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3的外边缘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折边7,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边缘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折边7,折边7的设置能够起到气流导向作用,避免衬垫2被吹蚀。
[0033]上述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的催化剂单元1采用方形结构,不仅易于堆砌,且堆砌压装时贴合紧密,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的特点,此外,上述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
[0034]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催化剂单元,所述催化剂单元为方形结构,其具有进气端面、出气端面及4个侧端面,所述进气端面、所述出气端面呈一前一后布置;封装外壳,起封装固定作用,所述封装外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气敞口,且所述封装外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出气敞口,所述封装外壳上位于所述进气敞口、所述出气敞口处均安装有防止催化剂单元滑出的挡条组件;隔板架,起分隔支撑作用,所述隔板架位于所述封装外壳内部以将封装外壳内部分隔成多个用于容置所述催化剂单元的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挡条,所述挡条外侧的一端具有第一导流斜面,且所述挡条外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流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后处理催化单元的组合式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臧志成邵祥陆立井何昌华陈鹏朱磊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