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通风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通风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混合通风电机的顶部设置有空空冷却器,可以使空气在电机与空空冷却器之间形成内循环。在电机首部安装离心风扇,驱动空气从电机尾部进入电机内部,将电机内部热量带走,从电机首部进入空空冷却器,经空空冷却器冷却后又进入电机尾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混合通风电机由于将离心风机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工作过程中,热风持续对吹电机轴与后端盖之间的后轴承,导致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后轴承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通风电机,可以有效解决套设在电机轴上的后轴承温升过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混合通风电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定子,定子内设置有转子,转子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机壳的首部设置有前端盖,前端盖与转子首部之间形成电机前腔,电机轴穿出前端盖且与前端盖之间设置有前轴承;机壳的尾部设置有后端盖,电机轴穿出后端盖且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后轴承;机壳首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入口,机壳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出口;机壳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空空冷却器的首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出口,尾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入口;机壳空气入口与冷却器空气出口连通,机壳空气出口与冷却器空气入口连通;定子、转子上设置有轴向的风道;电机轴的尾端套设有离心风扇;离心风扇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与转子尾部之间形成隔板前腔,隔板与后端盖之间形成隔板后腔。 >进一步的,电机前腔与隔板后腔之间连接有进风管,隔板与电机轴之间留有空隙。进一步的,定子尾部与离心风扇之间设置有挡风板,隔板后腔与挡风板前部的机壳之间连接有回风管。进一步的,进风管位于靠近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回风管靠近机壳的顶部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混合通风电机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设置隔板,阻挡了从离心风扇出来的热风直接吹到后轴承;二、通过设置连接电机前腔和隔板后腔的进风管,将冷空气引入隔板后腔对后轴承降温;三、通过设置回风管,增大了风路通道,进一步对转子、定子降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合通风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及风路流向图;图2为本技术中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空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及风路流向图;图4为本技术中混合通风电机示意图及风路流向图;图5为本技术中带有进风管和回风管的机壳立体图。在以上图中:1机壳;101机壳空气入口;102机壳空气出口;2定子;3转子;4电机轴;5前端盖;6前轴承;7后端盖;8后轴承;9空空冷却器;901冷却器空气出口;902冷却器空气入口;10离心风扇;11隔板;12隔板前腔;13隔板后腔;14进风管;15挡风板;16回风管;17电机前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合通风电机结构图,混合通风电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定子2,定子2内设置有转子3,所述转子3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4;所述机壳1的首部设置有前端盖5,前端盖5与转子3首部之间形成电机前腔1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前端盖5且与前端盖5之间设置有前轴承6;所述机壳1的尾部设置有后端盖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后端盖7且与后端盖7之间设置有后轴承8。参考图2,机壳1首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入口101,所述机壳1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出口102。参考图1,所述机壳1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9,参考图3,所述空空冷却器9的首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出口901,尾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入口902;所述机壳空气入口101与冷却器空气出口901连通,所述机壳空气出口102与冷却器空气入口902连通;所述定子2、转子3上设置有轴向的风道;所述电机轴4的尾端套设有离心风扇10。电机在运行时,风路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即离心风扇10旋转产生离心力,使离心风扇10的进、出风口产生风压差,进而在电机中产生具有一定风速的风。电机产生的热量随风从机壳出风口102排出,经冷却器空气入口902进入空空冷却器9内部,再经过空空冷却器9冷却,从冷却器空气出口901流出。但该结构有个致命的缺陷,流动的风经过循环进入离心风扇10后温度极高,并且离心风扇10与后端盖7之间的腔体充满温度极高的热风,会使后轴承8温度极高,从而影响后轴承8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后轴承8温度过高的问题,参考图2,在离心风扇10与后端盖7之间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与电机轴4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隔板11与转子3尾部之间形成隔板前腔12,隔板11与后端盖7之间形成隔板后腔13。这样,从转子3和定子2内出来的热风被挡板阻隔,不能进入隔板后腔13,从而使后轴承8的温度不会被热风加热。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述电机前腔17与隔板后腔13之间连接有进风管14。电机前腔17里面充满了从空空冷却器9的冷却器空气出口901出来的冷空气,进风管14直接连接电机前腔17和隔板后腔13,由于离心风扇10安装在隔板前腔12内,离心风扇10旋转,隔板前腔12内形成负压,电机轴4与隔板11之间留有空隙,隔板后腔13内也为负压,就会把电机前腔17内的冷空气吸入隔板后腔13,进一步对后轴承8降温。进一步的,所述定子2尾部与离心风扇10之间设置有挡风板15,所述隔板后腔13与挡风板15前部的机壳1之间连接有回风管16。以上实施例中,由于隔板11设置在离心风机的后方,离心风扇10的风向垂直于隔板11,因此电机轴4与隔板11之间的缝隙不能太大。如果单靠电机轴4与隔板11之间的缝隙作为隔板后腔13内空气的出口,显然不够,因此,为了增大隔板后腔13内空气的出风流量,在隔板后腔13与机壳1上连接一根回风管16,这样,冷风就可源源不断从电机前腔17进入隔板后腔13,从挡风板15前部的机壳1进入机壳1内部,进一步为转子3、定子2降温,带走转子3、定子2内的热量。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14位于靠近所述机壳1的底部设置,所述回风管16靠近机壳1的顶部设置。以上实施例中,将进风管14靠近机壳1的底部设置,将回风管16靠近机壳1的顶部设置,可以使冷风行程最大化,冷风尽可能在隔板后腔13停留,以使冷风发挥最大的冷却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通风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定子(2),定子(2)内设置有转子(3),所述转子(3)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4);/n所述机壳(1)的首部设置有前端盖(5),前端盖(5)与转子(3)首部之间形成电机前腔(1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前端盖(5)且与前端盖(5)之间设置有前轴承(6);/n所述机壳(1)的尾部设置有后端盖(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后端盖(7)且与后端盖(7)之间设置有后轴承(8);/n机壳(1)首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入口(101),所述机壳(1)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出口(102);所述机壳(1)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9),所述空空冷却器(9)的首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出口(901),尾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入口(902);所述机壳空气入口(101)与冷却器空气出口(901)连通,所述机壳空气出口(102)与冷却器空气入口(902)连通;/n所述定子(2)、转子(3)上设置有轴向的风道;/n所述电机轴(4)的尾端套设有离心风扇(10);所述离心风扇(10)与后端盖(7)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与转子(3)尾部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通风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定子(2),定子(2)内设置有转子(3),所述转子(3)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4);
所述机壳(1)的首部设置有前端盖(5),前端盖(5)与转子(3)首部之间形成电机前腔(1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前端盖(5)且与前端盖(5)之间设置有前轴承(6);
所述机壳(1)的尾部设置有后端盖(7),所述电机轴(4)穿出所述后端盖(7)且与后端盖(7)之间设置有后轴承(8);
机壳(1)首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入口(101),所述机壳(1)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机壳空气出口(102);所述机壳(1)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9),所述空空冷却器(9)的首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出口(901),尾部设置有冷却器空气入口(902);所述机壳空气入口(101)与冷却器空气出口(901)连通,所述机壳空气出口(102)与冷却器空气入口(902)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利,张伟,曹丽清,王兰花,王讯,刘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