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的气柱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67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孔的气柱袋,涉及气柱袋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气柱体、充气口、间隔条、出气口,气柱体内部设置有内气柱袋,内气柱袋上端通过充气口与第二气柱袋相连接,充气口通过两侧设置的注气口与第二气柱袋相连通,充气口上端设置有气阀,出气口包括内气柱袋底部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气柱袋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塞,且密封塞与第二出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滑动连接,两个气柱体之间的间隔条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对气柱袋进行反复循环使用,减少浪费,提升防护减震效果。提升防护减震效果。提升防护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孔的气柱袋


[0001]本技术涉及气柱袋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带孔的气柱袋。

技术介绍

[0002]缓冲气柱包装袋,是一种新型的专利包装材料,是21世纪重要技术专利技术,是目前最经济、最符合环保的缓冲包装材料。缓冲气柱包装袋属于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包装材料,利用空气柱,以2cm

4cm的空气柱体制作成合身的缓冲套件,因空气柱充气65%自然形成缓冲,连结起独立的气柱,形成环绕对象的最佳的缓冲包装。
[0003]现有的缓冲气柱包装袋大多是一次性防护包装用品,使用完成后直接将气柱袋扎破后收集扔掉,而一般气柱大多采用树脂材料,不易降解,而一般的气柱袋大多是将气体充入柱状气袋中,后将气袋进行密封,并不能达到反复使用的效果,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柱袋不能连续使用,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带孔的气柱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孔的气柱袋,包括气柱体、气柱体上方设置的充气口、气柱体两侧设置有间隔条,且气柱体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气柱体内部设置有内气柱袋,且内气柱袋外部套设有第二气柱袋,且内气柱袋上端通过充气口与第二气柱袋相连接,所述充气口通过两侧设置的注气口与第二气柱袋相连通,所述充气口上端设置有气阀,所述气阀下端中央设置第二密封柱、气阀两侧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柱,连接口上端两侧设置有限制槽,所述第二密封柱插入连接口内部延伸至内气柱袋中,且第二密封柱与注气口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柱插入限制槽中与限制槽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出气口包括内气柱袋底部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气柱袋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塞,且密封塞与第二出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气柱体之间的间隔条相互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气柱袋两侧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二连通口与侧连接袋相连通,且两侧的气柱体之间的侧连接袋通过第一连接点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内气柱袋与第二气柱袋之间设置有第一气柱袋,且第一气柱袋与内气柱袋之间通过两侧的多个第一通气口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密封塞呈棱台状,且密封塞下端与气柱体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点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两个相连的气柱体之间的间隔条之间通过锯齿状的撕拉口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柱下端设置有第一膨胀头,且第一密封柱底部设置有第二膨胀头,第一膨胀头延伸至内气柱袋内部,第二膨胀头下端延伸至限制槽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孔的气柱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充气口、出气口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通过充气口向内气柱袋、第一气柱袋、第
二气柱袋充入气体,并且通过出气口将内气柱袋、第一气柱袋、第二气柱袋内的气体放出,达到反复使用的效果;
[0014]2、通过第一通气口、内气柱袋、第一气柱袋、第二气柱袋的设置,能够有效使气柱体达到良好的防护缓冲效果,并且防止气袋外部破裂影响防护效果。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对气柱袋进行反复循环使用,减少浪费,提升防护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连接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出气口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充气口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气柱体、2内气柱袋、3、第一气柱袋、4第二气柱袋、5第一通气口、6间隔条、7充气口、8连接处、9出气口、10第二连通口、11侧连接袋、12第一连接点、13第二连接点、14第一出气口、15第二出气口、16密封塞、17第一膨胀头、18气阀、19连接口、20限制槽、21第一密封柱、22第二密封柱、23第二膨胀头、24注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一种带孔的气柱袋,包括气柱体1、气柱体1上方设置的充气口7、气柱体1两侧设置有间隔条6,且气柱体1底部设置有出气口9,所述气柱体1内部设置有内气柱袋2,且内气柱袋2外部套设有第二气柱袋4,且内气柱袋2上端通过充气口7与第二气柱袋4相连接,所述充气口7通过两侧设置的注气口24与第二气柱袋4相连通,所述充气口7上端设置有气阀18,所述气阀18下端中央设置第二密封柱22、气阀18两侧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柱21,连接口19上端两侧设置有限制槽20,所述第二密封柱22插入连接口19内部延伸至内气柱袋2中,且第二密封柱22与注气口24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柱21插入限制槽20中与限制槽20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出气口9包括内气柱袋2底部设置的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气柱袋4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二出气口15,所述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出气口15之间设置有密封塞16,且密封塞16与第二出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4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气柱体1之间的间隔条6相互连接。能够通过连接处8、出气口9对气柱体1进行反复充气泄气,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
[0025]为了提升多个气柱体1连接的紧密性,同时提升多个气柱体1之间连接处的减震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二气柱袋4两侧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二连通口10与侧连接袋11相连通,
且两侧的气柱体1之间的侧连接袋11通过第一连接点12相连接。
[0026]为了进一步提升气柱体1的减震缓冲效果,优选的,所述内气柱袋2与第二气柱袋4之间设置有第一气柱袋3,且第一气柱袋3与内气柱袋2之间通过两侧的多个第一通气口5相连通。
[0027]为了提升出气口9连接的气密性,优选的,所述密封塞16呈棱台状,且密封塞16下端与气柱体1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点13相连接。
[0028]为了方便对气柱体1进行分割,优选的,所述两个相连的气柱体1之间的间隔条6之间通过锯齿状的撕拉口相连接。
[0029]为了提升连接处8的气阀18与连接口19连接的紧密性,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柱22下端设置有第一膨胀头17,且第一密封柱21底部设置有第二膨胀头23,第一膨胀头17延伸至内气柱袋2内部,第二膨胀头23下端延伸至限制槽20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孔的气柱袋,包括气柱体(1)、气柱体(1)上方设置的充气口(7)、气柱体(1)两侧设置有间隔条(6),且气柱体(1)底部设置有出气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体(1)内部设置有内气柱袋(2),且内气柱袋(2)外部套设有第二气柱袋(4),且内气柱袋(2)上端通过充气口(7)与第二气柱袋(4)相连接,所述充气口(7)通过两侧设置的注气口(24)与第二气柱袋(4)相连通,所述充气口(7)上端设置有气阀(18),所述气阀(18)下端中央设置第二密封柱(22)、气阀(18)两侧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柱(21),连接口(19)上端两侧设置有限制槽(20),所述第二密封柱(22)插入连接口(19)内部延伸至内气柱袋(2)中,且第二密封柱(22)与注气口(24)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柱(21)插入限制槽(20)中与限制槽(20)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出气口(9)包括内气柱袋(2)底部设置的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气柱袋(4)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二出气口(15),所述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出气口(15)之间设置有密封塞(16),且密封塞(16)与第二出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4)滑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岩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艾尔克缓冲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