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799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建压组件,其包括活塞建压机构、第一主压力油路、第一冗余压力油路、第一建压电磁阀、以及第一隔离电磁阀;冗余建压组件,其包括第一供油支路和与之并联第一隔离支路、第一柱塞泵和进液电磁阀、以及第一冗余隔离电磁阀,第一冗余支路和第一隔离支路二者交汇至第一冗余压力油路;轮缸调压组件,其包括由第一主压力油路分支形成的至少两条轮缸压力油路、轮缸减压油路、轮缸隔离电磁阀、以及轮缸减压电磁阀。本系统架构能够实现主动建压功能、冗余建压功能和自检功能等,并且解决了柱塞泵在某些场合下的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线控制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开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也推动了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同时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又会推动汽车网联化的进程,从而从根源上解决交通拥堵,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近几年随着环境感知技术的不断完善,AEB、ACC等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在汽车上广泛应用,无人驾驶汽车也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无论驾驶辅助系统还是无人驾驶汽车,最终都需要通过对汽车的横纵向运动控制来实现,作为核心安全部件的制动系统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上使用最广泛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要是博世公司推出的IPB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满足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部分要求。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IPB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其自身组件中包含踏板模拟器,适用于乘用车安装使用。但对于一些园区无人驾驶场景下的专用车辆比如清扫车、快递车等,这些车辆是无人驾驶车辆,不需要踏板模拟器。2)IPB仅是一套线控制动系统,无人驾驶情况下,IPB电机失效则车辆丧失制动能力,无法满足无人驾驶场景下冗余线控制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以满足无人驾驶场景下冗余线控制动的需求。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储液罐、主建压组件、冗余建压组件、以及轮缸调压组件,所述主建压组件包括:活塞建压机构、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一主压力油路、与第一主压力油路并联的第一冗余压力油路、在第一主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建压电磁阀、以及在第一冗余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隔离电磁阀,所述冗余建压组件包括:第一供油支路和与之并联第一隔离支路、在第一供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柱塞泵和常闭式进液电磁阀、以及在第一隔离支路上设置的第一冗余隔离电磁阀,所述第一冗余支路和第一隔离支路二者交汇至所述第一冗余压力油路,所述轮缸调压组件包括:由第一主压力油路分支形成的至少两条轮缸压力油路、与各轮缸压力油路并联的轮缸减压油路、在各轮缸压力油路上设置的轮缸隔离电磁阀、以及在各轮缸减压油路上设置的轮缸减压电磁阀,其中,所述主建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活塞建压机构的供油压力的主压力传感器,所述轮缸调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主压力油路的油压的第一轮缸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上述主建压组件还包括: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二主压力油路、与第二主压力油路并联的第二冗余压力油路、在第二主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二建压电磁阀、以及在第二冗余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二隔离电磁阀,所述冗余建压组件还包括:第二供油支路和与之并联第二隔离支路、在第二供油支路上设置的第二柱塞泵和常闭式进液电磁阀、以及在第二隔离支路上设置的第二冗余隔离电磁阀,所述第二供油支路和第二隔离支路二者交汇至第二冗余压力油路,所述轮缸调压组件还包括:由第二主压力油路分支形成的至少两个轮缸压力油路、与该轮缸压力油路并联的轮缸减压油路、在该轮缸压力油路上设置的轮缸隔离电磁阀、以及在该轮缸减压油路上设置的轮缸减压电磁阀,其中,所述轮缸调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主压力油路的油压的第二轮缸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柱塞泵和第二柱塞泵共用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包括冗余建压电机和凸轮。进一步地,上述主动建压机构包括主建压电机、减速增扭机构、滚珠丝杠、以及制动主缸,其中,所述丝杠用于驱动制动主缸的活塞移动。进一步地,上述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还包括与各轮缸隔离电磁阀并联的单向阀,用于在主建压组件快速减压时轮缸制动压力通过所述单向阀快速降低。