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包括氨燃料储罐,氨燃料储罐内安装有低压泵,低压泵、高压泵、截止止回阀一、供气调节阀组、主机依次连接;高压泵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罐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止回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从燃料端根本性的降低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降低GWP的作用,满足全球各大港口的排放要求。并且系统具有再液化能力,可以避免氨向环境排放,降低燃料损失及环境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料气船舶动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行业主机尾气排放要求的升级,双燃料船得到广泛的发展。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会进一步导致温室气体效应,同样会带来环境危害,探索新的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零的燃料成为全球船舶行业共同的新命题。氨作为天然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由于其分子结构仅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因此其燃烧后分解成氮气和水,具有排放环境零污染特性。氨还具备相比天然气运输,储运温度高,易于液化的特性,故在储存运输方面存在诸多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包括氨燃料储罐,氨燃料储罐内安装有低压泵,低压泵、高压泵、截止止回阀一、供气调节阀组、主机依次连接;高压泵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罐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止回阀。进一步的,还包括再液化部分,再液化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液分离器、蒸发气压缩机、冷凝换热器、冷凝液体储罐、减压阀一、截止止回阀三,冷凝液体储罐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截止止回阀二、减压阀三;气液分离器和截止止回阀三分别与氨燃料储罐连接。进一步的,截止止回阀一与供气调节阀组之间设有加热器。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计、温度传感器、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本技术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从燃料端根本性的降低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降低GWP的作用,满足全球各大港口的排放要求。并且系统具有再液化能力,可以避免氨向环境排放,降低燃料损失及环境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全压舱状态下供气系统原理图;图2是半冷半压舱状态下供气系统原理图;图3是全冷舱状态下供气系统原理图。其中:1、氨燃料储罐,2、低压泵,3、高压泵,4、截止止回阀一,5、加热器,6、供气调节阀组,7、主机,8、气液分离器,9、蒸发气压缩机,10、冷凝换热器,11、截止止回阀二,12、冷凝液体储罐,13、止回阀,14、截止止回阀三,15、减压阀一,16、减压阀二,17、减压阀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包括氨燃料储罐1,氨燃料储罐1内安装有低压泵2,低压泵2、高压泵3、截止止回阀一4、供气调节阀组6、主机7依次连接;高压泵3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罐1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16、止回阀13,目的是调节高压泵3泵入的液氨进入主机7的流量。氨燃料储罐1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压力与设计温度,此方案可以适用于全压舱状态下的供气系统。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包括氨燃料储罐1,氨燃料储罐1内安装有低压泵2,低压泵2、高压泵3、截止止回阀一4、供气调节阀组6、主机7依次连接;高压泵3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罐1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16、止回阀13,目的是调节高压泵3泵入的液氨进入主机7的流量。还包括再液化部分,再液化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液分离器8、蒸发气压缩机9、冷凝换热器10、冷凝液体储罐12、减压阀一15、截止止回阀三14,冷凝液体储罐12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设有截止止回阀二11、减压阀三17,目的是除去冷凝液体储罐(12)中存有的闪蒸氨气,冷凝液体储罐12的气体过多时,需要将冷凝液体储罐12的气体部分转移到气液分离器8中再一次完成液化循环,冷凝液体储罐12与冷凝换热器10之间存有一定自由液面高度差,可由重力或压差将冷凝液流入氨燃料储罐1;气液分离器8和截止止回阀三14分别与氨燃料储罐1连接。氨燃料储罐1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压力与设计温度,此方案可以适用于半冷半压舱状态下的供气系统。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包括氨燃料储罐1,氨燃料储罐1内安装有低压泵2,低压泵2、高压泵3、截止止回阀一4、加热器5、供气调节阀组6、主机7依次连接;高压泵3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罐1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16、止回阀13,目的是调节高压泵3泵入的液氨进入主机7的流量。还包括再液化部分,再液化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液分离器8、蒸发气压缩机9、冷凝换热器10、冷凝液体储罐12、减压阀一15、截止止回阀三14,冷凝液体储罐12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设有截止止回阀二11、减压阀三17,目的是除去冷凝液体储罐(12)中存有的闪蒸氨气,冷凝液体储罐12的气体过多时,需要将冷凝液体储罐12的气体部分转移到气液分离器8中再一次完成液化循环,冷凝液体储罐12与冷凝换热器10之间存有一定自由液面高度差,可由重力或压差将冷凝液流入氨燃料储罐1;气液分离器8和截止止回阀三14分别与氨燃料储罐1连接。氨燃料通过低压泵2泵入高压泵3入口,经过高压泵3增压后泵入加热器5中,经过与加热介质换热,升温后的氨燃料被泵入主机压力调节阀组6中,通过压力的调整,满足主机供气要求。氨燃料储罐1中闪发的氨气通过气穹的气相管路进入气液分离器8,随后被蒸发气压缩机9吸入增压,增压后的氨气在冷凝换热器10中被冷却介质冷凝成液体后,通过进入到冷凝液体储罐12中,冷凝液体储罐12内的氨液通过重力经过减压阀一15、截止止回阀三14膨胀减压后,回到氨燃料储罐1中,完成再液化循环过程。氨燃料储罐1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压力与设计温度,此方案可以适用于全冷舱状态下的供气系统。以上三个实施列还可包括温度计、温度传感器、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用于对系统进行检测和保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氨燃料储罐(1),氨燃料储罐(1)内安装有低压泵(2),低压泵(2)、高压泵(3)、截止止回阀一(4)、供气调节阀组(6)、主机(7)依次连接;高压泵(3)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储罐(1)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16)、止回阀(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氨燃料储罐(1),氨燃料储罐(1)内安装有低压泵(2),低压泵(2)、高压泵(3)、截止止回阀一(4)、供气调节阀组(6)、主机(7)依次连接;高压泵(3)的出口旁通回到氨燃料储罐(1)的管路上设有减压阀二(16)、止回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舱船舶动力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液化部分,再液化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液分离器(8)、蒸发气压缩机(9)、冷凝换热器(10)、冷凝液体储罐(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卓,杜长明,陈云,孔令捷,赵恒,于丽媛,张学志,牟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国鸿液化气机械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