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及转角龙骨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具体为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及转角龙骨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吊顶的结构设计更加现代化,采用龙骨架等模块框架式的结构再配上装饰板来形成新式的吊顶,如申请号为20201002967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包括基架、吊顶板以及站板A和站板B;其特征是:所述基架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吊顶板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所述站板A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
[0003]现有的如上诉专利的结构中,在边角位置就不会增加用于加强边角强度的结构部件,是的包围式的结构其实还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性不高,强度会所有欠缺。 但是还有些却相反,会在边角增加结构加强的连接件,但操作复杂,会使用很多螺钉等锁紧工件,不利于装配和拆卸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转角方便拆装的立板转角连接件及转角龙骨架组件。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包括用于和立板其中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一连接座、用于和立板其中另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一体连接形成贴靠在立板内角区域的内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座靠内连接部的远端边部还一体连接有第一龙骨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座靠内连接部的远端边部还一体连接有第二龙骨连接板。 />[0006]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面一侧一体连接有的第一背部伸出片,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在上下方向插接至立板的第一插接槽。
[0007]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向第一连接板的背面一侧折弯伸出后形成的第一窗口。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括偏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面一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倾斜板一体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平直板。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背面一侧一体连接有的第二背部伸出片,所述第二背部伸出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在上下方向插接至立板的第二插接槽。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所述的第二背部伸出片向第
二连接板的背面一侧折弯伸出后形成的第二窗口。
[0011]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背部伸出片包括偏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背面一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板一体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平直板。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内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一体连接形成。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龙骨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和龙骨进行插接的第一龙骨安装槽,所述第二龙骨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和龙骨进行插接的第二龙骨安装槽。
[0014]一种转角龙骨架组件,包括前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和立板,所述立板包括一体连接并呈垂直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立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接安装有上下各一个所述立板转角连接件,靠上的所述立板转角连接件还插接安装有相邻的两个顶龙骨,靠下的所述立板转角连接件还插接安装有相邻的两个底龙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便于实现龙骨架边角结构强度的提升;
[0016]2.方便拆装、结构的稳定度又能得到提升;
[0017]3.运用在吊顶结构中,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立板转角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结构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立板转角连接件正在插接到立板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结构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3中结构的立板上下都安装完立板转角连接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中结构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2中的转角龙骨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实施例1,如图1
‑
6所示,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包括用于和立板其中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一连接座1、用于和立板其中另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二连接座2,立板m包括一体连接并呈垂直状的第一板m1和第二板m2,立板m就是类似于直角连接件的结构,第一板m1和第二板m2垂直一体连接并呈直立状上下方向延伸,立板m可以用来作为转角或者说龙骨架边角的上下支撑的骨干,作为龙骨架上下在边角进一步连接的桥梁。如何利用这个桥梁,将立板m延伸到龙骨上去进行作用,就需要用到本实施例的这个立板转角连接件,那么其实包括前述的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是连接在一起的,在使用的时候,立板m上是顶部和底部各设置一个立板转角连接件并且这两个立板转角连接件上下倒置的,但是,同一个立板转角连接件他的两个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是处在同一水平位置的并都是对立板m中的同一个位置进行作用的,也即同一个立板转角连接件的第一连
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2要么同时对立板顶部进行安装连接,要么同时对立板底部进行安装连接。本实施例中,立板顶部的立板转角连接件作为上下正放的结构,那么这个顶部的立板转角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座1是跟第一板m1的顶部配合连接而第二连接座2是跟第二板m2的顶部配合连接,而立板底部安装的立板转角连接件则由于倒置,所以其第一连接座1是跟第二板m2的底部配合连接而第二连接座2是跟第一板m1的底部配合连接。那么我们还是以安装在立板顶部的立板转角连接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因为立板底部的立板转角连接件是可以采用跟顶部的结构一样的,无非就是倒置一下进行跟立板的安装而已。
[0027]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之间一体连接形成能贴靠在立板内角区域的内连接部102,立板优选钢铁板,由于,立板的第一板m1和第二板m2垂直一体连接的, 所以第一板m1和第二板m2就会形成一个90度的内角并形成一个内角区域,那么,所述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也最好形成这样应该垂直连接的呈90度的边角结构,也就是这个内连接部102,那么这个内连接部102就能很好地靠在立板内角区域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而且可以贴靠住的话,结构的贴合度高,紧凑性好,对于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有较大帮助的,所以,内连接部102是跟一板m1和第二板m2的连接结构相近似但可以叠合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和立板其中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一连接座(1)、用于和立板其中另一部分连接住的第二连接座(2),所述第一连接座(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之间一体连接形成能贴靠在立板内角区域的内连接部(102),所述第一连接座(1)靠内连接部(102)的远端边部还一体连接有第一龙骨连接板(a),所述第二连接座(2)靠内连接部(102)的远端边部还一体连接有第二龙骨连接板(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包括第一连接板(1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背面一侧一体连接有的第一背部伸出片(110),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11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在上下方向插接至立板的第一插接槽(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110)向第一连接板(11)的背面一侧折弯伸出后形成的第一窗口(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部伸出片(110)包括偏离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背面一侧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板(1x)以及与所述第一倾斜板(1x)一体连接并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第一平直板(1y)。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板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2)包括第二连接板(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2)的背面一侧一体连接有的第二背部伸出片(2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王益斌,胡兴龙,姚松勤,赵壬辉,孔令忠,占晓东,缪缘,王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清康品集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