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041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包括底座、支架、上圆盘、下圆盘、悬线、固定盘、提拉杆。固定盘为圆盘形,水平设于支架上端横梁中部,沿边缘等角间距设有3个穿线孔,中心设有穿杆孔。上圆盘形状、大小与固定盘相同,设于固定盘正下方。下圆盘设于上圆盘正下方,形状与固定盘相同,直径不小于固定盘直径。悬线共三根长度相等,每根悬线一端连接固线帽,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盘、上圆盘、下圆盘上对应位置的穿线孔后与下圆盘固定。提拉杆为螺纹杆,上端设有把手,下端依次穿过固定盘与上圆盘中心的穿杆孔并通过螺帽与固定盘、上圆盘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移动上圆盘的位置来改变摆线长度,有利于验证和研究转动规律。有利于验证和研究转动规律。有利于验证和研究转动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动惯量测量装置,具体为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

技术介绍

[0002]三线摆是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常用力学实验仪器,一般由上圆盘、下圆盘以及联结上圆盘和下圆盘的三根悬线组成。三线摆做小角度摆动的摆动周期为式中H为上圆盘与下圆盘的间距,M和J分别为下圆盘的质量和转动惯量,r和R分别为上圆盘、下圆盘的悬线悬点到中心轴的距离。根据该公式,摆动周期T与上圆盘、下圆盘间距H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由于现有三线摆上圆盘的位置是固定的,悬线长度只能在小范围内微调,并且每次悬线长度改变后必须重新对下圆盘进行水平调节,不方便验证摆动周期T与上圆盘、下圆盘间距H的变化关系,也不方便研究不同悬线长度对转动惯量测量误差的影响。另外,在搬运三线摆过程中,处于悬空状态的下圆盘很容易产生剧烈晃动,严重时会导致悬线断裂,造成仪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三线摆的上述不足,开发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所述三线摆包括底座、支架、上圆盘、下圆盘、悬线;所述支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支架上端水平设有横梁;所述悬线共三根,长度相等;
[0006]所述横梁中部水平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为圆盘形,沿固定盘边缘等角间距设有3个穿线孔,固定盘中心设有穿杆孔;
[0007]所述上圆盘的形状、大小与固定盘相同,上圆盘设于固定盘的正下方;<br/>[0008]所述下圆盘的形状与固定盘相同,下圆盘的直径不小于固定盘的直径,下圆盘设于上圆盘的正下方;
[0009]每根所述悬线的一端连接有固线帽,悬线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固定盘上的穿线孔、上圆盘上对应位置的穿线孔、下圆盘上对应位置的穿线孔后与下圆盘固定;
[0010]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为螺纹杆,配有螺帽甲、螺帽乙、螺帽丙、螺帽丁,提拉杆上端固定有把手,下端依次穿过固定盘中心的穿杆孔、上圆盘中心的穿杆孔,并通过螺帽甲、螺帽乙与固定盘上下表面固定,通过螺帽丙、螺帽丁与上圆盘上下表面固定。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改变上圆盘与下圆盘的间距时,松开螺帽甲、螺帽乙,握住提拉杆把手,向上或向下移动推拉杆至所需位置,然后再旋紧螺帽甲、螺帽乙即可。移动推拉杆时上圆盘随之移动,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的悬线长度(即摆线长度)同步改变。由于固定盘与上圆盘之间的悬线是长度相等的平行线,上下移动上圆盘时不会改变下圆盘的水平度,方便了仪器调整。当需要携带和搬运三线摆时,将螺帽丁从提拉杆上旋下,
将下圆盘中心的穿杆孔套入提拉杆下端使下圆盘叠合在上圆盘下方,然后再旋上螺帽丁,此时下圆盘与上圆盘一起固定在提拉杆上,确保了携带和搬运过程中不会晃动。本技术通过移动上圆盘的位置来改变摆长,有利于验证转动周期与上圆盘、下圆盘间距的关系,有利于研究不同摆线长度对转动惯量测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构成示意图。
[0014]图2是固定盘的形状示意图。
[0015]图3是固定下圆盘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座,2.支架,3.横梁,4.固定盘,41.穿线孔,42.穿杆孔,5.上圆盘,6.下圆盘,7.提拉杆,71.把手,72.螺帽甲,73.螺帽乙,74.螺帽丙,75.螺帽丁,8.悬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图2,支架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支架2上端水平设有横梁3。横梁3中部水平设有固定盘4,固定盘4为圆盘形,沿固定盘4边缘等角间距设有3个穿线孔41,固定盘4中心设有穿杆孔42。上圆盘5的形状、大小与固定盘4相同,上圆盘5设于固定盘4的正下方。下圆盘6的形状与固定盘4相同,下圆盘6的直径不小于固定盘4的直径,下圆盘6设于上圆盘4的正下方。
[0018]悬线8共三根,长度相等,每根悬线8的一端连接有固线帽,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固定盘4上的穿线孔41、上圆盘5上对应位置的穿线孔、下圆盘6上对应位置的穿线孔后与下圆盘6固定。
[0019]提拉杆7为螺纹杆,配有螺帽甲72、螺帽乙73、螺帽丙74、螺帽丁75。提拉杆7上端固定有把手71,下端依次穿过固定盘4中心的穿杆孔42、上圆盘5中心的穿杆孔,螺帽甲72、螺帽乙73分别设于提拉杆7上固定盘4的上方和下方,螺帽丙74、螺帽丁75分别设于提拉杆7上上圆盘5的上方和下方,提拉杆7通过螺帽甲72、螺帽乙73与固定盘4上下表面固定,通过螺帽丙74、螺帽丁75与上圆盘5上下表面固定。
[0020]参见图3、图1,先将螺帽丁75从图1所示的提拉杆7上旋下,将下圆盘6中心的穿杆孔套入提拉杆7下端使下圆盘6叠合在上圆盘5下方,再将螺帽丁75从提拉杆7尾端旋上,使上圆盘5与下圆盘6通过螺帽丙74、螺帽丁75共同固定在提拉杆7上,由此避免携带和搬运过程中下圆盘6的晃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可移动上圆盘的三线摆,所述三线摆包括底座、支架、上圆盘、下圆盘、悬线;所述支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支架上端水平设有横梁;所述悬线共三根,长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中部水平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为圆盘形,沿固定盘边缘等角间距设有3个穿线孔,固定盘中心设有穿杆孔;所述上圆盘的形状、大小与固定盘相同,上圆盘设于固定盘的正下方;所述下圆盘的形状与固定盘相同,下圆盘的直径不小于固定盘的直径,下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逸凡陈健苗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