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85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它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对手机进行保护作用,将第一壳体套于手机外侧,将第二壳体套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壳体为塑料硬壳,第二壳体为硅胶软壳,当第二壳体套于第一壳体是外侧时,推动滚珠挤压第二卡块,防止第二壳体脱落,人手握手机的时候,手与第二壳体接触,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对手机起到保护作用,当第二壳体变脏,第一壳体完好时,只需要更换第二壳体,即可继续使用该手机配件,降低了手机防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
本技术属于手机配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
技术介绍
近场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手机的内部配件中安装有NFC芯片,满足多项功能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在使用时,当受到外界撞击时,容易毁损手机内部配件中的NFC芯片,从而影响手机的移动支付等功能的正常使用,因此多在手机外侧套接手机壳用于保护手机以及手机内部的多个配件,手机壳用于保护手机,因此手机壳多是采用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由于与外界经常接触,因此会变脏,橡胶制品的手机壳虽然完好,但是过脏也需要更换,提高了手机壳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用于保护手机的NPC芯片的手机壳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虽然手机壳完好,但是因与外界过多接触而变脏,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增大了手机壳的使用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手机起到防护防震,而且在手机壳变脏时可以更换手机壳的部分配件,从而降低了手机壳的使用成本的手机配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插入于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第二卡块插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滑槽相连通,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在使用时,将第一壳体套于手机的外侧,将两个第二壳体分别套于第一壳体的两侧,同时第一卡块插入于第一卡槽的内部,此时拉动第二壳体的两端将第二卡块插入于滑槽的内部,块体为硅胶制品,因此质地较软,此时按压块体,滚珠随即被挤出腔体,滑入滑槽的内部,推动滚珠移动至弹簧片的一侧,对第二卡块进行挤压夹紧,从而防止第二壳体脱离第一壳体,在使用手机时,手握住手机两侧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塑料硬壳制品,对手机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二壳体为硅胶软壳制品,对手机和第一壳体起到减震的作用,当使用一定时间之后,第二壳体变脏,此时将滚珠推回腔体的内部,即可将第二壳体脱离第一壳体,更换第二壳体,降低了手机壳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所述滑槽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外侧与滚珠的外侧贴合。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内部插入有块体,所述块体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槽。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槽为圆形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小于滚珠的直径。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槽。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依次开设有耳机孔和充电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对手机进行保护作用,将第一壳体套于手机外侧,将第二壳体套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壳体为塑料硬壳,第二壳体为硅胶软壳,当第二壳体套于第一壳体是外侧时,推动滚珠挤压第二卡块,防止第二壳体脱落,人手握手机的时候,手与第二壳体接触,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对手机起到保护作用,当第二壳体变脏,第一壳体完好时,只需要更换第二壳体,即可继续使用该手机配件,降低了手机防护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通孔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俯视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凹槽;4、滑槽;5、块体;6、腔体;7、第一通槽;8、滚珠;9、第一卡块;10、第一卡槽;11、第二卡块;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耳机孔;15、充电孔;16、第二通槽;17、弹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9,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0,所述第一卡块9插入于第一卡槽10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1,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4,所述第二卡块11插入于滑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3,所述凹槽3与滑槽4相连通,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8。具体的,所述滑槽4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7,所述弹簧片17的外侧与滚珠8的外侧贴合,当滚珠8推动挤压第二卡块11时,滚珠8卡在弹簧片17的一侧,弹簧片17增大了滚珠8与滑槽4之间的摩擦,防止滚珠8随意移动,从而第二卡块11脱离滑槽4。具体的,所述凹槽3的内部插入有块体5,所述块体5的内部开设有腔体6,所述腔体6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槽7,当不使用第二壳体2时,将滚珠8推回至腔体6的内部。具体的,所述第一通槽7为圆形通槽,所述第一通槽7的内径小于滚珠8的直径,第一通槽7挡住滚珠8,防止滚珠8在滑槽4的内部随意滑动。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槽16,第二通槽16是为了避免遮挡手机的摄像头。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第一通孔12的一侧依次开设有耳机孔14和充电孔15,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3防止影响手机的正常通话质量,充电孔15防止阻挡手机的正常充电,耳机孔14是为了防止阻挡手机的正常连接耳机。结构原理: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在使用时,将第一壳体1套于手机的外侧,将两个第二壳体2分别套于第一壳体1的两侧,同时第一卡块9插入于第一卡槽10的内部,此时拉动第二壳体2的两端将第二卡块11插入于滑槽4的内部,块体5为硅胶制品,因此质地较软,此时按压块体5,滚珠8随即被挤出腔体6,滑入滑槽4的内部,推动滚珠8移动至弹簧片17的一侧,对第二卡块11进行挤压夹紧,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脱离第一壳体1,在使用手机时,手握住手机两侧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为塑料硬壳制品,对手机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二壳体2为硅胶软壳制品,对手机和第一壳体1起到减震的作用,当使用一定时间之后,第二壳体2变脏,此时将滚珠8推回腔体6的内部,即可将第二壳体2脱离第一壳体1,更换第二壳体2,降低了手机壳的使用成本,第一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9),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0),所述第一卡块(9)插入于第一卡槽(10)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1),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4),所述第二卡块(11)插入于滑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3),所述凹槽(3)与滑槽(4)相连通,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9),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0),所述第一卡块(9)插入于第一卡槽(10)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1),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4),所述第二卡块(11)插入于滑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3),所述凹槽(3)与滑槽(4)相连通,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手机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7),所述弹簧片(17)的外侧与滚珠(8)的外侧贴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苗郑焕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白马易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