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76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水环境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包括内管、外管、连接头以及封盖,所述的外管同轴套设于内管底部一端,所述外管靠近内管顶部一端的管口通过连接头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管口及内管的底部一端管口通过封盖封堵;所述的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中填充有过滤层;所述的外管上开设有第一滤孔,所述的内管上开设有与第一滤孔位置对应的第二滤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潜水井的实验装置,采用双层井体结构,预先放置过滤层,避免了淤泥等堵塞进水孔的情况,通过固定板装置,保证了水井在滨海地带的稳定性,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野外采样取水。便于野外采样取水。便于野外采样取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水环境检测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水位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观测手段,安装潜水井可以测量水位变化,进行水质采样。在渗透率较大或水位较高的滨海地带安装时需要持续抽水抽砂,经常因为井内的淤泥上浮无法将石英砂填充在预定的深度,造成潜水井壁进水孔的堵塞,观测水井安装失败。安装之后,由于波浪和潮汐的作用,水井自身容易发生松动,造成测量误差,石英砂也会移动,引起潜水井壁进水孔的堵塞。
[0003]中国专利CN210317256,公开日为2020.04.14,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双层滤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过滤避免堵塞的情况,但是对于潮汐动力下的滨海地带,不便于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有效避免了观测井进水口堵塞的情况。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包括内管、外管、连接头以及封盖,所述的外管同轴套设于内管底部一端,所述外管靠近内管顶部一端的管口通过连接头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管口及内管的底部一端管口通过封盖封堵;所述的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中填充有过滤层;所述的外管上开设有第一滤孔,所述的内管上开设有与第一滤孔位置对应的第二滤孔。在使用时,将安装好的本技术的实验装置插入土壤中,即将设有过滤层的一端埋入预定深度的土壤之中,地下水依次通过第一虑孔、过滤层、第二虑孔后进入内管中,操作人员从内管的顶部管口进行采样取水;在采样过程中,土壤中的淤泥通过过滤层过滤,有效避免了淤泥堵塞进水口。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层为石英砂过滤层。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可拆卸井盖。井盖将内管取样口封堵,避免才滤水过程中对内管中的地下水造成污染,当需要采样取水时,在打开井盖。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井盖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井盖通过内螺纹结构与内管的外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井盖与内管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面。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头与内管连接处、以及连接头与外管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连接头与内管、外管的密封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的内管的顶部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
上。在野外采样取水时,尤其是淤泥、沼泽的地方,仅仅将管状的观测井插入淤泥中,很难将其固定,容易倾斜、或者陷入淤泥中,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取样效率;通过固定支架可以提高埋入土壤中的稳定性,避免其倾斜、或陷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多个支撑脚,所述的内管安装于固定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的支撑脚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且多个支撑脚间隔位于内管的四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与固定板垂直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脚与固定板垂直设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脚的底部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将支撑脚插入土壤中的尖端结构。支撑脚的端部为设有尖端结构便于其插入土壤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潜水井的实验装置,采用双层井体结构,预先放置过滤层,避免了淤泥等堵塞进水孔的情况,通过固定板,保证了潮汐动力影响下了水井的稳定,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野外采样取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号:1、内管;2、外管;3、连接头;4、封盖;5、环形空腔;6、第一滤孔;7、第二滤孔;8、井盖;9、固定板;10、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包括内管1、外管2、连接头3以及封盖4,外管2同轴套设于内管1底部一端,所述外管2靠近内管1顶部一端的管口通过连接头3与内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外管2的另一端管口及内管1的底部一端管口通过封盖4封堵;内管1的外壁与外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5,在环形空腔5中填充有过滤层;外管2上开设有第一滤孔6,内管1上开设有与第一滤孔6位置对应的第二滤孔7。在使用时,将安装好的本技术的实验装置插入土壤中,即将设有过滤层的一端埋入预定深度的土壤之中,地下水依次通过第一虑孔、过滤层、第二虑孔后进入内管1中,操作人员从内管1的顶部管口进行采样取水;在采样过程中,土壤中的淤泥通过过滤层过滤,有效避免了淤泥堵塞进水口。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层为石英砂过滤层。
[00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管1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可拆卸井盖8。井盖8将内管1取样口封堵,避免才滤水过程中对内管1中的地下水造成污染,当需要采样取水时,在打开井盖8。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管1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外螺纹结构,井盖8上设有内
螺纹结构,井盖8通过内螺纹结构与内管1的外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井盖8与内管1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面。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3与内管1连接处、以及连接头3与外管2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连接头3与内管1、外管2的密封连接。
[00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支架,内管1的顶部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上。在野外采样取水时,尤其是淤泥、沼泽的地方,仅仅将管状的观测井插入淤泥中,很难将其固定,容易倾斜、或者陷入淤泥中,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取样效率;通过固定支架可以提高埋入土壤中的稳定性,避免其倾斜、或陷入。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9和多个支撑脚10,内管1安装于固定板9的中部位置,支撑脚10的一端与固定板9连接,且多个支撑脚10间隔位于内管1的四周。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与固定板9垂直设置;支撑脚10与固定板9垂直设置;支撑脚10的底部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将支撑脚10插入土壤中的尖端结构。支撑脚10的端部为设有尖端结构便于其插入土壤中。
[0028]在制作本实施例的装置时,外管2预先制作第一滤孔6,内管1也预先制作第二滤孔7;将外管2套设在内管1外,通过连接头3将外管2与内管1密封连接;使内管1与外观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腔5,然后在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连接头(3)以及封盖(4),所述的外管(2)同轴套设于内管(1)底部一端,所述外管(2)靠近内管(1)顶部一端的管口通过连接头(3)与内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外管(2)的另一端管口及内管(1)的底部一端管口通过封盖(4)封堵;所述的内管(1)的外壁与外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5),在环形空腔(5)中填充有过滤层;所述的外管(2)上开设有第一滤孔(6),所述的内管(1)上开设有与第一滤孔(6)位置对应的第二滤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为石英砂过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可拆卸井盖(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潜水观测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的顶部一端管口处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井盖(8)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井盖(8)通过内螺纹结构与内管(1)的外螺纹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