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排气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23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38
一种车辆的排气阀装置,包括:在铸造制成的阀主体的孔内轴支承于转动轴的阀芯;沿着全闭位置处的阀芯的外周缘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一体形成于孔的内周面的密封突条;供全闭位置的阀芯的右侧部和左侧部抵接的各密封突条的密封面;形成于孔的内周面与各密封面之间的圆角形角落部;以及在孔的内周面上与各密封条的密封面侧相邻并且与密封面的长度对应地形成从而扩大孔的扩径部,阀芯在全闭位置处外径与伴随各扩径部的形成带来的各角落部向外周侧的位置变位对应地扩大。的位置变位对应地扩大。的位置变位对应地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排气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排气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时在装设于四轮车、两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排气阀装置,并且用于各种用途,比如排气噪声的减少、通过排气压力上升而使发动机提前预热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排气阀装置中,经由形成于阀主体的孔使发动机的排气管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连通,并通过轴支承于阀主体的转动轴在孔内将阀芯支承为能够开闭。在阀主体的一侧经由支架固定有马达单元,马达单元的输出轴与阀主体的转动轴连结。因此,当通过马达单元的驱动使转动轴转动时阀芯开闭,相应地限制了在排气管中流通的排放气体。
[0003]例如与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的节流装置比较,排气阀装置由于受到来自排放气体的热量而温度上升并显著热膨胀。因此,在像节流装置那样地在全闭时使阀芯的外周缘抵接于阀主体的孔内周面的结构中,会发生称为所谓的黏住的阀芯的咬入现象。虽然也考虑了在全闭时也在阀芯与孔内周面之间形成些许间隙的对策,但是会造成无法阻断排放气体,导致用途被大幅限定。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述,提出了一种排气阀装置,在孔内周面形成呈半圆形的一对密封突条,使转动到全闭位置的阀芯的外周缘抵接于各密封突条,从而阻断排放气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

1202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考虑到成本方面等,排气阀装置的阀主体通常通过焊接钢管材料、板金材料而制作,但这种情况下部件精度较低,难以阻断排放气体。作为对策,有时会通过铸造来制作,但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也会由于以下理由而难以阻断排放气体。即,各密封突条在阀主体铸造时一体地形成,孔内周面与密封突条之间的角落部虽然微小但是必然会形成圆角形。以下,将上述部位称为圆角形角落部,将圆角形角落部的内周侧的呈平面状的部位称为密封面。为了防止全闭时的阀芯的外周缘爬上圆角形角落部,阀芯的外径设定为比圆角形角落部所形成的内径小。由此,由于在阀芯全闭时外周缘抵接于各密封突条的密封面,因此在该部位可以没有问题地阻断排放气体。
[0006]另一方面,转动轴的两端被设于阀主体的轴承轴支承,防止了轴承以外的阀主体的部位与转动轴接触。这是为了防止以下情况:当阀主体、转动轴由于受到来自排放气体的热量而膨胀、收缩时,接触部位压迫转动轴而阻碍转动。这点对于密封突条也是一样的,呈半圆形的各密封突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转动轴稍微分开而防止接触。
[0007]如上所述,阀芯的外周缘在内周侧与孔内周面至少分开圆角形角落部的量,因此,
作为结果,在各密封突条的上端及下端与转动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共计四个部位,分别形成有使上游侧和下游侧连通的微小的间隙。以下,将上述间隙称为泄漏间隙,由于即使阀芯全闭排放气体也会经由各泄漏间隙向下游侧泄漏,因此目前要求用于缩小泄漏间隙的开口面积的对策。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排气阀装置,能缩小形成于孔内的泄漏间隙的开口面积,并在阀芯全闭时更加可靠地阻断排放气体。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排气阀装置包括:阀主体,该阀主体包括供排放气体流通的孔,并通过铸造制作;阀芯,该阀芯通过轴支承于阀主体的转动轴在所述孔内被支承,并以转动轴为中心被致动器驱动为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开闭;一对密封突条,这一对密封突条以沿着位于全闭位置时的阀芯的外周缘的夹着转动轴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方式,分别一体形成于孔的内周面;一对密封面,这一对密封面形成于密封突条,并分别供转动到全闭位置的阀芯的外周缘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抵接;一对圆角形角落部,这一对圆角形角落部呈圆角形截面,且在阀主体铸造时分别形成于孔的内周面与密封面之间;以及一对扩展部,这一对扩展部在孔的内周面上与密封突条的密封面侧相邻并且形成于与密封面的长度对应的区域,分别扩大孔,在使外周缘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抵接于密封面的全闭位置处,阀芯的外形与伴随扩展部的形成带来的圆角形角落部向孔内的外周侧的位置变位对应地扩大。
[0010]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扩大了孔的扩展部的深度设定为与圆角形角落部的高度大致相等。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扩展部呈随着远离密封面而深度逐渐变浅的斜坡状的截面。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孔呈圆形截面,扩展部呈扩大了孔的内径而形成的圆弧形截面。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孔呈椭圆形截面,扩展部呈扩大了孔的内径而形成的椭圆形截面。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孔呈四边形截面,扩展部呈扩大了孔的内径而形成的四边形截面。专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排气阀装置,能缩小形成于孔内的泄漏间隙的开口面积并且在阀芯全闭时更加可靠地阻断排放气体。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排气阀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排气阀装置的图1的II

