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81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保温覆层,所述保温覆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三防渗层、第二防渗层、保温层及第一防渗层;还包括竖井、泵体、注水管及排水管,所述泵体通过注水管将竖井内的水体注入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所述排水管用于排出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的水体。所述施工方法基于所述设备。采用本方案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实现混凝土低温防裂,同时混凝土表层温度可控,同时还具有节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混凝土为一种重要的人造建筑材料,其指标包括耐久性。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宏观上会出现开裂、剥落、膨胀、松软及强度下降等,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发生结构破坏、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遇寒冷天气,为避免表面形成裂纹甚至是贯穿性裂缝,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保温处理。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防裂控制是维护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关键。现有技术中,针对如未达到固化强度的越冬混凝土,一般采用覆盖保温被的方式完成仓面防护。以大坝混凝土砌筑体作为防裂对象为例,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实际特点,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起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控制技术体系,指导正在建设和规划设计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无疑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建立起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控制技术体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设备和方法,不仅可实现混凝土低温防裂,同时混凝土表层温度可控,同时还具有节能的特点。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包括保温覆层,所述保温覆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三防渗层、第二防渗层、保温层及第一防渗层;还包括竖井、泵体、注水管及排水管,所述泵体通过注水管将竖井内的水体注入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所述排水管用于排出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的水体。本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第三防渗层作为保温覆层上的三层防渗层。在具体运用时,第三防渗层与混凝土的表面相贴,用于避免被引入保温覆层的水体进入到混凝土浇注体,第二防渗层作为保温层与被引入保温覆层水体的隔离层,用于避免保温层吸水导致保温性能下降,第一防渗层作为保温覆层顶侧的隔离层,用于避免水体由外部进入保温层影响保温层的保温效果。所述泵体用于抽取来自竖井中的水体,所述水体经过注水管,被引入到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所述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用于形成来自注水管的水体流动路径的局部,而后,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的水体再由排水管排出。在水体经过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时,通过第三防渗层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传热,达到混凝土防冻裂控制的目的。区别于现有技术,首先,本方案中利用到竖井由地下抽取水体,将地热作为加热混凝土表面的热源,可达到节约混凝土养护能耗的目的;其次,区别于传统仅包括保温层的混凝土表面防冻措施,本方案中通过将来自地下的水体作为热源引入到保温覆层中作为加热流体,为混凝土养护过程引入了主动加热,不仅便于混凝土表层的温度控制,同时便于解决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的问题;其次,本方案中,利用第二防渗层与第三防渗层提供热流体边界,针对现有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积大、混凝土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便于在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实施的前提下,为混凝土表面提供尽可能大的解热面积,以解决混凝土表层均匀被加热的问题;最后,以上层结构设置形式,便于使得保温层长期处于良好的保温效果。本方案特别适用于未全部完成砌筑、而由于如到了冬季的寒冷天气原因,需要来年进行进一步砌筑的混凝土施工中。作为所述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减小在保温覆层覆盖区域内,不同位置上第二防渗层与第三防渗层之间水体的温度差,设置为:所述注水管具有多个均用于将水体引入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的出口,且所述出口分布在保温覆层覆盖区域的不同位置。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注水管可设置为包括主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水管上的多根分支管,分支管由保温覆层的上方嵌入保温覆层中,主水管架设在保温覆层的上方。更优的,为均匀第三防渗层不同位置的热量传递,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具有多个均用于将水体由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引出的入口,且所述入口分布在保温覆层覆盖区域的不同位置。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排水管以半埋方式局部嵌入到完成砌筑的混凝土中即可。为尽可能利用来自竖井水体的热量,本方案提供一种通过水体滞留方式解决热量利用率的方案:还包括连接在排水管上,用于控制排水管通断状态的截断阀。本方案在运用时,对第二防渗层与第三防渗层之间供水采用间断方式:当完成单次供水且水体的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值时,打开截断阀排泄掉水体,而后关闭截断阀,为下一次补入品位更高水体做好准备。为便于及时获得保温覆层中水体的温度,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的温度传感器。为便于实现防冻裂自动化工作,设置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泵体的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作为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作为一种便于铺设、设置成本低的具体防渗层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及第三防渗层均为防水布或塑料薄膜。为便于混凝土表面分区域防冻裂控制,同时适应如阶梯式混凝土表面,同时便于设备整体维护,设置为:所述保温覆层为多个;任意保温覆层的边缘均设置有作为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水体容纳空间侧面边界的档沿。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裂控制用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基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该施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S1、将所述保温覆层敷设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完成竖井钻制;S2、利用所述泵体,将竖井内的水体经过注水管引入至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利用所述水体的热量对混凝土的表层进行加热;完成热交换的水体由排水管排出。如上所述,采用以上方案,不仅可实现混凝土防冻裂,同时使得混凝土表层温度主动可控,同时具有混凝土表层受热均匀、设置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在步骤S2中,第三防渗层与第二防渗层之间形成水体容纳空间;为便于混凝土表面分区域防冻裂控制,同时适应如阶梯式混凝土表面,同时便于设备整体维护,设置为:混凝土的整个保温面由多个所述的保温覆层拼凑而成,且各保温覆层均可单独工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首先,本方案中利用到竖井由地下抽取水体,将地热作为加热混凝土表面的热源,可达到节约混凝土养护能耗的目的;其次,区别于传统仅包括保温层的混凝土表面防冻措施,本方案中通过将来自地下的水体作为热源引入到保温覆层中作为加热流体,为混凝土养护过程引入了主动加热,不仅便于混凝土表层的温度控制,同时便于解决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的问题;其次,本方案中,利用第二防渗层与第三防渗层提供热流体边界,针对现有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积大、混凝土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便于在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实施的前提下,为混凝土表面提供尽可能大的解热面积,以解决混凝土表层均匀被加热的问题;最后,以上层结构设置形式,便于使得保温层长期处于良好的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一个具体运用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包括保温覆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覆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三防渗层(9)、第二防渗层(8)、保温层(7)及第一防渗层(6);/n还包括竖井(5)、泵体(4)、注水管(3)及排水管(10),所述泵体(4)通过注水管(3)将竖井(5)内的水体注入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所述排水管(10)用于排出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的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包括保温覆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覆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三防渗层(9)、第二防渗层(8)、保温层(7)及第一防渗层(6);
还包括竖井(5)、泵体(4)、注水管(3)及排水管(10),所述泵体(4)通过注水管(3)将竖井(5)内的水体注入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所述排水管(10)用于排出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的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3)具有多个均用于将水体引入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的出口,且所述出口分布在保温覆层(2)覆盖区域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防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0)具有多个均用于将水体由第三防渗层(9)与第二防渗层(8)之间引出的入口,且所述入口分布在保温覆层(2)覆盖区域的不同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军张京旗赵伟杰侯卫涛郑彪尹贺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