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启云专利>正文

变化型三底烧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2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应煤炉、液化气灶具上加热的变化型三底烧水壶。保温壳在一壶体外表面与壶嘴、一壶体、提手、壶盖连接,壶盖与壶口边呈合页式连接,提手与一壶体顶部连接,保温壳阻止壶外低温吸热传热,壶内六个烟筒与一壶体内周围壶体和一壶底连接后吸热传热,保持传统的一个壶底受热,增加一壶底下扩大延伸的筒形一壶底内二个水壶与一壶体内用水管连接连通后同时受热传热,三壶体平面顶,二壶内四个燃烧区管道和筒形一壶底受炉火侧射加热,移动式电提速器变速,电热管在壶内水中同时加热,烧水快速,又能够变化16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烧水壶,利于用户选择,减少重复科研。(*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热水壶
,涉及一种变化型三底烧水壶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具有内胆的三底烧水壶构造是由壶体、壶嘴、壶盖、三底、内外胆、提手组成,快速、节能。但是,在炉具上加热时,炉火接触壶底面,没有达到定型限度,壶体热利用率还不大,壶外低温吸热,影响应有的快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家用烧水壶加热面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化型三底烧水壶,该烧水壶将传统的壶底向壶体中部移位呈筒形壶底和三个壶底同时受热,一壶体内壶体周围分布六个长条薄板凹型烟筒吸传热,壶体表面保温壳和壶嘴内的圆门阻止壶体外低温吸热,移动式电提速器同时提速,综合性加热,节能、多变化。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变化型三底烧水壶,包括一壶体、壶体中部壶嘴、壶咀内饼形的圆门、壶体顶部位壶口、壶盖、提手、在一壶体、壶咀、壶盖、外表面相连的保温壳,壶体内上、中、下三个水壶,上壶是一壶体,将传统的壶底向上移位六公分,壶体内周围分布六个间距相等长条薄板凹型烟筒,烟气出口在壶体外表面上部位,烟筒下端炉火入口与一壶底下周围燃烧区相通,一壶底下扩大的筒形一壶底与一壶体之间二公分的间距连通壶咀和一壶内,中壶是二壶体,呈圆饼藕煤形,高三公分,直径一十八公分,二壶底内周围分布四个间距相等的孤形燃烧管道,炉火入口与二壶底下三壶体的平面顶之间燃烧区连通,烟气出口通一壶底下,二壶体的平面顶之间燃烧区和一壶体内各烟筒下端炉火入口,二壶体平面顶的水管顶端与一壶底连通,下端与二壶底下一公分,呈圆饼形,高一公分,直径一十八公分,三壶体平面顶上的水管上与二壶底连通,下与三壶平面顶连通,三壶体周围和筒形一壶底之间一公分间距的燃烧区,三壶体内中央、三壶顶中央和三壶底中央直径11公分或6公分,高1公分的圆管形炉火入口连通二、三壶体周围的O形燃烧区和二壶内燃烧管道,一壶底周围各烟筒下端炉火入口,烟筒、烟气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温壳阻止壶外低温吸热,移动式电提速器的电热管在壶口内水中加热,一壶体内六个烟筒与壶体吸热传热水中,扩大的筒形一壶底和三个壶底受热传热,二壶内燃烧管道加热,综合性同时加快热水速度,多变化,减少重复科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图中1.保温壳,2.一壶体,3.壶嘴,4.圆门,5.提手,6.壶盖,7.弧形口,8.一壶底,9.二壶底,10.三壶底,11.二壶体,12.三壶体,13.炉火入口,14.燃烧区,15.水管,16.烟筒,17.烟气出口,18.风门,19.电提速器,20.绝缘盒,21.电热管,22.档位,23.开关,24.电线,25.插头,26.自鸣器,27.壶口,28.平面顶,29.凸块。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一壶体(2)外观呈矮圆柱形,保温壳(1)与一壶体(2)、壶嘴(3)、壶盖(6)连接保温提速,壶盖(6)与壶口(27)边沿呈合页式连接,提手(5)与一壶体(2)顶部连接,圆门(4)与壶嘴(3)出口内相连阻止低温吸热,壶底上的弧形口(7)与一壶体(2)连接后上下水气通,烟筒(16)的下端与一壶体(2)内壶体,一壶底(8)相连后是炉火入口(13),连通燃烧区(14),烟筒(16)的体边与一壶体(2)内壶体相连后通一壶体(2)的上部位烟气出口(17)、风门(18)呈左右移动式与一壶体(2)相连,烟筒(16)、一壶体(2)同时吸传热水中,从一壶底(8)、弧形口(7)边向下延伸的筒形一壶底(8)中央二壶体(11)、三壶底(12),扩大的壶体壶底同时受热,移动式电提速器(19)同时变速加热。而且,又能分解变化1吸热一底烧水壶,包括一壶体(2)、壶嘴(3)、壶盖(6)、提手(5)、一壶底(8)、壶口(27)、炉火入口(13)、烟气出口(17)、烟筒(16)六个,与一壶体(2)同时吸热传热水中。变化2吸热二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一底烧水壶结构,二壶体(11)、二壶底(9)、一壶底(8)与二壶体(11)顶部的水管(15)相连接,炉火入口(13)与烟气出口(17)连通。变化3吸热三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一、二底烧水壶结构,三壶体(12)、三壶底(10)、二壶底(9)与三壶体(12)顶部之间的水管(15)连接后,一、二、三壶内水气相通,同时加热。