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800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其中,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石墨烯发热涂层及连接组件,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发热管的管壁上;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连接组件分别设于发热管的两端并与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了制热管组件的结构,提高了制热能力,提升了热转换效率,这种制热管组件可适用于对空气或液体等进行加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
,尤其涉及一种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制热管组件包括石英管和设于石英管内的发热条,发热条上设置有石墨烯电热膜,这种制热管组件的发热条呈条状或片状设置,石墨烯电热膜的面积受限,制热效果也相对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旨在提高制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热管组件,应用于加热装置,所述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所述发热管的管壁上;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固定件,呈中空状设置,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并设有连接孔;连接件,设于所述发热管内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抵接;以及电连接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电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电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设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两侧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呈弯钩状设置并与所述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抵接;所述连接件本体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呈“几”字形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的两端设有涂层电极,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涂层电极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端子为螺丝。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材质为陶瓷或电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的厚度为10um-500u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的材质为石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制热管组件,所述制热管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制热管组件,所述制热管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所述发热管的管壁上;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石墨烯发热涂层及连接组件,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发热管的管壁上;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连接组件分别设于发热管的两端并与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发热管作为石墨烯发热涂层的载体,提升了发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制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热管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热管组件一实施例中不含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热管组件一实施例中不含电连接端子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热管组件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和电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发热管31固定件20石墨烯发热涂层32连接件30连接组件33电连接端子321连接件本体322抵接部31a连接孔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一些示例性技术中,制热管组件包括石英管和设于石英管内的载体,载体上设置有石墨烯电热膜,这种制热管组件的载体呈片状设置,石墨烯电热膜的面积受限,制热效果也相对一般。为了提高制热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热管组件,适用于各种加热装置,例如饮水机、热水器、烘焙机等,此处不限。参照图1和图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10、石墨烯发热涂层20及连接组件30,石墨烯发热涂层20涂布于发热管10的管壁上;连接组件30的数量为两组,两连接组件30分别设于发热管10的两端并与石墨烯发热涂层20连接,以用于将石墨烯发热涂层20与电源连接。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0可采用石英玻璃、微晶玻璃或陶瓷等导热性能优良的材质,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石墨烯发热涂层20可喷涂在经过高温加热后发热管10的内壁,石墨烯发热涂层20的喷涂厚涂可根据功率、电压等要求设置,优选厚度为10um-500um,以满足发热需求的同时,尽量节省材料用量。此处,不限定石墨烯发热涂层20具体的厚度大小。连接组件30可包括绝缘件和导电体,其中,绝缘件用于固定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与石墨烯发热涂层20连接,导电体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组件30还可包括更多的部件,导电体也可分为多个子部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制热管组件包括发热管10、石墨烯发热涂层20及连接组件30,石墨烯发热涂层20涂布于发热管10的管壁上;连接组件30的数量为两组,两连接组件30分别设于发热管10的两端并与石墨烯发热涂层20连接,以用于将石墨烯发热涂层20与电源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发热管10作为石墨烯发热涂层20的载体,提升了发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制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热管组件,应用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管组件包括:/n发热管;/n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所述发热管的管壁上;以及/n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热管组件,应用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管组件包括:
发热管;
石墨烯发热涂层,涂布于所述发热管的管壁上;以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连接,以用于将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与电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
固定件,呈中空状设置,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并设有连接孔;
连接件,设于所述发热管内并与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抵接;以及
电连接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电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设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两侧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呈弯钩状设置并与所述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抵接;
所述连接件本体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日和魏玉和
申请(专利权)人:潮州市烯陶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