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84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联动杆以及第一导向块;联动杆上设置有斜面推块;联动杆和主锁舌机构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杠杆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杠杆,杠杆上方设置有盖板将杠杆封装在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锁舌退回时,主锁舌不会与杠杆接触,主锁舌不会干预杠杆与推杆的相互作用,同时斜面推块替代杠杆与推杆接触实现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杠杆的行程较短,解锁过程中不受主锁舌影响,同时杠杆不再随联动杆移动,安装位置固定,更加容易安装和控制精度,不容易造成卡死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
本技术涉及门锁结构
,具体涉及到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智能门锁是通过电动机配合驱动机构驱动主锁舌实现智能化的门锁控制。智能门锁也需要在门框上安装锁槽,主锁舌伸入锁槽内即可以实现上锁,主锁舌从锁槽内退出后实现解锁,便于开门。主锁舌的伸出和回退动作是根据门的开关状态进行的;并且智能门锁一般配置有副锁舌,通过检测副锁舌的位置来判断门是否打开或者关闭,进而判断主锁舌下一步的工作状态。现有技术中,副锁舌常见的有单斜面固定副锁舌、双斜面副锁舌和单斜面活动副锁舌。单斜面固定副锁舌的副锁舌与副锁舌杆之间不能够摆动,是固定连接,单斜面活动副锁舌的副锁舌与副锁舌杆之间可以能够摆动,是活动连接。双斜面副锁舌一般为固定连接。因此现有技术中副锁舌主要有单斜面和双斜面两种方式,固定和活动连接两种装配方式。当采用双斜面副锁舌和活动副锁舌时,容易在用力关门时门体出现反弹,使得副锁舌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双斜面副锁舌和活动锁舌在关门后进入副锁舌槽内后,稍微用力就可以推开门。例如采用双斜面副锁舌时,其副锁舌槽也为具有弧度的锁舌槽,其向外滑动时也是很容易的。当采用活动副锁舌时,向外推门时活动副锁舌部分发生摆动,形成一个斜面,形成实际上的双面副锁舌,因此稍微用力或者在反弹作用力下也是容易退出副锁舌槽中,使得门不会被关闭,主锁舌不能够得到信号进而伸出上锁。因此,在关门时,由于人们关门时往往比较用力,使得门与门框接触后瞬间反弹,副锁舌受到大力关门时向门外的反作用力,加上副锁舌为圆锥体形,能够正向或者反向自由进出副锁舌槽内,当副锁舌受到向外的反作用力时,由于副锁舌的圆锥体形形状或者双斜面形状,不会阻挡副锁舌回退,进而不能够阻止门打开。因此,副锁舌不能够稳定顺畅的进入到副锁舌槽内,进而使得系统不能够检测到关门状态,门不能够完成主锁舌上锁。为了解决在不为副锁舌配置把手等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副锁舌采用活动副锁舌或者双斜面副锁舌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大力关门时门被反弹,导致双斜面的副锁舌或者活动的副锁舌受力回退,主锁舌不能顺利进入到主锁舌锁槽内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于2019年12月申请了专利号CN201922383961.6一种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以及安全智能门锁的技术和专利技术专利。上述专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杠杆的倾斜移动主要是依靠主锁舌与杠杆的杠杆驱动端接触带动其发生偏转,进而使得杠杆与推杆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推杆左右移动实现锁死或者解锁。上述机械传动方法对杠杆的安装位置,杠杆与主锁舌的接触位置和接触行程以及杠杆的偏转角度要求非常严格,这样使得对于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否则容易造成推杆不能够解锁,从而造成无法开门,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对杠杆的安装位置和驱动行程的精度要求较低。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联动杆以及第一导向块;单斜面锁舌和联动杆连接;联动杆上设置有斜面推块;联动杆和主锁舌机构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杠杆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杠杆,杠杆上方设置有盖板将杠杆封装在安装座上;杠杆靠近副锁舌机构具有圆弧段的一端为杠杆驱动端,另一端为杠杆受力端;主锁舌机构在伸出过程中与杠杆驱动端接触驱使杠杆驱动端向外侧移动;斜面推块在向外伸出过程中带动杠杆受力端向外侧移动;联动杆还配置有第一弹性件以及检测联动杆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联动杆和第一导向块之间;第一弹性件用于联动杆受力回退过程中蓄力,并在外力撤销后驱动联动杆伸出,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联动杆的位置。本技术优选的,杠杆为片状的杠杆,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螺钉孔,盖板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在安装座上。本技术优选的,副锁舌机构包括斜面副锁舌、副锁舌杆、第二导向块、推杆以及第二弹性件;斜面副锁舌与副锁舌杆活动连接,副锁舌杆贯穿第二导向块和推杆的通孔;副锁舌杆的尾端设置锁死部;推杆配置有第三弹性件。本技术优选的,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以及锁舌驱动组件,锁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主锁舌在锁盒内往复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杠杆在主锁舌伸出时发生偏转,在主锁舌退回时杠杆与推杆之间依然保持接触,不再与主锁舌发生接触,从而使得推杆不会因主锁舌动作产生影响,杠杆最终被斜面推块推开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斜面推块替代杠杆与推杆接触实现解锁。