变化4吸热提速一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一底烧水壶结构,移动式电提速器(19)、电热管(21)、档位(22)、开关(23)、绝缘盒(20)、电线(24)、插头(25)、螺钉、螺帽组成。变化5吸热提速二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二底烧水壶,电提速器结构。变化6吸热提速三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三底烧水壶结构,电提速器。变化7吸热筒形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一底烧水壶,筒形底一壶底边与一壶体(2)连接的弧形口(7),从弧形口(7)向下延伸的一壶底(8)与一壶体(2)下端和三壶底(10)连接。变化8吸热提速筒形底烧水壶,包括吸热一底烧水壶,电提速器烧水壶,筒形底烧水壶。变化9保温吸热一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壳(1)、一壶体(2)、壶嘴(3)、壶盖(6)、提手(5)、炉火入口(13)、烟筒(16)、烟气出口(17)、风门(18)。变化10保温吸热二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壳(1)、吸热二底烧水壶结构。变化11保温吸热三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吸热一、二底烧水壶,三壶体(12)、三壶底(10)、炉火入口(13)、三壶体(12)顶部的水管(15)与二壶底(9)连接后上下水气相通。变化12保温吸热提速一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吸热一底烧水壶,电提速器。变化13保温吸热提速二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吸热二底烧水壶,电提速器。变化14保温吸热提速三底烧水壶,包括保温吸热三底烧水壶,电提速器。变化15提速电水壶,包括一壶体(2)、壶嘴(3)、壶盖(6)、提手(5)、电提速器(19)。变化16保温提速电水壶,包括保温壳(1)、提速电水壶结构。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与一壶体(2)外表相连,壶嘴(3)与一壶体(2)连接,一壶体(2)内的壶体周围分布六个间距相等长条薄板形烟筒(16)下端炉火入口(13)与烟气出口(17)连通、一壶体(2)与一壶底(8)边弧形口(7)连接后上下一壶体(2)内水气通,二壶体(11)顶部水管(15)上端与一壶底(8)连接连通,水管(15)下端与二壶体(11)顶部连接连通。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一壶体(2)从一壶底(8)边向下延伸的筒形一壶底(8)中央二壶体(11)、二壶底(9)上分布四个炉火入口(13),与图1中烟气出口(17)的燃烧区(14)与二壶体(11)顶部、一壶底(8)中间燃烧区(14)连通,二壶体(11)、三壶体(12)与一壶底(8)向下延伸的一壶底(8)之间间距燃烧区(14)连通。在图4所示实例中,一壶体(2)外表与保温壳(1)连接,从一壶底(8)边向下延伸的筒形一壶底(8)中下部位三壶体(12)、三壶底(10)、三壶体(12)的顶部水管(15)与图1中二壶底(9)连接连通。本技术适应煤炉、液化气灶具上使用,水从壶口(27)入一壶体(2),从水管(15)入二壶体(11)、三壶体(12)内,火从三壶底(10)中心炉火入口(13)进入燃烧区(14)、二壶底(9)直接受热的同时,三壶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化型三底烧水壶,在保温壳(1)中,一壶体(2)、壶嘴(3)、壶盖(6)、壶口(27)、烟筒(16)、烟气出口(17)、提手(5)顺序连接,其特征是:保温壳(1)与一壶体(2)、壶嘴(3)、壶盖(6)的外表连接,壶盖(6)与壶口(27)边沿呈合页式连接,一壶体(2)的壶体内周围分布六个间距相等长条薄板形烟筒(16)下端各与一壶底(8)边的弧形口(7)边连接呈炉火入口(13),各烟筒体的凹形边沿与壶体连接,烟气出口(17)分布上壶体外上部位与一壶体(2)相连接,风门(18)与烟气出口(17)边的一壶体(2)连接,一壶体(2)内和一壶底(8)连接处与壶嘴(3)方向一致的弧形口(7)边与一壶体(2)相连接,从一壶体(2)内各烟筒(16)下端与一壶底(8)弧形口(7)边向下延伸的筒形一壶底(8)中部二壶体(11)平面顶与一壶底(8)用水管(15)连接连通,二壶底(9)与三壶平面顶(28)之间的水管(15)又与二壶底(9)、三壶平面顶(28)连接连通,三壶底(10)中央炉火入口(13)与O形燃烧区(14),二壶体(11)内燃烧管道下端炉火入口(13)和二壶平面顶的烟气出口(1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化型三底烧水壶,在保温壳(1)中,一壶体(2)、壶嘴(3)、壶盖(6)、壶口(27)、烟筒(16)、烟气出口(17)、提手(5)顺序连接,其特征是保温壳(1)与一壶体(2)、壶嘴(3)、壶盖(6)的外表连接,壶盖(6)与壶口(27)边沿呈合页式连接,一壶体(2)的壶体内周围分布六个间距相等长条薄板形烟筒(16)下端各与一壶底(8)边的弧形口(7)边连接呈炉火入口(13),各烟筒体的凹形边沿与壶体连接,烟气出口(17)分布上壶体外上部位与一壶体(2)相连接,风门(18)与烟气出口(17)边的一壶体(2)连接,一壶体(2)内和一壶底(8)连接处与壶嘴(3)方向一致的弧形口(7)边与一壶体(2)相连接,从一壶体(2)内各烟筒(16)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启云
申请(专利权)人:戴启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