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适用于机箱领域,提供了一种拔插机箱,包括箱体和门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拔插机箱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门板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可朝远离所述箱体方向平移运动地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板卡的同时能直观地看到门板上的屏幕,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拔插机箱
本技术属于机箱
,尤其涉及一种拔插机箱。
技术介绍
不论是厂房还是办公用地,对于一些电控设备都需要用到机箱进行集中储存。目前开门式机箱基本都是采用左右开门的打开方式,采用此种方式,如果在检测板卡时需要看屏幕,则需要来回移动门板,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拔插机箱,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板卡的同时能直观地看到门板上的屏幕,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拔插机箱,包括箱体和门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拔插机箱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门板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可朝远离所述箱体方向平移运动地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弯杆,所述第一弯杆一端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杆另一端形成第一铰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弯杆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下方,当所述门板关闭时所述第一弯杆收容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端比所述第一铰接端更远离所述门板。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弯杆,所述第二弯杆一端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第二弯杆另一端形成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二弯杆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铰接且所述第二铰接端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弯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弯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处下方,当所述门板关闭时所述第二弯杆收容在所述箱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弯杆的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杆的弯折部,当所述第一弯杆和所述第二弯杆运动时所述第一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弯杆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第二弯杆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具有两组,两组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两组所述传动组件的两根所述第一弯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弯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弯杆的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门板上设置有便于拉动所述门板的把手。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拔插机箱,开门时,对门板施加向斜上方方向的力,液压杆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门板向斜上方做远离箱体的平移运动,使得门板与箱体保持平行,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板卡的同时能直观地看到门板上的屏幕,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出现故障时也可以进行快速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拔插机箱在关门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拔插机箱在开门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拔插机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箱体;20、门板;30、液压杆;40、传动组件;41、第一弯杆;411、第一铰接端;412、第一连接端;42、第二弯杆;421、第二铰接端;43、第一连杆;50、安装板;60、把手;70、第二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插机箱,包括箱体10和门板20,箱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动力结构,动力结构包括液压杆30,拔插机箱还包括传动组件40,传动组件40一端与液压杆30的输出端连接,传动组件40另一端与门板20连接,门板20通过传动组件40可朝远离箱体10方向平移运动地与箱体10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拔插机箱,开门时,对门板20施加向斜上方方向的力,液压杆30可通过传动组件40带动门板20向斜上方做远离箱体10的平移运动,使得门板20与箱体10保持平行,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板卡的同时能看到门板20上的屏幕,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出现故障时也可以进行快速维护。具体地,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弯杆41,第一弯杆41一端与门板20连接,第一弯杆41另一端形成第一铰接端411和第一连接端412,第一弯杆41通过第一铰接端411与箱体10的内侧壁铰接,第一连接端412与液压杆3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端412位于第一铰接端411下方,当门板20关闭时第一弯杆41收容在箱体10内部且第一连接端412比第一铰接端411更远离门板20。开门时,对门板20施加向斜上方方向的力,此时第一弯杆41跟随门板20运动,第一连接端412朝液压杆30方向移动并压缩液压杆30,当液压杆30处于最大压缩位置时,再往上移动门板20,液压杆30开始释放动力,通传动组件40带动门继续向上移动。进一步地,传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弯杆42,第二弯杆42一端与门板20连接,第二弯杆42另一端形成第二铰接端421,第二弯杆42通过第二铰接端421与箱体10的内侧壁铰接且第二铰接端421位于第一铰接端411的正下方,第二弯杆42与门板20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弯杆41与门板20的连接处下方,当门板20关闭时第二弯杆42收容在箱体10内部。另外,传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连杆43,第一连杆4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弯杆41的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杆42的弯折部,当第一弯杆41和第二弯杆42运动时第一连杆4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弯杆41可通过第一连杆43带动第二弯杆42运动。第一连杆43可以是圆柱杆,也可以是方形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0具有两组,两组传动组件40分别位于箱体10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两组传动组件40的两根第一弯杆41之间通过第二连杆70连接,第二连杆70与第一弯杆4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弯杆41的弯折部与第一连接端41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70可实现两组传动组件40的同步运动,因此仅需设置一组动力结构,可节省能源,节约成本。另外,门板20上还设置有便于拉动门板20的把手60。箱体10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50,第一弯杆41通过第一铰接端411与安装板50铰接,第二弯杆42通过第二铰接端421与安装板50铰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拔插机箱,开门时,对门板20施加向斜上方方向的力,液压杆30可通过传动组件40带动门板20向斜上方做远离箱体10的平移运动,使得门板20与箱体10保持平行,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板卡的同时能看到门板20上的屏幕,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出现故障时也可以进行快速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拔插机箱,包括箱体(10)和门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液压杆(30),所述拔插机箱还包括传动组件(40),所述传动组件(40)一端与所述液压杆(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0)另一端与所述门板(20)连接,所述门板(20)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0)可朝远离所述箱体(10)方向平移运动地与所述箱体(10)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拔插机箱,包括箱体(10)和门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液压杆(30),所述拔插机箱还包括传动组件(40),所述传动组件(40)一端与所述液压杆(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0)另一端与所述门板(20)连接,所述门板(20)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0)可朝远离所述箱体(10)方向平移运动地与所述箱体(10)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插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弯杆(41),所述第一弯杆(41)一端与所述门板(20)连接,所述第一弯杆(41)另一端形成第一铰接端(411)和第一连接端(412),所述第一弯杆(41)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端(411)与所述箱体(10)的内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端(412)与所述液压杆(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412)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411)下方,当所述门板(20)关闭时所述第一弯杆(41)收容在所述箱体(10)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端(412)比所述第一铰接端(411)更远离所述门板(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插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弯杆(42),所述第二弯杆(42)一端与所述门板(20)连接,所述第二弯杆(42)另一端形成第二铰接端(421),所述第二弯杆(42)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端(421)与所述箱体(10)的内侧壁铰接且所述第二铰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彬彬,蔡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达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