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248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3
根据实施方案的背光源包括:反射部分;非织造织物,该非织造织物被设置成与该反射部分相对;反射偏振部分,该反射偏振部分沿着该非织造织物的表面设置并与该非织造织物的与该反射部分相对的表面相对;侧壁,该侧壁围绕形成于该反射部分和该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腔体;以及光源,该光源被设置为靠近该侧壁并且被构造为在该腔体中照亮光;其中该非织造织物的雾度值为90%或更大,该非织造织物的有效透射率为0.8或更大,并且该非织造织物的基重为60g/m2或更大。或更大。或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地,存在用作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面光源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使用例如液晶面板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问题
[0004]作为在侧表面上包括光源的面光源装置,面光源装置通常包括:发射光的光源;导光板,该导光板被构造成引导从光源入射在背部表面侧或侧表面侧上的光并且从前表面侧发射光;以及漫射板,该漫射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前表面侧并且允许从导光板入射的光漫射至前表面侧。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包括导光板,表面光源装置的重量不能减小,具有弯曲表面的光源装置难以设计,因为使用弯曲导光板时难以进行均匀的表面光发射,由诸如导光板由于振动等而发生的位错等所形成的划痕等等。
[0005]同时,液晶显示装置(其在背部表面上包括光源)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实现均匀度,增加了表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0006]在JP 2013

25953 A(“专利文献1”)中,陈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一种表面光源装置,该表面光源装置包括:发射光的光源;导光板,该导光板被构造成引导从光源入射在背部表面侧或侧表面侧上的光并且从前表面侧发射光;以及漫射板,该漫射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前表面侧并且允许从导光板入射的光漫射至前表面侧,并且漫射板由具有10g/m2至40g/m2的基重的非织造织物制成。”专利文献1还指出“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获得具有高亮度的均匀的发射光”。在所述面光源装置中,导光板对于获得具有高亮度的均匀的发射光是必要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背光源包括:反射部分;非织造织物,该非织造织物被设置成与反射部分相对;反射偏振部分,该反射偏振部分沿着非织造织物的表面设置并与该非织造织物的与反射部分相对的表面相对;侧壁,该侧壁围绕形成于反射部分和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腔体;以及光源,该光源被设置为靠近侧壁并且被构造为在腔体中照亮光,其中非织造织物的雾度值为90%或更大,非织造织物的有效透射率为0.8或更大,并且非织造织物的基重为60g/m2或更大。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背光源的发光表面侧的液晶面板。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获得具有高亮度的均匀发射光。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背光源的外观的局部剖面图。
[0011]图2为沿图1中示出的线条II

II的剖视图。
[001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源的剖视图。
[0013]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源的外观的局部剖面图。
[0014]图5是沿图4中所示的线条V

