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60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包括:腹带主体;腹带附体,其一端与腹带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腹带附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腹带附体上设置有覆盖其表面的母魔术贴,并设置有引流管穿过孔和引流管固定结构;以及软布层,其设置在腹带主体上与腹带附体连接的一端或者设置在腹带附体上与所述腹带主体连接的一端,软布层将腹带附体包裹在其内侧,软布层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在软布层的自由端内侧设置有第一子魔术贴,在腹带主体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对应粘合的第一母魔术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很好地将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反复更换胶布致使粘胶残留,也方便医护人员在不取下腹带或胶布的情况下为携带空肠营养管患者注入肠内营养液或冲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

技术介绍

[0002]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损等患者为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常在外科手术进行时留置空肠营养管,以便于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即将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内,经腹壁引出并固定,通过空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医生进行空肠造瘘术置入的空肠营养管一般为普通胃管。胃管的长度大约为80

100公分,而医生在术中置入患者腹腔的管道长度大约为20

30公分,因此经腹壁引出的管道长度则大于50公分。为保证外露空肠营养管的妥善固定,医护人员常将空肠营养管盘绕成圈后使用胶布固定于患者腹部,再使用腹带缠绕患者的腹部,以起到防止患者穿衣或运动时无意牵扯管道,同时减轻患者腹部伤口张力、术后疼痛的作用。当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或冲管时,则打开腹带,撕除胶布,通过空肠营养管的注食口接头注入肠内营养液或温开水,操作结束后再次粘贴胶布固定管道,由于注食口接头相较管道大且重,需胶布重点固定,最后则使用腹带缠绕腹部。空肠营养管置管期间,未防止空肠营养管堵塞,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情况,每4

6小时需要进行冲管操作一次。由于胶布遇水、汗液后常易松脱,频繁更换胶布又会致使粘胶残留于患者腹部,需及时清理,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增加,且以上操作较为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特别是针对空肠营养管的腹带,以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固定腹腔手术引出的引流管的腹带,该腹带便于患者使用腹带的同时固定腹腔的引流管,特别是针对空肠营养管的腹带,避免反复更换胶布致使粘胶残留,同时,在注入肠内营养液或进行冲管时,无需解除腹带,方便省力,易于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包括:
[0006]腹带主体;
[0007]腹带附体,其一端与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腹带附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腹带附体上设置覆盖其表面的母魔术贴,并且在所述腹带附体上设置有引流管穿过孔和引流管固定结构,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引流管穿过孔和所述腹带附体自由端之间,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包括依次固定在腹带附体上的第一固定带、活动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其中,所述活动固定带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之间且所述活动固定带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腹带附体上;以及软布层,其设置在所述腹带主体上与所述腹带附体连接的一端或者设置在所述腹带附体上与所述腹带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软布层将所述腹带附体包裹在其内侧,所述软布层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在软布层的自由端内侧设置有第一子魔术贴,在腹带主体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对应粘合的第一
母魔术贴。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腹带主体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第一U形孔,多个第一U形孔沿所述腹带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腹带附体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U形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U形孔,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一U形孔和第二U形孔连接形成一闭合孔。
[0009]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均固定在腹带附体上,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除固定端以外的自由端均设置有第二子魔术贴,所述第二子魔术贴朝向腹带附体设置,通过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的第二子魔术贴与腹带附体上的母魔术贴对应粘合从而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与腹带附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固定带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腹带附体上,所述活动固定带除固定端以外的自由端设置第三子魔术贴,所述第三子魔术贴朝向所述腹带附体设置,通过将活动固定带上的第三子魔术贴与腹带附体上的母魔术贴贴对应粘合从而将两者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适用于各种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使用,特别是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在患者使用腹带利用腹带附体上的引流管固定结构将固定空肠营养管或者其他引流管很好地固定,避免反复更换胶布致使粘胶残留,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降低,同时,医护人员在通过空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或进行冲管时,无需解除腹带,仅需打开软布层即可,方便省力,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包括腹带主体1、腹带附体2以及软布层4。腹带主体1为长方形,其由柔软舒适的纺织物做成。腹带附体2通过缝合等方法固定在腹带主体1的一端上,连接在一起的腹带主体1和腹带附体2可以缠绕在患者的腰腹部上,腹带主体1和腹带附体2均有一端为自由端。为了方便引流管的引出,在腹带附体2上设置多个引流管穿出孔3,在本实施例中,在腹带附体2上设置两个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引流管穿出孔3。而为了便于引流管的固定,在腹带附体2上设置有覆盖其表面的母魔术贴,且在其中部设置有引流管固定结构,引流管固定结构位于引流管穿过孔3和腹带附体2自由端之间。
[0017]该引流管固定结构包括依次固定在腹带附体2上的第一固定带8、活动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其中,活动固定带10位于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1之间且活动固定带10可转动地设置在腹带附体2上。具体地,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1的一端固定在腹带附
体2上,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1除固定端以外的自由端均设置有第二子魔术贴,第二子魔术贴靠近腹带附体2设置,对应的,通过将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1上的第二子魔术贴与腹带附体2上的母魔术贴对应粘合从而将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1分别与腹带附体2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固定活动带10可适应各个方向引出的引流管的固定,活动固定带10的一端通过转轴9固定在腹带附体2上,活动固定带10的除固定端以外的自由端设置第三子魔术贴,第三母魔术贴朝向腹带附体2设置,通过将活动固定带10上的第三子魔术贴与腹带附体2上的母魔术贴贴对应粘合从而将两者固定连接,这样固定活动带10可绕转轴360
°
旋转,当医护人员从腹腔中各个角度引出引流管时,特别是固定空肠营养管注食口接头时,均可以通过转动活动固定带10从而使得活动固定带10能够适应引流管或空肠营养管注食口接头的方向,再通过将活动固定带10上的第三子魔术贴和腹带附体2上母魔术贴贴合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主体;腹带附体,其一端与所述腹带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腹带附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腹带附体上设置覆盖其表面的母魔术贴,并且在所述腹带附体上设置有引流管穿过孔和引流管固定结构,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引流管穿过孔和所述腹带附体自由端之间,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包括依次固定在腹带附体上的第一固定带、活动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其中,所述活动固定带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之间且所述活动固定带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腹带附体上;以及软布层,其设置在所述腹带主体上与所述腹带附体连接的一端或者设置在所述腹带附体上与所述腹带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软布层将所述腹带附体包裹在其内侧,所述软布层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在软布层的自由端内侧设置有第一子魔术贴,在腹带主体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魔术贴对应粘合的第一母魔术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腹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婧慧晏思琴熊良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