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86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属于起重机领域,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右侧固定连接至第二滑轨的左侧,所述第一滑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轨的左侧与第二滑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轨,两个所述竖轨的顶部支架滑动连接有驱动机构,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组合成为装置的承载主体,启动两个竖轨顶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即可带动传动机构沿着第一滑轨的顶部直线滑动,传动机构则带动第二滑轨内部的车体同步运动,车体在第二滑轨内部运动,从而使得装置具备运行稳定,减小冲击磨损,增加装置使用寿命,且可增大小车的行程的优点。且可增大小车的行程的优点。且可增大小车的行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它又称吊车,起重机的轨道上设置有小车,小车带着电动葫芦进行吊起重物的作业。
[0003]现有的小车在轨道内的驱动方式往往是由驱动电机直接带动摩擦轮在轨道转动,实现小车的移动,在载荷不同的情况下运行十分不稳定,平稳性差,并且此种驱动方式在小车启动和制动时,小车和轨道之间的冲击磨损非常大,直接导致轨道和小车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出现部分以齿轮配合齿条结构带动摩擦轮驱动方式,此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改善,但是本身由于齿条带动导致车体的行程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我们提出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车在载荷不同的情况下运行十分不稳定,平稳性差,并且此种驱动方式在小车启动和制动时,小车和轨道之间的冲击磨损非常大,直接导致轨道和小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右侧固定连接至第二滑轨的左侧,所述第一滑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轨的左侧与第二滑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轨,两个所述竖轨的顶部支架滑动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与传动机构的内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与传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左侧所述竖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杆,所述第一齿杆与驱动机构的外侧相啮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动块、连接杆和第二齿杆,所述滑动块的底部滑动连接至第一滑轨的内部,所述滑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至两个连接杆的左端,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杆,所述第二齿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至车体的顶部,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至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座、伺服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支撑座底部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至两个竖轨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至支撑座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贯穿并转动连接至支撑座的底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至第一齿轮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至第二齿轮的顶部,第二齿轮的外侧与第二齿杆的左侧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第一齿杆的右侧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0007]所述车体的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至车轮,所述车轮的底部滚动连接至第二滑轨的内部。
[0008]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车体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通槽的底部。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组合成为装置的承载主体,启动两个竖轨顶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即可带动传动机构沿着第一滑轨的顶部直线滑动,传动机构则带动第二滑轨内部的车体同步运动,车体在第二滑轨内部运动,因其本身并不具备驱动结构,完全与传动机构同步运动,而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对小车的行程控制精度更高,并且在驱动机构转动的同时,驱动机构与固定的第一齿杆同时相互作用,使驱动机构在带动传动机构向前运动的同时驱动机构自身沿着竖轨同步向前运动,使得装置的行程加长,从而使得装置具备运行稳定,减小冲击磨损,增加装置使用寿命,且可增大小车的行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车在载荷不同的情况下运行十分不稳定,平稳性差,并且此种驱动方式在小车启动和制动时,小车和轨道之间的冲击磨损非常大,直接导致轨道和小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0010](2)本方案通过滑动块、连接杆和第二齿杆的配合使用,第二齿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杆与滑动块沿着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并且第二齿杆在运动的同时带动车体同步运动,取代传统的摩擦轮驱动模式,增加了车体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装置控制精度,减小冲击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11](3)本方案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的配合使用,对滑动块在第一滑轨上的行程进行限制,使得装置的运行更加合理稳定。
[0012](4)本方案通过支撑座、伺服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使用,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与第二齿杆配合带动传动机构向前运动,从而带动车体同步运动,并且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相配合带动支撑座沿着竖轨同步运动,实现装置稳定带动小车运动的同时,同时实现小车的行程增加。
[0013](5)本方案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杆相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相啮合,使得驱动机构在带动车体运动的同时,增加车体的行程。
[0014](6)本方案通过车轮使得车体在第二滑轨的内部运动更加顺畅,并且减小车体与第二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装置运行更加稳定。
[0015](7)本方案通过通槽,使得车体的底部可以延伸至第二滑轨的外侧,便于在车体上安装葫芦等装置,使得装置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块与第一滑轨正视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第一滑轨;2、第二滑轨;21、通槽;3、传动机构;31、滑动块;311、限位杆;32、连接杆;33、第二齿杆;4、竖轨;5、驱动机构;51、支撑座;52、伺服电机;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6、车体;61、车轮;7、第一齿杆;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涉及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包括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第一滑轨1右侧固定连接至第二滑轨2的左侧,第一滑轨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机构3,第一滑轨1的左侧与第二滑轨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轨4,两个竖轨4的顶部支架滑动连接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底部与传动机构3的内部传动连接,第二滑轨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车体6,车体6的顶部与传动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左侧竖轨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杆7,第一齿杆7与驱动机构5的外侧相啮合。
[0022]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组合成为装置的承载主体,启动两个竖轨4顶部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即可带动传动机构3沿着第一滑轨1的顶部直线滑动,传动机构3则带动第二滑轨2内部的车体6同步运动,车体6在第二滑轨2内部运动,因其本身并不具备驱动结构,完全与传动机构3同步运动,而传动机构3与驱动机构5之间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对小车的行程控制精度更高,并且在驱动机构5转动的同时,驱动机构5与固定的第一齿杆7同时相互作用,使驱动机构5在带动传动机构3向前运动的同时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齿条传动式轨道电动运行小车,包括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所述第一滑轨(1)右侧固定连接至第二滑轨(2)的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机构(3),所述第一滑轨(1)的左侧与第二滑轨(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轨(4),两个所述竖轨(4)的顶部支架滑动连接有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底部与传动机构(3)的内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车体(6),所述车体(6)的顶部与传动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左侧所述竖轨(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杆(7),所述第一齿杆(7)与驱动机构(5)的外侧相啮合,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滑动块(31)、连接杆(32)和第二齿杆(33),所述滑动块(31)的底部滑动连接至第一滑轨(1)的内部,所述滑动块(31)的右侧固定连接至两个连接杆(32)的左端,两个所述连接杆(3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杆(33),所述第二齿杆(33)的底部固定连接至车体(6)的顶部,所述滑动块(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11),所述第一滑轨(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文孙建伟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凯力起重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