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889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所述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包括硐室和主扇风机,所述硐室内具有进风区、放置区、检修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所述放置区、所述检修区和所述出风区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主扇风机设于所述放置区内,所述主扇风机的轴向与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区,所述主扇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区,所述主扇风机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检修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中的硐室的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且方便主扇风机的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山井下通风系统
本技术属于矿山开采
,具体地,涉及一种矿山井下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中,例如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主扇风机硐室中,主扇风机一般采用侧向检修的方式对主扇风机进行检修。因此,需要在主扇风机的侧面,即沿硐室的跨度方向设有一定的检修空间,以便运行期间技术人员对主扇风机进行运维调试。然而,由于主扇风机的侧边设有一定的检修空间,同时硐室上方需要架设起吊设备,由此导致了硐室的跨度和高度较大,施工时的工程量和固定硐室的支护量较大的问题,使得硐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同时施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该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中的硐室的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且方便主扇风机的检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包括:硐室,所述硐室内具有进风区、放置区、检修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所述放置区、所述检修区和所述出风区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主扇风机,所述主扇风机设于所述放置区内,所述主扇风机的轴向与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区,所述主扇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区,所述主扇风机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检修区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由于主扇风机设于放置区内,主扇风机的轴向与硐室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主扇风机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检修区内,所以当需要对主扇风机进行检修时,可以沿轴向移动主扇风机,将其移动至检修区内。换言之,检修区位于硐室的长度方向上,与传统的侧向检修的硐室布置相比,本技术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硐室的跨度较小,结构紧凑,从而使得本技术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硐室的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且方便主扇风机的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硐室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放置区和所述检修区内,所述滑轨沿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扇风机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还包括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设于所述硐室内,所述起吊设备用于沿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主扇风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吊钩和起重钢梁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滑轨的一侧,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检修区以用于止挡所述主扇风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区设有风墙,所述风墙上贯穿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一端与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风筒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区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墙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进风区和所述放置区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风墙的高度,所述检修口上设有可打开和可关闭的安全门,且在所述安全门开启时,所述进风区与所述放置区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还包括蝶阀连接筒,所述蝶阀连接筒的一端与所述风筒相连,所述蝶阀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筒远离所述主扇风机一端设有防护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区邻近所述放置区的一侧至所述进风区远离所述放置区的一侧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出风区邻近所述检修区的一侧至所述出风区远离所述检修区的一侧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扇风机为多个,多个所述主扇风机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且沿垂直于硐室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B-B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硐室;11、进风区;12、放置区;13、检修区;14、出风区;21、主扇风机;22、蝶阀连接筒;31、起吊装置;311、吊钩;312、起重钢梁;41、滑轨;411、止挡件;51、风墙;511、检修口;512、安全门;513、风筒;514、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包括硐室100和主扇风机21,硐室100内具有进风区11、放置区12、检修区13和出风区14,且进风区11、放置区12、检修区13和出风区14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换言之,进风区11、放置区12、检修区13和出风区14的连线方向即为硐室100的长度方向。主扇风机21设于放置区12内,主扇风机21的轴向与硐室100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主扇风机21的进风口朝向进风区11,主扇风机21的出风口朝向出风区14,即待换气体由进风区11进入至主扇风机21的进风口,然后由主扇风机21的出风口排出,并从出风区14排出至硐室100的外部,主扇风机21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检修区13内。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主扇风机21设于放置区12内,主扇风机21的轴向与硐室100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主扇风机21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检修区13内,所以当需要对主扇风机21进行检修时,可以沿轴向移动主扇风机21,将其移动至检修区13内。换言之,检修区13位于硐室100的长度方向上,与现有技术中的侧向检修的硐室100布置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硐室100的跨度较小,结构紧凑,从而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的硐室100的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且方便主扇风机21的检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硐室100的底部设有滑轨41,滑轨41至少部分位于放置区12和检修区13内,滑轨41沿硐室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主扇风机21沿滑轨4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具体地,主扇风机21的底部排布有滑轮(未示出),滑轨41上设有与滑轮配合的滑槽,主扇风机21可以通过滑轮沿滑轨41的长度方向滑动,所以当需要对主扇风机21进行检修时,可以推动主扇风机21朝检修区13的方向(如图1中的左侧)移动,以将主扇风机21移动至检修区13内,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主扇风机21的检修工作。可选地,如图1所示,滑轨41远离进风区11的一侧(如图1中的左侧)安装有止挡件411,以用于止挡主扇风机21,避免主扇风机21在检修过程中出现滑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主扇风机21检修时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还包括起吊装置31,起吊装置31设于硐室100内,起吊设备用于沿硐室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主扇风机21。具体地,起吊装置31包括吊钩311和起重钢梁312,且吊钩311和起重钢梁312均安装于硐室100的顶壁,当需要对主扇风机21进行吊起时,吊钩311和起重钢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硐室,所述硐室内具有进风区、放置区、检修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所述放置区、所述检修区和所述出风区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n主扇风机,所述主扇风机设于所述放置区内,所述主扇风机的轴向与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区,所述主扇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区,所述主扇风机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检修区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硐室,所述硐室内具有进风区、放置区、检修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所述放置区、所述检修区和所述出风区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
主扇风机,所述主扇风机设于所述放置区内,所述主扇风机的轴向与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主扇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区,所述主扇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区,所述主扇风机可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检修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放置区和所述检修区内,所述滑轨沿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扇风机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设于所述硐室内,所述起吊装置用于沿所述硐室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主扇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吊钩和起重钢梁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滑轨的一侧,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检修区以用于止挡所述主扇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浩杨志国朱维根马俊生孙学森马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