本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建压组件、冗余建压组件、以及轮缸调压组件、储液罐,该架构能够实现主动建压功能、冗余建压功能和自检功能,并且解决了柱塞泵在某些场合下的泄漏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的架构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集成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3为图1所示的系统中当主建压组件失效后冗余建压组件进行紧急制动的流程图;图4为图1所示的系统中车辆停止后运行的自检程序流程图;图5为图1所示的系统中自检程序完成后的补救程序流程图;以及图6为图4所示自检流程中的轮缸泄露识别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下面以四个制动轮缸的制动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建压组件10、冗余建压组件20、以及轮缸调压组件30、储液罐50。主建压组件10包括活塞建压机构11、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一主压力油路12、与第一主压力油路12并联的第一冗余压力油路13、在第一主压力油路12上设置的第一建压电磁阀14、以及在第一冗余压力油路13上设置的第一隔离电磁阀15。主建压组件10还包括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二主压力油路16、与第二主压力油路16并联的第二冗余压力油路17、在第二主压力油路16上设置的第二建压电磁阀18、以及在第二冗余压力油路17上设置的第二隔离电磁阀19。其中,第一主压力油路12和第二主压力油路16均有制动主缸104的出液口相连。主建压组件10还包括与制动主缸104的出液口相连以检测供油压力的主压力传感器101。活塞建压机构11包括主建压电机101、减速增扭机构102(例如行星齿轮减速器)、滚珠丝杠机构103、制动主缸104,其中,主建压电机11动作时,带动丝杠移动,以驱动制动主缸104内的活塞左右移动。制动主缸104与补液油路105连通,该补液油路105上设有补液单向阀106和进液滤网107。冗余建压组件20包括第一供油支路21和与之并联第一隔离支路22、在第一供油支路21上设置的第一柱塞泵23、以及在第一隔离支路22上设置的第一冗余隔离电磁阀24,所述第一供油支路21和第一隔离支路22二者的一端与储液罐50连通,另一端交汇至第一冗余压力油路13。冗余建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供油支路25和与之并联第二隔离支路26、在第二供油支路25上设置的第二柱塞泵27、以及在第二隔离支路26上设置的第二冗余隔离电磁阀28,所述第二供油支路25和第二隔离支路26二者的一端与储液罐50连通,另一端交汇至第二冗余压力油路17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主建压组件、冗余建压组件、以及轮缸调压组件,/n所述主建压组件包括:活塞建压机构、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一主压力油路、与第一主压力油路并联的第一冗余压力油路、在第一主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建压电磁阀、以及在第一冗余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隔离电磁阀,/n所述冗余建压组件包括:第一供油支路和与之并联第一隔离支路、在第一供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柱塞泵和常闭式进液电磁阀、以及在第一隔离支路上设置的第一冗余隔离电磁阀,所述第一冗余支路和第一隔离支路二者交汇至所述第一冗余压力油路,/n所述轮缸调压组件包括:由第一主压力油路分支形成的至少两条轮缸压力油路、与各轮缸压力油路并联的轮缸减压油路、在各轮缸压力油路上设置的轮缸隔离电磁阀、以及在各轮缸减压油路上设置的轮缸减压电磁阀,/n其中,所述主建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活塞建压机构的供油压力的主压力传感器,所述轮缸调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主压力油路的油压的第一轮缸压力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主建压组件、冗余建压组件、以及轮缸调压组件,
所述主建压组件包括:活塞建压机构、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一主压力油路、与第一主压力油路并联的第一冗余压力油路、在第一主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建压电磁阀、以及在第一冗余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一隔离电磁阀,
所述冗余建压组件包括:第一供油支路和与之并联第一隔离支路、在第一供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柱塞泵和常闭式进液电磁阀、以及在第一隔离支路上设置的第一冗余隔离电磁阀,所述第一冗余支路和第一隔离支路二者交汇至所述第一冗余压力油路,
所述轮缸调压组件包括:由第一主压力油路分支形成的至少两条轮缸压力油路、与各轮缸压力油路并联的轮缸减压油路、在各轮缸压力油路上设置的轮缸隔离电磁阀、以及在各轮缸减压油路上设置的轮缸减压电磁阀,
其中,所述主建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活塞建压机构的供油压力的主压力传感器,所述轮缸调压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主压力油路的油压的第一轮缸压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自检冗余功能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建压组件还包括:由所述活塞建压机构供油的第二主压力油路、与第二主压力油路并联的第二冗余压力油路、在第二主压力油路上设置的第二建压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杰唐井岭瞿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