本技术的杠杆的行程较短,解锁过程中不受主锁舌影响,同时杠杆不再随联动杆移动,安装位置固定,更加容易安装和控制精度,不容易造成卡死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开门情况时智能门锁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关门情况时智能门锁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关门主锁舌上锁的情况时智能门锁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主锁舌回退准备开门时智能门锁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正在打开门时的智能门锁状态示意图;图6为主锁舌的示意图;图7为杠杆机构的示意图。其中,1、主锁舌;2、副锁舌机构;3、单斜面锁舌;4、联动杆;5、第一导向块;6、斜面推块;7、杠杆机构;8、推杆;71、安装座;72、转轴;73、杠杆;7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本技术的主锁舌机构和副锁舌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CN201911368742.9一种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以及安全智能门锁中公开的主锁舌机构和副锁舌机构。本专利与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的专利中大部分机械机构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其主要区别在于杠杆的安装,杠杆的安装方式改变后,也导致了工作方式的变化。本技术的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1以及锁舌驱动组件,锁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主锁舌在锁盒内往复移动。副锁舌机构2包括斜面副锁舌、副锁舌杆、第二导向块、推杆以及第二弹性件;斜面副锁舌与副锁舌杆活动连接,副锁舌杆贯穿第二导向块和推杆的通孔;副锁舌杆的尾端设置锁死部;推杆配置有第三弹性件。本技术的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3、联动杆4以及第一导向块5;单斜面锁舌和联动杆连接。联动杆上设置有斜面推块6;联动杆和主锁舌机构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7。杠杆机构包括安装座71,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72,转轴上安装有杠杆73,杠杆上方设置有盖板74将杠杆封装在安装座上。杠杆靠近副锁舌机构具有圆弧段的一端为杠杆驱动端,另一端为杠杆受力端;主锁舌机构在伸出过程中与杠杆驱动端接触驱使杠杆驱动端向外侧移动;斜面推块在向外伸出过程中带动杠杆受力端向外侧移动。联动杆还配置有第一弹性件以及检测联动杆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所述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联动杆以及第一导向块;所述单斜面锁舌和联动杆连接;其特征在于:/n联动杆上设置有斜面推块;联动杆和主锁舌机构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n所述杠杆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杠杆,杠杆上方设置有盖板将杠杆封装在安装座上;/n所述杠杆靠近副锁舌机构具有圆弧段的一端为杠杆驱动端,另一端为杠杆受力端;所述主锁舌机构在伸出过程中与杠杆驱动端接触驱使杠杆驱动端向外侧移动;所述斜面推块在向外伸出过程中带动杠杆受力端向外侧移动;/n所述联动杆还配置有第一弹性件以及检测联动杆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联动杆和第一导向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联动杆受力回退过程中蓄力,并在外力撤销后驱动联动杆伸出,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联动杆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卡死的智能门锁,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所述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联动杆以及第一导向块;所述单斜面锁舌和联动杆连接;其特征在于:
联动杆上设置有斜面推块;联动杆和主锁舌机构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
所述杠杆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杠杆,杠杆上方设置有盖板将杠杆封装在安装座上;
所述杠杆靠近副锁舌机构具有圆弧段的一端为杠杆驱动端,另一端为杠杆受力端;所述主锁舌机构在伸出过程中与杠杆驱动端接触驱使杠杆驱动端向外侧移动;所述斜面推块在向外伸出过程中带动杠杆受力端向外侧移动;
所述联动杆还配置有第一弹性件以及检测联动杆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联动杆和第一导向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联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富群何松山程富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申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