V的剖视图。
[0015]图6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示图。
[0016]图7A至图7C是示出侧壁的制造过程的视图。
[0017]图8A为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评估系统的示意图,并且图8B为示出背光源的表面的观察图像的示图。
[0018]图9A为示出实施例1中侧壁的高度与背光源的表面的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9B为示出实施例1中侧壁的高度与背光源的表面的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19]图10A为示出实施例2、实施例3和比较例3中侧壁的高度与背光源的表面的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0B为示出实施例2、实施例3和比较例3中侧壁的高度与背光源的表面的亮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0020]图11A和图11B分别为示出实施例4和比较例4中背光源表面的亮度的观察图像的视图。
[0021]图12为示出根据实施例5的棱镜片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13A和图13B分别为示出实施例5中背光源表面的表面亮度分布和角亮度分布的示图。图13C和图13D分别为示出实施例6中背光源表面的表面亮度分布和角亮度分布的示图。图13E和图13F分别为示出实施例7中背光源表面的表面亮度分布和角亮度分布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根据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的背光源包括:反射部分;非织造织物,该非织造织物被设置成与反射部分相对;反射偏振部分,该反射偏振部分沿着非织造织物的表面设置并与该非织造织物的与反射部分相对的表面相对;侧壁,该侧壁围绕形成于反射部分和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腔体;以及光源,该光源被设置为靠近侧壁并且被构造为在腔体中照亮光,其中非织造织物的雾度值为90%或更大,非织造织物的有效透射率为0.8或更大,并且非织造织物的基重为60g/m2或更大。
[0024]从光源发出的光在腔体内被重复反射并进入非织造织物。在非织造织物中,光被散射,并且光的一部分朝向反射偏振部分被发射。在入射在反射偏振部分上的光中,只有一个偏振分量的光从反射偏振部分发射到背光源的外部,而其他偏振分量的光返回到腔体内部。此处,非织造织物的基重为60g/m2或更大,因此入射在非织造织物上的光被适度地散射。通过被适度地散射,可透射反射偏振部分的偏振分量的光朝向反射偏振部分被发射,并且来自光源的光能够以有效方式从反射偏振部分射出。在该背光源中,非织造织物的雾度值为90%或更大,因此可以获得均匀发射的光,其中抑制了来源于光源的热点的生成。此外,非织造织物的有效透射率为0.8或更大,因此可获得具有高亮度的发射光。
[0025]此外,当作为沿与非织造织物相交的方向的横截面观察时,背光源的至少一部分可为弯曲的。当将背光源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这允许背光源也适应液晶显示装置的弯曲形状。
[0026]此外,腔体可具有扁平形状,并且在腔体中,当反射部分和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距离
中的最远第一距离被设定为H时,并且当第二距离为沿反射部分的距离并且光源靠近其设置的侧壁部分和与光源相对的侧壁部分之间的第二距离被设定为Dp时,Dp/H可为3至25。根据该构造,更均匀的发射光可保持在更高的亮度。
[0027]进一步地,腔体可具有扁平形状,可包括沿光轴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的多个光源,并且在腔体中,当反射部分和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距离中的最远第一距离被设定为H时,并且当第二距离为沿反射部分的距离并且光源中的一个光源靠近其设置的侧壁部分与光源中的另一个光源靠近其设置的侧壁部分之间的第二距离被设定为Dq时,Dq/H可为6至50。根据该构造,更均匀的发射光可保持在更高的亮度。
[0028]另外,反射部分可包括在腔体侧的镜面。这允许从光源发射的光在腔体内以有效方式被反射,从而有利于光容易地朝向非织造织物被发射而没有损失。
[0029]侧壁还可包括与光源相对的相对表面,并且该相对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为镜面。这允许从光源发射的光以有效方式被反射。
[0030]在腔体中,反射部分与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距离可为基本上恒定的。这对于从非织造织物发射的光的均匀度是有利的。
[0031]另外,非织造织物和反射偏振部分可粘结在一起。通过粘结来集成非织造织物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反射部分;非织造织物,所述非织造织物被设置成与所述反射部分相对;反射偏振部分,所述反射偏振部分沿着所述非织造织物的表面设置并且与所述非织造织物的与所述反射部分相对的表面相对;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形成于所述反射部分和所述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腔体;和光源,所述光源被设置为靠近所述侧壁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腔体中照亮光;其中所述非织造织物的雾度值为90%或更大,所述非织造织物的有效透射率为0.8或更大,并且所述非织造织物的基重为60g/m2或更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中当作为沿与所述非织造织物相交的方向的横截面观察时,所述背光源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腔体具有扁平形状,并且在所述腔体中,当所述反射部分和所述非织造织物之间的距离中的最远第一距离被设定为H时,并且当第二距离为沿着所述反射部分的距离并且所述光源靠近其设置的侧壁部分和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侧壁部分之间的所述第二距离被设定为Dp时,Dp/H为3至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腔体具有扁平形状,所述腔体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的所述多个光源,并且在所述腔体中,当所述反射部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豊冈和彦甘利伸五加户沙佳川原耕平岩田昇南和彦石附幸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