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散热器,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隔板,所述安装箱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形成有进风腔与排风腔,所述进风腔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阻挡网,所述第一阻挡网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与第一阻挡网固定连接,所述进风腔面向第一滑块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阻挡网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所属的进风腔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可以有效的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延长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散热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如单片机之类的线路板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电子设备内通常配有散热机构。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线路板或者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出,会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因此,而提出一种智能散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散热器,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可以有效的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延长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散热器,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000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隔板,所述安装箱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形成有进风腔与排风腔,所述进风腔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阻挡网,所述第一阻挡网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与第一阻挡网固定连接,所述进风腔面向第一滑块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阻挡网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所属的进风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阻挡网顶部设置有进风扇,所述排风腔底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阻挡网,所述第二阻挡网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与第二阻挡网固定连接,所述排风腔面向第二滑块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阻挡网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所属的排风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阻挡网顶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安装箱一侧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循环泵与冷却液,所述冷却循环泵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一端从右往左依次贯穿冷却箱、安装箱、第一隔板并延伸至安装箱内部,所述第一隔板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箱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一侧均与安装箱内壁固定连接。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箱顶部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部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顶部与密封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一侧开设有多个过风孔。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隔板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
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块,两个所述限位弹簧底部均与限位凸块顶部固定连接。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块由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限位凸块截面设置为半圆形。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块顶部设置有保护软垫,所述保护软垫底部与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箱顶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顶部设置有盖子。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与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安装箱内部温度升高时,进风扇将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吸进来,然后排风扇将安装箱内部的热量从排风口排出去,以此实现安装箱内部空气循环流动的效果,从而实现散热,同时冷却循环泵可以将冷却箱中的冷却液送入冷却盘管中,然后通过冷却盘管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吸收安装箱内部的热量,从而对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进行降温,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延长了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阻挡网和第二阻挡网可以将外界的灰尘阻挡在外界,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安装箱内部,提高了其防护性,而且第一阻挡网和第二阻挡网两侧滑块与滑槽,降低了后续第一阻挡网和第二阻挡网的拆装难度,不仅提高实用性,而且降低了后续清洗难度;
[0015]2、通过设置支撑腿、限位凸块和限位弹簧,通过支撑腿可以将安装箱支撑起来,避免影响安装箱的出风与进风,从而避免影响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当盖上密封盖时,带动第二隔板移动,而第二隔板底部的限位凸块与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相接触,避免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移动,同时限位凸块顶部的伸缩弹簧收缩,可以进一步提高限位凸块对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盘管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安装箱;2、第一隔板;3、进风腔;4、排风腔;5、进风口;6、第一滑块;7、第一滑槽;8、第一阻挡网;9、进风扇;10、第二阻挡网;11、排风口;12、第二滑块;13、第二滑槽;14、排风扇;15、冷却箱;16、冷却循环泵;17、冷却盘管;18、温度传感器;19、电路板或者电子设备;20、支撑块;21、密封盖;22、第二隔板;23、安装槽;24、固定板;25、限位弹簧;26、限位凸块;27、保护软垫;28、进液管;2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
‑
4所示的一种智能散热器,包括安装箱1,安装箱1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0023]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隔板2,安装箱1内部通过第一隔板2形成有进风腔3与排风腔4,进风腔3底部开设有进风口5,进风腔3内部设置有第一阻挡网8,第一阻挡网8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一侧与第一阻挡网8固定连接,进风腔3面向第一滑块6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阻挡网8通过第一滑块6与第一滑槽7所属的进风腔3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阻挡网8顶部设置有进风扇9,排风腔4底部开设有排风口11,排风腔4内部设置有第二阻挡网10,第二阻挡网10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一侧与第二阻挡网10固定连接,排风腔4面向第二滑块12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阻挡网10通过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槽13所属的排风腔4内壁滑动连接,第二阻挡网10顶部设置有排风扇14,安装箱1一侧设置有冷却箱15,冷却箱15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循环泵16与冷却液,冷却循环泵16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盘管17,冷却盘管17一端从右往左依次贯穿冷却箱15、安装箱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散热器,包括安装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隔板(2),所述安装箱(1)内部通过第一隔板(2)形成有进风腔(3)与排风腔(4),所述进风腔(3)底部开设有进风口(5),所述进风腔(3)内部设置有第一阻挡网(8),所述第一阻挡网(8)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一侧与第一阻挡网(8)固定连接,所述进风腔(3)面向第一滑块(6)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阻挡网(8)通过第一滑块(6)与第一滑槽(7)所属的进风腔(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阻挡网(8)顶部设置有进风扇(9),所述排风腔(4)底部开设有排风口(11),所述排风腔(4)内部设置有第二阻挡网(10),所述第二阻挡网(10)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块(12),所述第二滑块(12)一侧与第二阻挡网(10)固定连接,所述排风腔(4)面向第二滑块(12)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二阻挡网(10)通过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槽(13)所属的排风腔(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阻挡网(10)顶部设置有排风扇(14),所述安装箱(1)一侧设置有冷却箱(15),所述冷却箱(15)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循环泵(16)与冷却液,所述冷却循环泵(16)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盘管(17),所述冷却盘管(17)一端从右往左依次贯穿冷却箱(15)、安装箱(1)、第一隔板(2)并延伸至安装箱(1)内部,所述第一隔板(2)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周锋,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