II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排气阀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泄漏间隙的图2的A部详细图。图5是表示密封突条与阀芯的关系的图2的V

V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密封突条与阀芯的关系的图5的VI

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泄漏间隙的图5的VII

VII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密封突条与阀芯的关系的图5的VIII

VIII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孔的内周面中的扩径部的形成区域的单个阀主体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各密封突条的前侧和后侧的区域形成有扩径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形成有呈斜坡状的截面的扩径部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应用于具有截面呈椭圆形的孔的阀主体的另一例的图。图13是表示应用于具有截面呈四边形的孔的阀主体的又一例的图。(符号说明)1
ꢀꢀ
排气阀装置3
ꢀꢀ
阀主体4、31、41
ꢀꢀ
孔5
ꢀꢀ
转动轴7
ꢀꢀ
阀芯7a
ꢀꢀ
右侧部(一侧部)7b
ꢀꢀ
左侧部(另一侧部)13
ꢀꢀ
马达单元(致动器);21
ꢀꢀ
前部密封突条21a、22a
ꢀꢀ
密封面21b、22b
ꢀꢀ
圆角形角落部(角落部)22
ꢀꢀ
后部密封突条25、27、32、42
ꢀꢀ
扩径部(扩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为四轮车的排气阀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排气阀装置以图1所示的姿势设置于未图示的车辆的地板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设为主体,表示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管2a、2b在车辆的地板下向后方延伸,上游侧2a和下游侧2b经由形成于排气阀装置1的阀主体3的孔4连通,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下游侧的排气管2b设有净化排气用的催化剂和消音器。
[0014]阀主体3通过铸造制作,使用不锈钢等耐热性高的材料。如图1~图3所示,在阀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排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主体,该阀主体包括供排放气体流通的孔,并通过铸造制作;阀芯,该阀芯通过轴支承于所述阀主体的转动轴在所述孔内被支承,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被致动器驱动为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开闭;一对密封突条,一对所述密封突条以沿着位于全闭位置时的所述阀芯的外周缘的夹着所述转动轴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方式,分别一体形成于所述孔的内周面;一对密封面,一对所述密封面形成于所述密封突条,并分别供转动到全闭位置的所述阀芯的外周缘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抵接;一对圆角形角落部,一对所述圆角形角落部呈圆角形截面,且在所述阀主体铸造时分别形成于所述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面之间;以及一对扩展部,一对所述扩展部在所述孔的内周面上与所述密封突条的密封面侧相邻并且形成于与所述密封面的长度对应的区域,分别扩大所述孔,在使所述外周缘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抵接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利昌古山诚高山大辅田中直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