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39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38
提供了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基板、显示层、传感器电极层、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其中:基板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上,可弯曲区域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上;显示层在显示区域中设置在基板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显示层上;电力供应线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传感器布线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传感器电极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其中,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电力供应线与传感器布线重叠。线与传感器布线重叠。线与传感器布线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3月3日提交的第10

2020

002645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那样以引用的方式在此并入。


[0003]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现方式大体上涉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4]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显示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诸如液晶显示(LCD)设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设备等的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已经被使用。
[0005]近来,能够识别触摸输入的触摸构件已经被应用于显示设备,特别是智能电话或平板个人计算机(PC)。具体地,触摸构件能够直接形成在显示构件上,以有利于薄型显示设备的制作和显示设备的制造的简化。由于触摸构件能够直接形成在显示构件上,因此显示构件的配线和触摸构件的配线能够一起设置在相同的区域中以彼此间隔开。因此,需要对将显示构件的配线和触摸构件的配线有效地布置在一起的方式进行研究。
[0006]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背景,并且因此其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减小可弯曲区域中的布线的电阻并减少布线之间的短路缺陷的显示设备。
[0008]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另外的特征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实践来获知。
[0009]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基板、显示层、传感器电极层、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其中:基板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上,可弯曲区域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上;显示层在显示区域中设置在基板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显示层上;电力供应线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传感器布线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传感器电极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其中,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电力供应线与传感器布线重叠。
[0010]电力供应线与传感器布线平行地布置,并且至少部分地重叠。
[0011]在可弯曲区域中,电力供应线与传感器布线一对一地重叠或者一对多地重叠。
[0012]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中的一个的宽度比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中的另一个的宽度大。
[0013]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传感器布线之间的金属图案。
[0014]金属图案设置成从非显示区域延伸到可弯曲区域。
[0015]至少一个金属图案设置在两条传感器布线之间。
[0016]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基板、显示层、传感器电极层、电力供应线、有机层和传感器布线,其中:基板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上,可弯曲区域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上;显示层在显示区域中设置在基板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显示层上;电力供应线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有机层在电力供应线上设置成从显示区域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传感器布线在有机层上设置成从显示区域中的传感器电极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其中,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与插置在它们之间的有机层重叠。
[0017]显示层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力供应线、有机层以及发光元件层,其中,薄膜晶体管和电力供应线设置在基板上,有机层设置在TFT和电力供应线上,发光元件层设置在有机层上。
[0018]TFT包括有源层、栅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无机绝缘层,其中,有源层设置在基板上,栅电极设置在有源层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栅电极上并且连接到有源层,无机绝缘层设置在有源层与栅电极之间以及栅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
[0019]无机绝缘层设置在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中,并且不与可弯曲区域重叠。
[0020]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传感器布线之间的金属图案,其中,金属图案与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重叠。
[0021]金属图案设置成在非显示区域中与无机绝缘层和有机层重叠,并且在可弯曲区域中与有机层重叠。
[0022]传感器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以及传感器绝缘层,其中,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设置在显示层上,传感器绝缘层设置在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上。
[0023]传感器绝缘层设置在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中,并且不与可弯曲区域重叠。
[0024]传感器布线连接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以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
[0025]传感器布线在非显示区域中与传感器绝缘层的顶表面和侧表面接触,并且在可弯曲区域中设置在有机层上。
[0026]传感器布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上,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上;并且第一层包括金属氮化物。
[0027]第一层与有机层接触。
[0028]传感器布线中的每个还包括子层,子层插置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并且包括金属。
[0029]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和其它实施方式,电力供应线和传感器布线被设置成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重叠。因此,通过增加布线的宽度能够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减小布线的电阻,并且通过增加布线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布线之间的任何短路。
[0030]此外,传感器布线作为第三金属层设置成在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延伸并跨过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因此,能够减小传感器布线的电阻。
[0031]根据附图、权利要求和以下的详细描述,其它特征和实施方式可以显而易见。
[0032]将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二者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
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3]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构思。
[0034]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实施方式及特征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0035]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0036]图2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0037]图3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传感器电极层的配置的布局图。
[0038]图4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驱动电极、感测电极和虚设电极的布局图。
[0039]图5是示出图4的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部件的详细布局图。
[0040]图6是沿着图5的线I

I

截取的剖视图。
[0041]图7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中的布线的布局图。
[0042]图8是沿着图7的线II

II

截取的剖视图。
[0043]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上,所述可弯曲区域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侧上;显示层,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电力供应线,设置成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显示层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以及传感器布线,设置成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中,所述电力供应线与所述传感器布线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力供应线与所述传感器布线平行地布置,并且至少部分地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可弯曲区域中,所述电力供应线与所述传感器布线一对一重叠或者一对多地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力供应线和所述传感器布线中的一个的宽度比所述电力供应线和所述传感器布线中的另一个的宽度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金属图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布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金属图案设置成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可弯曲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图案设置在两条所述传感器布线之间。8.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可弯曲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上,所述可弯曲区域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侧上;显示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电力供应线和有机层,所述电力供应线设置成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所述有机层在所述电力供应线上设置成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以及传感器布线,在所述有机层上设置成从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延伸到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和所述可弯曲区域中,所述电力供应线和所述传感器布线与插置于所述电力供应线和所述传感器布线之间的所述有机层重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薄膜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琪皓崔原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